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的日常饮食要如何安排呢?众所周知,日常饮食会直接影响到糖尿病人控制饮食,需要特别注意才行。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人的饮食饮食应该选择哪些食物,千万别错过了。
目录
1糖尿病人饮食的常见误区有这些
糖尿病人的饮食误区
无糖食品不会影响血糖。所谓无糖食品,是说食品不含蔗糖,或者用其它甜味剂替代的食品。但对于用粮食做的无糖饼干,面包,或者常见的燕麦片等,虽然包装显示不含蔗糖,却有大量的糊精跟麦芽糖浆,升糖指数非常之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擦亮眼睛,警惕“无糖”食品。
多吃杂粮素食降血糖。适量多吃蔬菜杂粮,的确是有助于血糖平稳和降低,而且蔬菜杂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降脂通便的功效。但是吃太多的粗粮是会增加肠胃负担的,而且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营养不良。
降糖药能解决一切问题。少部分糖尿病患者一直认为,吃了药啥事都没有了,反正一直在口服降糖药,是否控制饮食无所谓。更有甚者,还认为降糖药能将体内多余的糖分排出或者抵消掉。然后依然我行我素大鱼大肉,放纵食欲,对饮食不加控制,甚至暴饮暴食。暴饮暴食是一定会加重胰腺负担的,使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从而增加发生急性胰腺炎或胆囊炎的危险。
没吃饭就不用吃药。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好血糖,会自作主张少吃一顿饭,并认为不吃饭就可以不吃药了,这是一个大误区。吃药的目的不仅仅是抵消饮食所导致的高血糖,还是降低体内代谢和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所导致的高血糖。另外,不按时吃饭也容易导致低血糖,还会导致下一餐的饮食摄入量超过正常水平,从而破坏饮食控制规律。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而影响治疗效果。
过度控制饮食。这是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另一个极端,认为吃的越少对病情的控制越有利。因为害怕血糖升高,什么东西都不敢吃,一根黄瓜一颗番茄就能挨过一天。其实这样最毁身体,造成身体基础代谢困难过度分解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发生营养不良或者低血糖,造成身体虚弱乏力,抵抗力下降,后果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增加治疗难度。
2运动与糖尿病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运动是一项基本措施。对于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体育运动的近期效果是可以降低血糖,远期效果是可以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Ⅰ型糖尿病患者,有规律的运动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使血糖稳定下降并提高胰岛素的作用。运动可以使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下降,提高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改善周围组织的血流和供氧能力,增强心脏的泵血功能,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最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是持续的、有规律的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慢跑、打羽毛球、游泳、爬山、跳舞等有氧运动,运动量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宜。
糖尿病人运动要注意预防诱发低血糖,宜在餐后血糖升高时进行。 Ⅰ型糖尿病患者,应根据个人饮食和胰岛素作用的时间来锻炼,避免在用药所致的血液胰岛素高峰期进行。糖尿病人的抵抗力较低,易发生感染性合并症,运动出汗后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3根据什么来诊断糖尿病
众所周知,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不但对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更是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需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下面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什么吧。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若是有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若是有以下症状,则可以排除糖尿病:
严重症状和明显高血糖者,要求血糖值超过以上指标即可确诊。无症状者不能依一次血糖值诊断,必须另一次也超过诊断标准。
若餐后血糖<7.8 mmol/l及空腹血糖<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受损;如空腹血糖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多数症状严重,血糖高,尿糖、尿酮体阳性,无需做糖耐量试验少数症状不严重者,则需测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试验。在急性感染、外伤、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虽测出明显高血糖,亦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
4什么是原发性和继发性糖尿病
什么是原发性糖尿病
原发性糖尿病是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糖尿病,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原发性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而绝大多数糖尿病则属于原发性糖尿病。原发性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两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快,多见于青少年,胰岛功能低下或近于衰竭,并发症常见,形体消瘦,体内有胰岛素抗体,饮食疗法和口服降糖药物无效,一般需要胰岛素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缓慢,多见于成年人,并发症少,胰岛素相对减少或正常,形体肥胖,体内无胰岛素抗体,饮食控制、增加运动量、口服降糖药物均有效,很少用胰岛素治疗。通过积极治疗,可使胰岛功能改善。
什么是继发性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病因多明确,但占糖尿病的少数。从病因分析有以下4类:
1.胰源性糖尿病
由于胰腺炎、胰腺结石、胰腺癌、胰腺切除等,可导致胰腺大部分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而诱发糖尿病。
2.内分泌性糖尿病
由于对抗胰岛素的各种内分泌激素增多,如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等引起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库欣病引起的皮质醇类激素分泌过多。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胰高血糖素性糖尿病,如胰岛。细胞瘤。妊娠糖尿病,由于胎盘分泌生长激素过多等,均可引起糖尿病。
3.医源性糖尿病
因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所致。女性避孕药、女性激素及噻嗪类利尿药,亦可引起糖代谢紊乱。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性糖尿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高,影响胰岛素在血液中的循环,不能使胰岛素充分发挥作用,致使糖耐量减低,出现糖尿病症状。
5小心糖尿病引发糖尿病肾病
小心糖尿病引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是怎么引发糖尿病肾病的呢?我们都知道,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多会有高血糖、高血压的症状,但是,我们却不知道糖尿病高血糖、高血压对于肾脏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糖尿病是怎么引发糖尿病肾病的,希望患者们多多了解一下吧。
首先,糖尿病高血糖,也就是长期过度的血糖增高,会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这也就是为什么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肾小球膜通透性会增加的原因。这样,血浆和蛋白质就会外渗,引发毛细血管基膜的损害、肾小球硬化和肾组织萎缩。所以,糖尿病会引发肾病。
其次,大概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会有高血压的症状,高血压虽然不会直接引发糖尿病肾病,但是会让肾脏受累,肾小球的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加。加重白蛋白的排出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肾功能的恶化,所以,糖尿病引发的高血压,也是伤害肾脏的而原因之一。
再次,高血糖的患者,血液粘度很高,血黏度增高和微循环障碍也是造成糖尿病肾病的原因之一。糖尿病可出现微血管病变且常伴有微循环障碍,使血液容易凝固,形成血栓。肾脏的微循环中如果出现血栓,肾单位就会缺血缺氧,从而使尿蛋白增加,肾功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