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糖尿病与生活密切相关

很多人都不了解为什么自己会患上糖尿病这种难治疗的疾病,为此很多患者很苦恼,其实患上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种,糖尿病与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是糖尿病患病原因之一,那么,糖友们需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下面让专家来解答一下。

目录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都有哪些 糖尿病与生活密切相关 糖尿病饮食与康复有密切关系吗 得了糖尿病的患者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糖尿病患者吃什么食物可以预防

1引起糖尿病的原因都有哪些

  Ⅰ型糖尿病遗传因素(15%):

  Ⅰ型或Ⅱ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Ⅰ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

  Ⅱ型糖尿病遗传因素(35%):

  在Ⅱ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Ⅰ型糖尿病环境因素(20%):

  Ⅰ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Ⅱ型糖尿病环境因素(30%):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Ⅱ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2糖尿病与生活密切相关

  1、养成排便的好习惯 防便秘

  便秘能够使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降糖药物吸收降低;由于便秘,患者思想负担沉重,情绪恶化,睡眠不好,这些都会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难以控制。因此,患者需养成排便的好习惯。良好的排便习惯与便秘有何关系呢?

  比如,一个人吃进的东西,经过胃肠的消化吸收,残渣从肛门爽快地排出体外,这就是胃肠道功能良好的表现。食物通过消化与吸收后,废物由肠道排出体外,正常人每天排便l~2次,成形,排便时无痛苦。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在肠蠕动减弱,食物中缺少水分及粗纤维、生活无规律时,就会引起大便干燥、坚硬和排便不畅。为此,糖尿病患者要养成每天定时进食,定时排便的习惯。

  2、注意适量的饮水

  有的患者怕频繁上厕所,还有的患者认为多尿是多饮引起的,于是限制饮水。殊不知,如果体内缺水,会导致虚脱,或使血液血糖浓度增高,带来恶性循环。还有一些人,将饮水量的多少来作为衡量病情轻重的一个批标。

  以上几种想法都是不正确的。其实这些都是对多饮症状的一种误解。我们知道,人体的葡萄糖浓度起一个阀门的作用,当血中葡萄糖浓度低于 8.9mmol/L时,这个阀门是关;当血中葡萄糖浓度超过8.9mmol/L时,这个阀门就会开启,使葡萄糖进入尿中,尿中葡萄糖浓度过高时,会产生一种渗透性利尿作用,使体内的水分跟随尿糖一起排出体外。

  由于体内水分过度丢失,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使患者产生口渴的感觉,就需要通过多饮水来补充丢失的水分,来缓解口渴的症状。由此可见,多饮水实际上是对体内失水的一种补充,而且还有改善血液运输功能、促进循环、加快代谢及清除酮体等作用,是对人体失水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不但不应限制,还应鼓励多饮水。

  另外,体内缺水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口渴症状,轻度的缺水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如果口渴中枢不敏感,体内缺水也很少有口渴感,所以虽无口渴感,适当饮水也是对身体有益的。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微小血管淤积等问题是存在的。降低血液黏稠度,稀释血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饮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对于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

3糖尿病饮食与康复有密切关系吗

  糖尿病饮食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质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糖尿病治疗预期效果。

  糖尿病饮食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即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4得了糖尿病的患者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

  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4.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视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5糖尿病患者吃什么食物可以预防

  苹果:

  苹果不仅含有的维生素种类十分丰富,同时在苹果中也含有一种铬元素。铬元素虽然是一种微量元素,但是铬元素的作用却是巨大的,铬元素可以起到提高胰岛素分泌能力的作用,因此多吃苹果对糖尿病人也有一定的帮助。

  火龙果:

  火龙果是有很多的高纤维,而且糖分也比较低,热量低的水果,不单单是会对糖尿病的患者有好处,对高胆固醇还有高血压的患者也有不错的效果的,还能预防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可以保护患者的胃壁,经常吃还能抗衰老,抑制老年痴呆,糖尿病患者是可以直接生吃的。

  橙子:

  糖尿病的患者也可以吃一些橙子的,橙子的糖分含量是比较低的,是可以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还有增强抵抗力的,对糖尿病患者的口渴症状也有不错的改善效果的,不单单是这样,橙子还能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功效,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是可以榨成汁喝还有生吃的,要新鲜的橙子才行。

  草莓:

  糖尿病患者吃什么食物可以预防?草莓自古至今都是深受人类喜欢的一种水果,草莓含有的营养物质比较多,他不仅汉语矿物质,同时草莓中也含有很多的纤维素。这些物质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同时也能起到降糖作用,因此草莓对糖尿病患者也有好处。

  谷糙米粥:

  糖尿病患者还可以制作一些五谷糙米粥来进行食用。这种食物所需要的材料也比较的简单,它所需要的主要材料是黑豆,绿豆,青豆,大豆,赤小豆,糙米等。把这些食材洗干净后同糙米奇异放入锅中熬制成熟即可。此食疗方法的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这些食材都是一些粗粮食物,含有的维生素和抗物质也十分的丰富,对糖尿病人的治疗能起到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