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遗传因素角度来说,成人糖尿病患者增多客观上成为青少年患病的高危因素。截至目前,由于投入力度有限,我国并没有关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的专项调查数据。但业界保守估计,我国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我国青少年人口的1%-2%。遗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综合因素成患者人数逐年递增的重要原因。青少年糖尿病要怎么办?
目录
1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病因的病理
中医学认为这种病主要是因为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劳欲过度而形成的,长期的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发为消渴。长期受到精神的刺激,从而导致气机都郁结,进而化火,火热炽盛,消烁肺胃阴津,发为消渴。劳欲过度,阴虚之体,房事不节,劳伤过度,更耗阴津,肾阴亏损、阴虚火旺,上蒸肺胃,遂致肾虚与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燥热偏盛,阴津亏耗。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的脏腑主要在于肺、胃、和肾。
现代医学将糖尿病分为4大类型,分别是:1型有,胰岛索的完全缺乏;2型有,耐受伴有分泌的异常:3型有,其他特殊的许多类型:4型有,妊娠期的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因。
1。首要原因便是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遗传缺陷是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该遗传缺陷主要体现在人地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研究证明:如果你家人有患糖尿病的先例,那么你自身的糖尿病发病率一定比正常人高很多。
2.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抗体会损害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的B细胞。导致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3.病毒的感染也是引起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科学家都表示,糖尿病患者在发病之前一般都会出现病毒感染。如一些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
2青少年糖尿病人增长迅速
从遗传因素角度来说,成人糖尿病患者增多客观上成为青少年患病的高危因素。截至目前,由于投入力度有限,我国并没有关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的专项调查数据。但业界保守估计,我国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我国青少年人口的1%-2%。遗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综合因素成患者人数逐年递增的重要原因。
专家介绍,我国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在人数增长的同时,还突破传统I型、II型的类型界限,越来越多的患儿呈现出混合型糖尿病特征。一些患者甚至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紧急情况下医生只能“先治疗,后定型”,然后再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为应对我国糖尿病变化进程,临床上将糖尿病细化成为1.5型糖尿病、1.8型糖尿病等新型称谓。
“事实上糖尿病并非简单的富贵病。”农村儿童因自身免疫功能缺陷或病毒感染等罹患I型糖尿病较多,而城市儿童由于生活条件优越罹患II型糖尿病人数也明显增多,糖尿病防治任务愈发艰巨。
我国应加大对糖尿病青少年患者关注力度
医学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应加大对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投入力度,通过商业保险、医疗保障等多种方式逐步降低家长自费救治比例;拓宽糖尿病防治知识传播渠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基层地区糖尿病防治知识普及水平,积极促进更多高危人群定期检查;提高医生职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诊治方案,不断完善我国糖尿病预防体系等。
“糖尿病无法根治,因此预防尤为重要。”匡洪宇说,我国潜在糖尿病患者可能有1.4亿人,约有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治疗。糖尿病可治疗却无法根治,青少年糖尿病危害性尤为严重。有关部门可通过学校、媒体、医务人员义诊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防治知识,降低糖尿病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病率。
专家认为,我国还应增加对农村及社区等基层地区运动健身设施投入,统一发布糖尿病预防指导手册,从饮食、生活习惯、运动等方面对高危人群加以引导,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更好的糖尿病防治效果。
3糖尿病患者的早期患病症状
一、眼睛疲劳,视力下降:视物易疲劳、视力减退或出现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碍等,且发展很快。
二、男性发生阳痿,女性发生阴道异常干燥。早期糖尿病症状有哪些?这些是需要了解的。
三、就是手脚麻木的感觉,这是许多人都会有的一个感觉。
四、皮肤发痒:说到早期糖尿病症状有哪些内容,专家表示,人们患上了糖尿病之后会出现全身或局部皮肤发痒,肛门周围瘙痒,尤其女性顽固外阴部瘙痒。
五、疲乏无力:身体常常无原因地感到疲惫不堪,双腿乏力,双膝酸软。且高血压、尿液发白。口渴多尿、体重下降:病人的饮水量大量增多,排尿的次数和份量也随之增多,是发现糖尿病最便捷的途径,有时会伴有体重下降。
六、异常感觉:手足麻木、肢体发凉、疼痛、烧灼感、蚂蚁行走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等。
4糖尿病患者必知6招提高胰岛素疗效
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常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疗效。
1、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可造成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体重,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保护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正常功能。
2、改善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高脂血症、血液高黏状态、高尿酸血症等多种代谢异常可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应积极改善。
3、适当增加运动量:适宜的运动有助于胰岛素发挥作用,加速机体有关组织如肌肉、脂肪等对于葡萄糖的利用,在一定程度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4、剂量适宜: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应该根据饮食和运动习惯的变化微微调整,合理使用各餐胰岛素,安全控制血糖。
5、选择合适剂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动物胰岛素的剂量会大于人胰岛素或人胰岛素类似物的剂量,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合适的胰岛素类型。
6、使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等胰岛素增敏剂可以增加肌肉、脂肪、肝脏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用量。
5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好处有哪些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经常锻炼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睡眠、增强体力。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同样也可以控制病情。那么糖尿患者加强运动有哪些好处呢?
1、降血糖。运动能提高身体对血糖浓度变化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和受体的亲和力,并且可能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以此有效地改善糖代谢,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2、降血脂和血压。运动能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而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3、减轻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肥胖,通过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促进内脏脂肪分解,其体重下降,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提高降糖药物的疗效。
4、有助于心理健康。心情不好不仅影响患者的积极就医,而且还会引起血糖值的波动,适当并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减少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同时运动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情趣,放松紧张情绪,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