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关键是食疗,生果大多都很甜,其主要成分是糖,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糖尿病人若食用不当,可升高血糖,使病情重复。所以长期以来生果被打扫在糖尿病食物之外,有些人甚至到了“谈果色变”的程度。糖尿病人真的一点生果也不能吃吗?有位饮食营养朋友给了介绍了一些关于糖尿病人吃什么好在水果,肉类,主食,以及食用油等方面的建议,希望也能对其他的朋友有用。
目录
1糖尿病人吃什么好
糖尿病人吃什么水果好
杏: 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血脂、保护血管;
樱桃:增加人体内部胰岛素的含量;
草莓:辅助降血糖;
李子:适于虚劳有热型糖尿病;
山楂: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荔枝:含有降血糖的物质;
橄榄:预防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无花果:低糖高纤维果晶;
西瓜:适于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
甜瓜:对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有益;
木瓜:降低血糖;
桃子:降低餐后血糖;
杨桃:迅速补充水分,生津止渴,降血糖;
猕猴桃:调节糖代谢;
橘子: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出血;
柚子:调节血糖水平;
橙子:预防糖尿病;
柠檬:预防脏器功能障碍等糖尿病并发症;
芦梨:有助于胰岛B细胞的修复;
酪梨: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效;
苹果:减少血糖含量,预防糖尿病;
菠萝:减少对胰岛素和药物的依赖性;
椰子:适于糖尿病烦渴多饮者;
石榴:降低因糖尿病造成的心血管病风险;
番石榴: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火龙果:更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食用。
糖尿病人吃什么蔬菜好
苦瓜:被誉为“植物胰岛素”;
黄瓜:糖尿病患者最好的亦蔬亦果的食物;
南瓜:提高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岛素的水平;
冬瓜: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
银耳(白木耳):对胰岛素降糖活性有明显影响;
海带:改善糖耐量,降低血糖,保护胰岛细胞;
紫菜:降低血液黏稠度;
香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都有利;
平菇:防治高血压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等;
草菇: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
口蘑: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松茸:对糖尿病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鸡腿菇:预防动脉硬化心脏病及肥胖症;
金针菇:减轻或延缓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
青椒:辅助调节血糖;
辣椒:显著降低血糖水平;
茄子:预防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出血;
莲藕:抑制尿糖、生津止渴;
山药:控制饭后血糖升高;
菊芋: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治疗肥胖症;
荸荠:辅助治疗糖尿病多尿;
魔芋: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洋葱:刺激胰岛素的合成及释放;
大蒜:明显抑制某些葡萄糖的生成酵素;
西红柿:适合糖尿病患者每日食用;
西葫芦:促进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
胡萝卜:防治糖尿病、血管硬化,降低胆固醇;
白萝卜:稳定胰岛的结构与功能;
芹菜:平肝利尿,降血糖;
芥兰:延缓食物中葡萄糖的吸收;
菠菜:更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
香菜:辅助降血压;
苋莱: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荠菜:有益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
莼菜:辅助治疗糖尿病、抗癌和降血压;
豆芽:控制餐后血糖上升;
豌豆苗:有益于2型糖尿病患者;
空心菜:有益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裙带菜:降血糖、辅助治疗糖尿病;
石花莱:延缓食物中葡萄糖的吸收;
马齿苋:促进胰岛分泌胰岛素;
大白菜:预防糖尿病和肥胖症;
圆白菜: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的理想食物;
紫甘蓝:降血糖、消暑止渴;
白菜花:改善糖耐量和血脂;
西兰花: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莴笋:促进利尿、降低血压、预防心律紊乱;
竹笋:使餐后血糖平稳,辅助降糖;
芦笋:调解血液中脂肪与糖分的浓度;
芦荟:能持续降低血糖浓度;
仙人掌: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病情。
糖尿病人吃什么主食好
荞麦:对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等很有益处;
燕麦:预防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的发生;
麦麸:补充B族维生素;
青稞:控制血糖水平;
黑米:适合糖尿病患者作为主食;
玉米:辅助控制血糖;
薏米: 降压、利尿;
豇豆: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绿豆:辅助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
黑豆:调整血糖代谢;
黄豆:对糖尿病有一定疗效;
红小豆:润肠通便、辅助降血糖;
糖尿病人吃什么干果好
榛子:适合癌症、糖尿病患者食用;
板栗:防治餐后血糖上升;
胡桃:预防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莲子:对糖尿病的多尿症状有一定疗效;
花生:有益于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杏仁:预防心脏病和糖尿病、减肥;
芝麻:防治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
腰果:对糖尿病的防治有帮助;
西瓜子: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功能障碍;
白瓜子:减轻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
2糖尿病人为何老爱上厕所
糖尿病患者夜尿多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和患糖尿病超过10年的病人。其原因在于肾功能的减退,尤其是肾小管功能的减退。
糖尿病多尿的原因有哪些?
专家说把多尿放在“三多”之首,是因为多尿多饮在“三多”中最为常见,约有三分之二的糖尿病病人有多尿多饮。这里把多尿放在前面,多饮放在后面也是有所考虑的,这是因为多尿与多饮是一个因果关系,多尿是多饮的原因,多饮是多尿的结果。也就是说糖尿病病人不是“喝得太多,不得不尿”,而是“尿得太多,不得不喝”。
专家说,糖尿病病人血糖升高,而高血糖对人体损害很大,人体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糖分、致使尿量明显增多。人如果尿得太多,体内损失了大量的水分,就会感到口渴难忍。多尿多饮的临床表现为,口唇干燥,舌头发粘,有时还发麻。夜间尿次和尿量都多,特别是夜间尿多。有的人喝了很多水,肚子都胀了,仍感到口渴。也有的人口干,却不想喝水,中医管这种情况叫“渴不欲饮”,认为是体内湿热郁积所致,虚热则口干,湿滞则不欲饮。
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糖尿病患者夜尿多是怎么回事?
专家说糖尿病造成肾小管损伤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如糖尿病代谢障碍、血液高渗、高黏状态、微血管损伤,以及肾小球的高滤过、高灌注状态等均可以使肾小管的结构异常,结构的异常必然导致功能受损。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是回吸收肾小球滤过液中的电解质、蛋白质及绝大部分水分,调节尿液的pH值,稀释、浓缩尿液等。
其中,水的回吸收主要在远端肾小管进行,当远端肾小管受损时,患者则出现尿浓缩功能减退,而产生低渗透压、低比重尿。
专家提醒:夜尿多可以作为肾脏病变的预警症状。抓住此机会积极主动治疗延缓肾脏并发症出现。此外,伴随夜尿量的增多,夜尿的次数也增多,轻者起夜2~3次,重者可达10次以上,往往导致患者睡眠不足、精力减退、食欲不振、焦虑烦躁、精神萎靡,这些又可以成为血糖增高、难以控制的常见诱因。因而应当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积极予以治疗。
3糖尿病人快速降血糖的方法
大多糖尿病患者都伴有高血糖的症状,而降低血糖、控制血糖就是治疗糖尿病关键,在降糖方面,其实患者除了采取治疗之外,也还可以通过别的方法。那么,糖尿病人降糖的方法有哪些呢?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是能快速降血糖,使血糖在短暂的时间内恢复到正常值的方法并不多,下面简单的为大家介绍糖尿病人快速降血糖的方法.
快速降血糖的方法一、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是公认的降血糖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使用得当会把血糖控制得很平稳,但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血糖剧烈波动。为了使酮症酸中毒患者血糖迅速降下来,可以静脉推注胰岛素,频繁监变化,下降到一定值后改为静脉点滴,这些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皮下胰岛素注射可以自己操作。
快速降血糖的方法二、增加热量的消耗
通过运动增加体内糖原的消耗,如慢跑、骑自行车或跳绳,如果您做轮椅,可以甩动上臂至少10分钟。如果尿中出现酮体,建议不要运动。
快速降血糖的方法三、加速糖的排泄
喝两杯水,过5分钟再喝一杯,如果有尿意,尽快排出。水能够稀释血液,并将体内的糖排出体外。通过饮食和运动血糖依然没有降下来,且伴有如下症状:呕吐、腹泻、嗜睡、意识模糊,需尽快去糖尿病专科医院就诊。如果不治疗,这种高血糖状态会引起脱水或昏迷,直接威胁生命。
4糖尿病人做手术应该注意啥
江女士被查出患了子宫肌瘤,医生建议她手术进行切除,但江女士很犹豫,因为她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旦遇到外科疾病需要手术时,冒的风险要比一般人大,因此他们都会多些顾虑。”专家说,由于手术及麻醉过程的应激刺激,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常受影响而发生变化。如果患者的营养状况不好,恢复起来会很慢,身体免疫力低下的话,感染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如果患者病情较轻,做的手术较小,特别是术后能进食者,则对糖尿病的病情影响较小,糖尿病原治疗方案可不必改变。如果手术大、时间长、术后不能进食者,则可根据外科病情、手术治疗的迫切性、糖尿病的严重性分别处理。“因此在手术前应该征求糖尿病专科医生的意见,让医生评价一下患者糖尿病控制状态是否适合进行手术。”专家说。“择期手术的糖尿病人应积极控制血糖。”专家介绍,一般外科医生都会对要做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做一些特别的叮嘱,比如糖尿病患者在术前的饮食不能控制太严,尤其是术前两到三天主食应达250克~300克,以使肝糖原储备充足,改善营养。用口服药者应改用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控于 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以下才能考虑手术。
糖尿病人在手术前应充分查明各种并发症,重点了解血压、肾功能和心功能情况。在手术当天停用皮下注射胰岛素,采用含葡萄糖—胰岛素—钾的液体输液,直到恢复正常饮食和皮下胰岛素注射。在手术中应每小时测毛细血管血糖一次,血糖应控制在 6.1mmol/l~10mmol/l;术后恢复进餐时,于皮下注射胰岛素1小时后停止输液,并且应该尽早对肾功能、心功能状态和感染进行评估。
5糖尿病人消瘦的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人消瘦的原因是什么?糖尿病人出现消瘦的情况是很常见的症状之一。糖尿病人出现消瘦的症状时,一般较正常体重下降10%以上称为消瘦。消瘦也是糖尿病的一个典型的症状,那么糖尿病患者消瘦的原因有哪些呢(1)食量增加,体重反而减轻。虽然进食较多,但消耗增加,使体重减轻,如甲亢、糖尿病等。
(2)食欲正常而体重减轻。由于消化及吸收功能异常使体重减轻,如消化系统以外病因所致呕吐、腹泻,寄生虫病等。
(3)严重创伤与烧伤,常有大量血浆渗出,蛋白质消耗量显着增加等。
(4)食欲减退,摄入的食物减少,身体分解代谢亢进而致体重减轻,如①全身性疾病(感染、恶性肿瘤、血液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②精神因素:忧郁症,神经性厌食;③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疾病,慢性肝病,慢性胰腺疾病等。
(5)某些药物原因,如甲状腺制剂,长期服用泻药等。消瘦特点为:皮肤粗糙而缺乏弹性,肌肉萎缩,皮下脂肪减少,骨骼显露。
各种原因所致的消瘦都会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甲亢患者,可见有颈前肿大,目光炯炯,多食易饥,多汗,消瘦,心悸,手抖,大便次数增多等。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10%,属于消瘦。消瘦的原因有很多, 除了营养不良, 劳动消耗过大等生活性因素外, 一些潜在的躯体疾病也会导致消瘦。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这是一种内分泌疾病,由于机体代谢增加,表现为食欲亢进,但体内分解养分太多,大大地消耗体内的脂肪及蛋白质,因而引起体重下降,有时可在短时间内下降10公斤之多。临床上若没有明显其他原因的消瘦病者,此病可能性最大。症状表现除食欲亢进、消瘦外,还有心跳加快、多汗、颈部甲状腺肿大、手颤、情绪兴奋等。有少数病人无甲状腺肿大或仅轻度肿大,亦无“甲亢”情绪激动的表现, 但通过实验室的检查可以得出诊断。
二、糖尿病:表现为“三多”,即多尿、多饮、多食,大量的糖从尿中排出,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性增加,消耗过多而逐渐消瘦。因患糖尿病而发生消瘦的约占40.6~56.6%,当然,亦有好些患者是肥胖的。还有肺结核、恶性肿瘤、血液病、胃肠道疾病等都会导致消瘦。
糖尿病人消瘦的原因是什么?消瘦分单纯性消瘦和继发性消瘦,单纯性消瘦没有明确的内分泌疾病,继发性消瘦是由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如属继发性消瘦,则一定要病愈后再进行健美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