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而且发病率逐年增高,判断老人是否患有糖尿病不能单看症状,也不能只能空腹血糖,要检查空腹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再配合血液生化测验,根据血糖品均值来 判断。中老年人糖尿病有什么症状?中老年糖尿病人的饮食?一起来看下。
目录
1中老年人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1、眼睑苍白:轻轻拉开眼皮,检查眼睑内侧是否呈光泽的粉红色,如果不呈粉红色就表示你缺少铁质,即贫血。如果有贫血的迹象,就应该多吃些红肉、青菜、谷麦和豆类等。
2、眼皮下垂: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眼皮沉重有时不一定是困乏的表现,也可能是压力过大,甚至可能与糖尿病有关,甚至是肺癌、中风的表现。
3、面色灰黄:面色无光泽,此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身体的细胞不能吸收水份,引发脱水的迹象。
4、眼白发红:如果人平时睡眠不足,身体容易疲乏,眼睛就会满是红筋,但同时也有可能是患了虹膜炎的表现。虹膜炎的产生可能与自身的肠胃炎性或者关节炎等病毒感染或自主免疫性疾病所引起。
5、面部皮肤痕痒:得了糖尿病会出现怎样的症状?如果皮肤发痒、干燥、剥落、发红及疼痛,那么就有可能是染了湿疹,此时就应该时常保持皮肤湿润。但同时也可能因肝脏无法正常发挥功能引起,这就可能与糖尿病有关了。如果胆汁阻塞,积聚在血管内,就可能使得皮肤出现痕痒,这是糖尿病的症状。
2中老年糖尿病人的饮食
1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主食应选粗粮、杂粮,如荞麦、燕麦、青稞面做成的馒头,它们富含亚油酸,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说,可以软化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又因荞麦中铬和矾的含量较高,两种元素能使糖化血红蛋白减少,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还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故保证每天不超过100 g膳食纤维食物。
2多吃新鲜蔬菜、含糖量低的水果
坚持每日食用含碳水化合物低的食物,如青菜、黄瓜、冬瓜等,以延缓食物在肠道的吸收,减轻胰岛的负担,增加维生素的吸收,每天食用新鲜蔬菜应不少于500 g。选含糖低的水果如猕猴桃、柚、柑、草莓等,每天食用量150~200 g为宜,另外还要补充B族维生素;但血糖较高的患者最好不要食用水果。
3强调食物中蛋白质质量
糖尿病患者可少食些动物性蛋白质、瘦肉、鱼、虾,主要食用植物性蛋白质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腐脑。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大豆蛋白具有降低钙排泄作用,大豆多肽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功能。故每天应至少摄取20 g以上大豆蛋白。另进食要定时定量,不要任意增减,坚持少荤多素。
3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做运动的好处
第一,运动能降血糖
运动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和受体的亲和力,并且能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以此有效地改善糖代谢,达到降糖目的。
第二和第三,运动能降血脂和血压
血液中的胆固醇里有一类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它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
研究发现,运动能升高“好胆固醇”,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高血脂。
第四,运动能提高药物疗效
运动能减少体内脂肪,研究发现,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后,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就随之减轻,从而提高降糖药物的疗效。
第五,运动强体
运动还能强壮肌肉,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第六,运动有助心理健康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近年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心情不好不但阻碍患者积极就医,且情绪本身就会引起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参加运动,能增加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保持心情愉快,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由此可见,运动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剂“良药”。只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就能花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4中老年糖尿病怎么办
1.饮食疗法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老年糖尿病人中约有30%的患者只需要单纯的饮食疗法即可控制。饮食疗法的原则是:
(1)既要饮食控制,又要营养充足,以保持理想体重。老年糖尿病人每天总热量卡可按每公斤体重30卡左右估计。蛋白质 每公斤体重1.0—1.5克,需要高蛋白者可高一些。碳水化合物每天200—300克(主食4-6两)。脂肪要适量控制含饱和脂肪 酸的摄人。 (2)肥胖者每日总热量卡要低一些,以利于逐渐减少体重, 达到理想体重后糖耐量往往会显著改善。降低总热卡逐渐减少体 重可按下述公式:总热量卡—250卡+30分钟活动=逐渐降体重。
(3)老年人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饮食治疗应按病情、生活习惯、体力消耗及经济条件个别制定。应使病人能充分理解饮食 控制的重要性并能主动配合自己掌握。
(4)对伴有高脂血症者,根据血脂情况掌握,如胆固醇增高者应予低胆固醇饮食;对高甘油二脂者,应以严格限制碳水化合 物为主。
(5)对应用降糖药物者,饮食要适应于药物治疗,特别是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每天至少分成四餐吃,即睡前加餐一次。
2.运动疗法
运动可以降低血糖,能改善心血管状况,降低血压、血脂,又能改善心理状态。但运动疗法不能操之过急,应以轻度活动开 始,根据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要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 受能力。
3.口服药物疗法
目前口服降糖药有两类:
一类为磺脲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可增加肝糖原的储备和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 摄取,而使血糖下降。第一代磺脲类代表药物为D860,此类药 物几乎完全由肾脏排出,老年人不适用,特别是有肾功能不全的 老人禁用;近年来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已相继问世,如优降糖、达 美康、美吡哒、克糖利、糖肾平等。此类药物的特点有:
①作用 强,剂量小,副作用低。
②兼有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有一 定防止微血管病变等作用。
③糖肾平95%由胆道排出,应用于 老年人特别是伴有肾功能不全者最适用。但优降糖50%由肾脏 排出,且易引起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应用时应密切观察。
另一类为双胍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肠道回收葡萄糖和促进葡萄糖在组织中分解而起到降糖作用,常有消 化道反应,其代表药物为降糖灵、降糖片、二甲双胍等。由于此类药物副作用明显,有些国家已不生产。但根据国内经验,合理 地应用疗效还是不错的,副作用也可减少,尤其是降糖片的副作用弱于降糖灵,作用也比降糖灵弱。
4.胰岛素疗法
(1)应用胰岛素的指征:老年糖尿病95%以上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的Ⅱ型糖尿病,一般说来不需要胰岛素治疗,但是临床约 有20%的老年糖尿病人饮食疗法及口服降糖药物不能控制,而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人应用胰岛素指征如下:
①胰岛素依赖性的1型糖尿病人。
②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的糖尿病人。
③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Ⅱ型糖尿病人。
④合并感染、创伤、大手术、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应激情况时,即使原来口服降糖药有良好效果,也要暂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⑤饮食疗法不能控制,又不宜应用口服降糖药的Ⅱ型糖尿病人。
(2)应用胰岛素的方法:正常人每日分泌24—48个单位胰 岛素,故胰岛素的应用剂量要低于此标准为宜,因为糖尿病人的 胰岛素分泌只是相对或绝对不足。在严格饮食控制的条件下,一 般尿糖(+)加用胰岛素4单位,血糖每高于正常50mg/dL (2.98mmol/L)增加胰岛素2-3个单位。如饮食控制的不好或未 控制饮食,则胰岛素剂量应根据情况增加,短效与长效胰岛素之 比为2:1,每日三次剂量分配为: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当 血糖尿糖接近正常时,胰岛素剂量应偏小(按上述标准减去1/2 -1/3),这样会安全些。若餐后血糖高,选用短效胰岛素每日3 次或中效胰岛素每日1-2次;若空腹血糖也高,可在早或晚加 用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在餐前15-30分钟,老年患者应 注意夜间低血糖症。
(3)病情监测及控制标准:应用胰岛素时的病情监测项目主 要有尿酮体、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三多”症状 及低血糖症。
应用胰岛素时的病情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规定。 1994年亚太地区规定的标准是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 时血糖<11.1mmol/L及消除糖尿病症状。应当注意的是对老年糖 尿病的控制标准松一些为宜,我们多年来临床经验认为老年糖尿 病人血糖控制标准,以空腹血糖<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12mmol/L为宜。因为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那样能耐受低血糖。
(4)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
①饮食。当胰岛素B细胞功能极差时,即基本上已无胰岛 素分泌,一旦饮食有了变化,血糖也随之明显变化。进食多,血 糖就高;进食少,则发生低血糖。所以病人应做到定时、定量进 餐。如发生饮食变化时,胰岛素(也包括口服降糖药)用量,用 时应灵活掌握,既要做到控制高血糖,又要避免发生低血糖。
②活动。活动应定时、定量,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和进餐情 况选择活动量和时间。如个别病人餐后1—2小时的血糖高,稍 加胰岛素又在3—4小时发生低血糖。此时可在胰岛素不变的情 况下,餐后1—2小时进行一定时间的活动,即可使血糖正常。
③老年糖尿病人绝大多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大多自身有一 定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此时如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稍大,则 易发生低血糖。另外,因为老年人常有肾功能减退,胰岛素从肾 脏排出和分解减少,胰岛素作用增强易发生低血糖。
5.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治疗
血糖高于27.8mmol/L,常超过33.3mmol/L(600mg/dL),血 浆渗透压≥320mosm/L,血钠>145mmol/L,进行性意识障碍伴严 重脱水,酮体阴性或弱阳性,即可诊断。
(1)迅速补液: 当血钠>145mmol/L,血浆渗透压≥ 320mosm/L(血浆渗透压估计公式:2(Na+K) +血糖mmol/L) 时,输人生理盐水,补液量可先按体重10%—15%估汁,前4小 时补人总量的1/2,其余在24小时输完,在总液体中应有400— 800ml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亦可,有利于维持血压及防止脑水 肿。
(2)小剂量胰岛素:短效胰岛素4—6u/h静点,当血糖降至 14mmol/L时,可用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水(胰岛素与葡萄糖比例 为1u:4g),在治疗过程中每2-4小时测血糖1次。如用大剂量 胰岛素,使血糖及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则可使水迅速向细胞内 转移,而导致脑水肿、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低血糖等。
(3)当患者4—6小时少尿或无尿时,应考虑到发生了肾功 能不全,可给速尿。
(4)积极治疗诱发疾病、伴发疾病及并发症,特别是感染以及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1)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 因为胰岛素不仅能增加葡萄糖利用,还能抑制游离脂肪的释放, 抑制游离脂肪酸在肝内转变成酮体,所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 人,应首选胰岛素治疗。关于胰岛素的应用方法,近年来的研究 证实,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小剂量普通短效胰岛素4—6u/ h肌注或静脉点滴具有与大剂量同样的效果,而且可以减少低血 糖、低血压、脑水肿、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如果胰岛素 人液体治疗6小时,血糖水平仍不下降,则应考虑可能有胰岛素 抵抗,可将每小时胰岛素剂量加倍,直到血糖降至13-14mmol /L,然后改用5%葡萄糖盐水或5%葡萄糖液加胰岛素治疗之。
(2)补充液体:由于高血糖、高酮体所引起的高渗透性利尿 失水,及水摄人量少,加之呕吐、腹泻等所致的脱水,应静脉补 给生理盐水、消化道补水,当血糖降至13—14mmol/L时,可用 5%葡萄糖液静脉输人,至于补液多少及补液速度应根据患者的 脱水程度、心脏情况及年龄而定。在补液同时应注意纠正电解质 平衡。
(3)抗感染: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常在感染等应激情况 下诱发,因此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
7.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治疗
此并发症比较少见,但当老年Ⅱ型糖尿病人患有严重的心血 管病、肾脏疾病或肺疾患者,由于心排血量降低、血压下降、组 织缺氧状态下,出现呼吸深快、意识模糊、昏迷、血pH<7.35, 血乳酸>5mmol/L、尿酮体阴性时,即可诊断。
(1)除去诱发因素:立即停用双胍类降糖药纠正器官功能,改善缺氧,积极抗感染。
(2)纠正酸中毒:输人5%碳酸氢钠250-500ml,输人量视血pH情况而定。同时应补充生理盐水纠正脱水。
(3)胰岛素治疗:血糖>17mmol/L,每2—4小时静点4-6u 胰岛素;血糖<11mmol/L,在静脉滴人胰岛素同时输人5%葡萄 糖液,防止低血糖。
(4)纠正电解质紊乱:特别在应用胰岛素情况下,注意补钾。
(5)血压下降时,给升压药,宜用多巴胺、阿拉明等对微循环和肾血流量影响小的药物。
5老人糖尿病四款健康食谱
一、淮山薏米粥
材料:大米60克,薏米和淮山各30克
做法:材料洗净放锅里,倒入适量清水煮成粥即可。
加减方:皮肤病并发症者加绿豆30克;
视力减退者加枸杞15克;
浮肿尿少加赤小豆30克;
咳嗽潮热者加百合30克
二、玉米须瘦肉汤
材料:猪瘦肉200克,红萝卜、青萝卜各适量,玉米须30克
做法:猪瘦肉洗净后切块,萝卜去皮洗净,切小块,然后所有材料放锅里,倒入适量清水煮汤即可。
三、豆芽韭菜炒瘦肉
材料:猪瘦肉、韭菜、豆芽各适量
做法:猪瘦肉洗净后切丝,韭菜、豆芽洗净,现炒瘦肉然后倒入韭菜豆芽一起炒熟即可。
四、苦瓜蚌肉汤
材料:猪瘦肉200克,蚌肉100克,苦瓜1-2个
做法:猪瘦肉洗净后切块,蚌肉洗净,苦瓜去瓤、籽洗净,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成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