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多吃水果蔬菜能预防糖尿病吗

现在生活中有很多被糖尿病困扰着,因为糖尿病很多人的饮食都是受到限制的,所以我们应该寻找一些方法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研究表明很多的蔬菜都是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其中菠菜和卷心菜的效果是更加的明显的。多吃水果蔬菜能预防糖尿病吗?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录 糖尿病的危害是什么 多吃水果蔬菜能预防糖尿病吗 糖尿病的分类是什么 血糖仪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血糖仪不准该如何处理

1糖尿病的危害是什么

  1 糖尿病的危害包括易并发呼吸道及尿道感染、肺结核、皮肤感染及牙周炎等。并发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

  2 糖尿病的危害还体现在慢性并发症,是致残、致死的首要因素,主要包括:

  1) 心脏病变:糖尿病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

  2) 脑梗塞,导致瘫痪、昏迷。

  3) 肾脏损害,最终可导致尿毒症。

  4) 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视力减退,重者失明。

  5) 神经损害,出现四肢麻木疼痛、感觉丧失、出汗异常、胃轻瘫、膀胱尿潴留、阳痿、便秘、腹泻等。

  6) 糖尿病足,重者导致截肢。

  7) 骨质疏松、骨折。

2多吃水果蔬菜能预防糖尿病吗

  多吃水果和蔬菜与2型糖尿病的发展没有紧密的联系

  莱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220000名成人的数据发现,多吃水果和蔬菜与2型糖尿病的发展没有紧密的联系,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有积极的影响。而谈到绿叶蔬菜,研究人员认为,包括花椰菜在内,绿叶蔬菜对于降低糖尿病风险都是很有意义的。

  这个研究团队计算出,每天服用106克绿叶蔬菜可以将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降低14%,而英国的一份被定义为80克。

  尽管绿叶蔬菜降低糖尿病风险的机制还不清楚,但可能的一个原因是它们富含抗氧化剂,如维他命C等;还有另一个理论它们富含镁。该研究的负责人Melanie Davies教授认为,尽管如此,每天吃五份水果和蔬菜仍然是健康的选择。她补充说,人们很喜欢某一特定的健康信息,我们都知道摄入的水果和蔬菜是重要的,但这一研究也表明绿叶蔬菜似乎在预防糖尿病方面特别重要。

  他们现在正计划研究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看看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如菠菜和甘蓝菜的摄入,可以将糖尿病的发病几率降低多少。

  蔬菜和水果

  2008-2009年,英国饮食营养调查显示,尽管在过去的十年,老百姓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有所增加,但只有三分之一的男性和女性会按照推荐摄入量服用。即使将绿叶蔬菜纳入日常饮食,每天也不能忘记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整体摄入量。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吃蔬菜和水果对健康的好处是深远的,但这是第一次有数据证明,绿叶蔬菜能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但他警告说,目前证据有限,将绿色蔬菜作为一个单独的降低糖尿病发病几率的条件还为时过早。我们还是建议每天吃足五份水果和蔬菜,除了能预防2型糖尿病外,它们还能降低心脏病、中风,以及某些癌症和肥胖的发病风险。他们目前正在研究发酵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如芦笋、大蒜、菊苣和洋姜,是否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减肥和2型糖尿病。

3糖尿病的分类是什么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type i diabetes)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 (pancreatic beta cells)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结果胰脏并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人体胰腺中的胰岛素合成细胞(b细胞)被破坏就会引发型糖尿病。尽管此类糖尿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年患者,但是它可以感染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并且此类糖尿病的患病率约占总糖尿病病例的10%。

  儿童糖尿病也是1型糖尿病常见发病对象,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起病多数较急骤,几天内可突然表现明显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和尿可达几升、胃纳增加但体重下降。年幼者常见遗尿、消瘦引起家长注意。发病诱因常由于感染、饮食不当容易发病。婴幼儿患病特点常以遗尿的症状出现,多饮多尿容易被忽视,有的直到发生酮症酸中毒后才来就诊。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2型糖尿病有更强的遗传性和环境因素,并呈显著的异质性。目前认为发病原因是胰岛素抵抗(主要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葡萄糖利用率降低)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合并存在,其表现是不均一的,有的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有的则是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高达90%左右。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病。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糖尿病自动消失。妊娠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在肥胖和高龄产妇。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

  由于胰腺炎、癌、胰大部切除等引起者应结合病史分析考虑。病员有色素沉着,肝脾肿大,糖尿病和铁代谢紊乱佐证,应注意鉴别,但较少见。其他内分泌病均各有特征,鉴别时可结合病情分析一般无困难。应激性高血糖或妊娠糖尿病应予随访而鉴别。一般于应激消失后2周可以恢复,或于分娩后随访中判明。

4血糖仪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每种品牌的血糖仪都有各自的功能和独特的操作方法,新买的血糖仪先不要着急操作,一定要仔细研究说明书,了解掌握产品特性,学会正确使用的方法。

  1.建议患者用酒精消毒。如果用碘酒,会导致测试结果出现偏差。用酒精消毒时,也要等酒精完全挥发之后再测试,否则酒精稀释了血液,结果也会不准。

  2.确保将足量指血滴入试纸的圆形测试孔,测试时若采血量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测定结果。

  3.一定要选用与自己血糖仪相匹配的血糖试纸条,最好使用原厂家配套生产的试纸条。

  4.采血部位要交替轮换,不要长期扎同一个地方,以免形成瘢痕。手指两侧取血最好,因其血管丰富而神经末梢分布较少,不仅痛感少而且出血充分。取血时不要过分挤压,以免组织液挤出与血液相混,导致血糖测试值偏低。另外,如果手指温度过低、血流不畅等也会影响测定结果。

  5.有些血糖仪是滴血后再插进血糖仪测定的,如果时间延长或过短都可能使血糖值不准,因此需要多加练习。

  6.有些血糖仪在检测时挪动试纸条或检测时发生移动或倾斜等,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7.采血针一经使用,针尖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越来越钝。另外,使用过的采血针上容易有病菌繁殖,会直接危害健康。因此,血糖检测完毕后,应立即将使用过的试纸及采血针妥当地弃置。

  目前血糖仪的品牌有几十种价格也容易接受。血糖仪在控制糖尿病,防止并发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必须正确熟练、快速、准确使用血糖仪。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复视等。糖尿病患者在家用血糖仪自测血糖目前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正确使用血糖仪对患者治疗控制病情极为重要。

5血糖仪不准该如何处理

  家用血糖仪测量的一定不准。无论是免费赠送的还是自己购买的血糖仪,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一般不会存在什么问题。家用血糖仪要测量准确,关键在于自己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果是血糖控制得比较稳定,一般一周做一次血糖谱即可。

  选用的血糖仪和试纸要相匹配:

  目前血糖仪品种较多,从厂家来分有美国强生、美国罗氏、日本京都、北京会好、长沙三诺等;从采血的性能上可分为吸血的血糖仪和滴血的血糖仪。不论病友选用哪个厂家的血糖仪,都必须使用该厂家的试纸。不同款式的血糖仪使用的试纸也不一样,是滴血的血糖仪就必须使用滴血的试纸,是吸血的血糖仪就必须使用吸血的试纸。

  记录相关情况:

  对于自我血糖监测的结果应当进行记录,这种血糖监测记录不仅仅是记录血糖检测的时间和数值,另外还应当包括当时的一些饮食、运动和药物的情况,例如进食多少食物后或者服用何种剂量的药物后等,这样才能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事实上,不论是家用的血糖仪还是医院的测血糖仪器都会有误差,应该说误差值在±10%以内的血糖仪就是非常好的,误差在±20%以内是国家标准允许的。例如第一次测8.0,立即再测为7.2,两者虽不同,并不影响病情判断,医生也不会因此改变用药或调整剂量。所以仪器质量好,操作正确,结果应该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