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免疫科 >类风湿

风湿热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风湿热是特别可怕的一种疾病了,而且它的出现会让我们的皮肤发生很严重的变化,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特别严重的伤害,当风湿热出现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的症状,这是大家认识风湿热的开始,下面就来看看风湿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目录 风湿热有哪些护理注意事项 风湿热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风湿热的病因病理是什么 预防风湿热的方法 风湿热会引发什么疾病

1风湿热有哪些护理注意事项

  一、根据病情卧床休息及控制活动量:在急性期宜卧床休息,一般至临床症状消失,血沉近于正常,可逐渐起床活动。但恢复期也应限制活动量,一般无明显心脏症状者约一个月,心脏受累但不扩大者2-3月,有心脏扩大或伴有心力衰竭者约需5~6月方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二、饮食:应给容易消化,富于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C的饮食。重症病例可额外供给维生素B:及维生素C。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可适当地限制盐及水分的摄入。为防止胃部膨胀压迫心脏而增加心脏负荷,可采取少量多餐。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亦应适当限盐。

  三、控制感染:原来的感染灶炎症尚未完全消退者,应用青霉素40~80万单位/日,肌肉注射,进行彻底治疗。一般应用2周,亦可根据病情及咽拭子培养持续阳性适当延长,有人主张可用至6周。如不能应用青霉素时,也可考虑用红霉素,剂量一般为30毫克/公斤/日,分3~4次口服。

  四、抗风湿药物的应用:常用的有水杨酸制剂,对控制一般急性症状有明显效果。

  有明显心脏炎者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尤其在危重病例更应考虑。鉴于风湿热活动性一般常常持续三个月,故上述药物应用最好不少于12周。个别病例可灵活掌握,或适当延长。

  五、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风湿病患儿若出现心力衰竭常伴有风湿活动,治疗时应虑心脏炎的存在,故应配合使用激素,毛地黄及补充钾盐。

  六、对有舞蹈病的患儿:应耐心护理,解除患儿的精神负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2风湿热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发热:50%~70%患者有发热,热型不规则。高热多见于少年儿童,成人多中等度发热。轻症病例往往仅有低热,甚至无发热。低热有时仅在常规定期测温时才被发现。

  (2)关节炎:典型的关节炎呈游走性、多发性,同时侵犯数个大关节,以膝、踝、肘、腕、肩关节较常见。急性发作时受累关节呈红、肿、灼热、疼痛和压痛,活动受限制。急性期过后不遗留关节变形。典型的风湿性游走性关节炎系指在较短时间内,如24~48h,关节炎(痛)可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位置。关节症状受气候影响较大,对天气变化甚为敏感,常在天气转变前(尤其是变冷及雨天)出现明显关节痛,气候稳定后症状减轻。水杨酸制剂对风湿性关节炎有极好的疗效,用药后多于48小时内病情得到缓解。对轻症的关节炎患者,常需要仔细检查,逐个关节进行触诊才能发现关节炎的存在。轻症患者可仅有关节痛,偶尔表现为髋关节、指趾关节、颈椎、下颌关节或胸锁关节痛,胸肋关节痛常被误诊为心肌炎、心脏神经官能症、肋间神经痛。近年的病例,关节炎约占57%,关节痛约占70%。

  (3)心脏炎:典型的心脏炎患者常主诉有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疼痛等。瓣膜炎时可有新的心尖区高调、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疾病早期此杂音响度呈易变性,但不随体位和呼吸变化;亦可有心尖区短促低调舒张中期杂音,此舒张期杂音称为carey coombs氏杂音。该杂音与二尖瓣狭窄杂音的区别为前者不存在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明显压力阶差。如心底部(胸骨左缘)主动脉瓣区新出现舒张中期柔和的吹风样杂音,尤其在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无二尖瓣杂音时应考虑为主动脉瓣炎所致。心肌炎常伴有心尖区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心动过速(入睡后仍心率超过100次/分)是心肌炎的早期表现。

  对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后出现进行性心悸、气促及心功能减退,应予严密追踪,以排除早期心肌炎。病情严重时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如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咳嗽、端坐呼吸,甚至出现肺水肿,这是由于左心室容量超负荷所致。x线或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脏增大。心包炎可表现为心音遥远,心包摩擦音或胸痛。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有时可被心包摩擦音遮盖,至心包炎消退后才被发现。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测出心包积液。心电图可有低电压,胸前各导联st段抬高。x线可有心影增大,坐立位时心影下部增大呈烧瓶样;平卧时心底部明显增宽,心腰消失。近年报道心脏炎发生率约占45%。

  (4)环形红斑:临床上少见。其在风湿热的出现率各家报道不一,为6%~25%。为淡红色的环状红晕、中央苍白,多分布在躯干或肢体的近端,时隐时现。有时几个红斑互相融合成不规则环形,其大小变化不一,痒不明显,压之退色。

  (5)皮下结节:亦属少见,据统计其出现率在2%~16%不等。为稍硬、无痛的小结节,多发现于关节伸侧的皮下组织,尤其在肘、膝、腕、枕或胸腰椎棘突处,与皮肤无粘连,无红肿炎症,常在心脏炎时出现。

3风湿热的病因病理是什么

  一、病因:风湿热与甲组乙型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可以下列事实推论:

  1.风湿热与链球菌感染的地区分布、季节及气候特点相一致。

  2.湿热发病前1-5周常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峡炎、扁桃体炎,猩红热等。患儿咽部常可培养出该菌,血中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增高。

  3.取控制链球菌感染和清除慢性病灶(如摘除扁桃体)等措施后,风湿热发病率明显下降,初次发病后用青霉素或磺胺药预防链球菌重复感染,可减少此病复发。

  虽然风湿热与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但并非此菌直接引起的局部病变,理由是 链球菌感染后1-5周才发病,故与感染的直接蔓延不符,而和一般产生免疫的规律相符;从病人的血液,浆膜渗出液及病变组织中从未找到溶血性链球菌。

  目前认为此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由于链球菌感染后,某些病人对具有高度抗原性的链球菌体及其代谢产物产生相应抗体,抗原抗体相结合沉积于结缔组织,这种破坏的组织又可起抗原作用,使人体产生针对该组织的抗体,引起自身免疫反应。亦有认为心瓣膜的糖蛋白同链球菌的多糖成分是类似的抗原,人体感染链球菌时可产生能损害心瓣膜的交叉抗体。

  二、病理:病理过程分为以下三期,几种改变常并存。

  1.渗出期:胶原纤维肿胀、分裂、变性及坏死,伴有非特异性炎性细胞浸润及浆液渗出。渗出期临床症状明显。关节与心包的病理改变以渗出为主。

  2.增殖期:局部结缔组织细胞增生, 形成风湿性肉芽肿或风湿小体( aschoff小体 ),在aschoff小体周围仍有少数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这种病变常见于心内膜,心肌及皮肤。这是风湿热具有特征性的病变,被认为是病理上确诊风湿热的依据,且被看作是风湿活动的指标。

  3.硬化期:浸润细胞减少,纤维组织增生,在肉芽肿处形成瘢痕,造成瓣膜的变形。

4预防风湿热的方法

  一、预防初次风湿热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射居住卫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对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和淋巴结炎等急性链球菌感染,应早期予以积极彻底的抗生素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者(每年发作2次上),应手术摘除扁桃体,手术前1天至手术后3天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扁桃体摘除后,仍可发生溶血性性链球菌咽炎,应及时治疗;在封闭的集体人群中(军营、学校、幼儿园等)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链球菌感染,建立必要的保健制度,可能彻底消除链球菌感染流行,大大减少风湿热的发病率。

  二、预防风湿热复发

  已患过风湿热的病人,应积极预防链球菌感染。一般推荐使用苄是青霉素(长效西林)120万单位,每月肌肉注射一次。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磺胺嘧啶或磺胺异恶唑,儿童每天0.25~0.5g;成人每天0.5~1.0g,分次口服。一般认为,预防用药期限,18岁以下的风湿热患者必须持续预防用药;超过18岁且无心脏受累的风湿热患者,从风湿热末次发作起至少维持预防用药5年;已有心脏受累的风湿热患者,再次感染链球菌后极易引起风湿活动,并且容易发作心脏炎,所以须严格预防治疗。研究表明,预防用药水平与链球菌感染患者的比例成反比,无预防或不规则预防用药组链球菌感染比例较完全预防用药组高3倍;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无预防或不规则预防用药组风湿活动发作患者的比例较完全预防用药组高10倍,即使不规则预防用药亦有一定的效果。

  三、注意防寒保暖,加强抵抗力。

  风湿活动停止后,可去除慢性病灶。

5风湿热会引发什么疾病

  1、心脏 几乎每一位风湿热病人的心脏都有所损害。轻度风湿患者的心脏损害可能会形成慢性风心病。急性风湿性心脏炎中心内膜,心肌,心包等均可形成全心炎,而以心肌炎和心内膜炎为最重要。

  2、关节炎 这也是由于风湿热的危害所引起的。风湿热患者的关节滑膜及周围组织水肿,滑膜下结缔组织中有粘液性变,纤维素样变及炎症细胞浸润,有时有不典型的风湿小体。由于渗出物中纤维素通常不多,易被吸收,一般不引起粘连。活动期过后并不产生关节强或畸形等后遗症。

  3、风湿热的危害还会使得动脉病变,这时可累及动脉壁各层,促使动脉壁增厚,易导致血栓形成。这类风湿的危害症状多见于冠状动脉和肾、胰、肠系膜、肺和脑等部位的动脉。

查看详情>>

疾病百科 | 风湿热

挂号科室:风湿科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

风湿热是一种与A组R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疾病,曾经是危害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可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和皮下组织,但以心脏和关节最为明显,临床表现为心脏炎、环形红斑、关节炎、舞蹈症和皮下结节。病变可呈急性或慢性反复发作,可遗留心脏瓣膜病变形成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本病初发年龄以9~17岁多见,主要发生在青少年 常见症状:发热、咽痛、颌下淋巴结肿大、类风湿关节炎、心悸、气短、心力衰竭、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脏增大、低热、鼻出血、收缩期杂音 、心脏杂音[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