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骨科 >脊髓脊柱外科 >腰椎病

腰椎骨折的五个症状

在医学上来说,骨折属于一类比较复杂的病症,而且可发生于不同的人体部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尤其是身体上的疼痛,患者常常难以忍受。那么,腰椎骨折都会有哪些症状?下面为大家介绍腰椎骨折的五个症状。

目录 腰椎骨折的并发症 腰椎骨折的五个症状 腰椎骨折怎样护理 骨质疏松会引发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的饮食调理

1腰椎骨折的并发症

  (1)脊髓和神经根损伤: 是脊柱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手术止血不彻底,血肿压迫引起或减压时操作的震动对脊髓的冲击、基础疾病影响;神经根的损害多源于器械的刺激、直接挫伤或对神经的过度牵引引起。术后应注意观察四肢的感觉活动及大小便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处理。为减轻神经水肿,改善症状,可预防性静脉应用激素、甘露醇和速尿等神经消肿药物。

  (2)脑脊液漏: 多因陈旧性骨折或原有椎管严重狭窄,后纵韧带与硬膜囊粘连严重,手术分离或切除后纵韧带时损伤硬膜囊所致。一旦出现引流物淡血或洗肉水样,24小时引流超过500ml,立即将切口负压引流改普通引流袋引流,去枕平卧,术后采取严格的颈部制动、切口局部用1kg砂袋加压。对头晕、呕吐患者,抬高床尾30°—45°,予以头低脚高位。同时报告医生,遵医嘱静脉滴注等渗液,必要时予拔管切口加密缝合。

  (3)胃肠道并发症: 腰椎前路手术早期,脊柱固定于伸展位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电解质失衡;或由于腹膜后血肿对植物神经的刺激,卧床使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对腹胀严重者应禁食,在排除急腹症后,可热敷腹部,肌肉注射新斯的明针,或口服番泻叶、大黄水,必要时给予持续胃肠减压、灌肠。指导患者进行腹肌的收缩锻炼,告知患者养成床上排便及定时排便习惯。

  (4)切口感染: 多发生于术后3—5天。主要原因有患者全身情况差,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术后未及时拔除引流管导致逆行感染等原因。表现为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切口局部疼痛伴红肿渗液,甚至脓性分泌物流出。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预防,包括正确使用围手术期抗生素,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情况,换药和更换引流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营养支持。

  (5)内固定松动、断裂腰椎骨折:内固定多属于短节段固定,承受压力大,易造成螺钉疲劳折弯、松动、断钉现象,从而影响神经功能及骨折椎体的恢复,以及后期出现腰背疼痛、无力、活动受限等表现。主要原因有生物学因素、解剖学因素、患椎因素等。因此除手术者仔细操作外,要告知患者术后不宜过早下床活动,但可早期行腰背肌功能锻炼。4周后在支具保护下下床活动或6周后带腰围活动,防止内固定失败。

2腰椎骨折的五个症状

  1、肌肉瘫痪:

  病程长后会出现肌肉瘫痪,表现为自觉大腿或小腿变细,下股无力,某些动作不能完成,如脚趾、脚背不能翘起,严重者足下垂,行走拖步。

  2、马尾综合症:

  有些严重的或特别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受损的表现。

  3、腰腿痛:

  腰椎骨折会出现持续性腰部疼痛,大多先出现腰痛,过一段时间后即出现腿痛,也可两者同时并见;平卧位减轻,端坐、站立或向前弯腰则加剧;腹内压增高时症状加重,如咳嗽、打喷嚏、大便用力,甚至大笑、大叫、大哭的时候也会加重疼痛,最严重者只能弯腰、屈髓屈膝,像虾一样趴在床上才能稍微缓解疼痛。

  4、间歇性跛行:

  这是指当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腰痛不适,下肢放射痛程度加剧,而当患者下蹲或平卧一些时间后,疼痛会逐渐甚至完全消失,而再行走后又会出现类似情况,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行走的距离会越来越短。这个现象在腰椎管狭窄症中表现更为突出。

  5、股体麻木:

  患病时间较长后,常有主观麻木感,多局限于小腿、足背外侧、足跟、足底,可与腰痛并见,少部分可仅有麻木而没有腰痛。

3腰椎骨折怎样护理

  术前护理

  1.急救和搬运:先使伤员两下肢伸直,两上肢也伸直放身旁。三人扶患者躯干,使成一整体滚动,移至木板上。或三人用手同时将患者平直托至木板上。禁用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的方法,以免增加脊柱的弯曲,加重椎骨和脊髓的损伤。

  2.心理护理: 腰椎骨折导致人体躯干负重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且病程较长。合并神经损伤者,可致下肢不全甚至完全瘫痪,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应及时全面了解病人伤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骨折愈合过程与功能锻炼的意义、手术治疗的目的向患者讲解清楚,消除紧张,增强康复信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争取积极配合。

  3.练习深呼吸: 腰椎骨折后因后腹膜血肿、骨折疼痛等,影响病人的呼吸功能。故术前要鼓励病人多做深呼吸运动,尤其年龄较大者,要预防术后肺部的并发症。

  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

  2.脊髓神经功能观察。

  3.切口引流管护理: 患者切口均放置1—2根负压引流管,应严密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情况,检查切口周围皮肤张力有无增高,当发现张力增高时应通知医生,给予脱水消肿治疗。保持负压引流有效,防止堵管及逆行感染。记录引流量、颜色和性状,如血性引流液每小时>100ml、连续3小时提示有出血可能,需立即报告医生;如引流物颜色为淡血性或洗肉水样,24小时引流超过500ml,应考虑有脑脊液漏。

  4.饮食护理: 后路手术后6小时从饮水开始进流质,如无不适12小时后半流质,2天后普食。前路手术需要禁食,提供静脉营养支持,待肛门排气后可逐步进流质—半流质—普食。鼓励患者多食清淡易消化、含纤维丰富的食物和水果,少量多餐。避免引起肠胀气食物,如牛奶、豆浆等。

  5.体位护理: 术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6小时后协助翻身侧卧时,要掌握保持躯体上下一致的原则,用手扶着患者的肩部和髋部同时翻动,要保持腰部固定,不弯曲,不扭转,防止腰部扭伤。术后2周切口拆线后可穿戴胸腰骶区干前后托支具,按照先90—坐位→床旁站立→床周行走→病室内行走的顺序进行活动。

4骨质疏松会引发脊柱骨折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只要在轻微的暴力或外伤作用下,就有可能发生脊柱骨折,尤其是容易发生在承重骨如脊椎骨和髋部的骨组织。比如,老年人在乘车时,车颠一下,就可能导致脊柱骨折。在门诊的病例中,患者也多因锻炼时用力不当,或不小心摔倒而致病。

  骨质疏松是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而导致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支撑人体组织的骨骼系统发生骨折。脊柱是人体骨结构中承重最大的部位之一,也是最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继而导致骨折的部位。同是专家提醒,脊柱骨折部分,有的患者自觉症状并不明显,还有的患者疼痛耐受能力比较强,从而影响了就医时间,部分患者虽然发现了骨折,但因为害怕手术或没有到正规的医院就诊,也会导致病情的延误。

5脊柱骨折的饮食调理

  脊柱骨折多见男性青壮年,患者可有不全或完全瘫痪的表现,如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障碍等。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鼓励病人主动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饮食上要做到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能刺激食欲。手臂活动不便的要喂饭。适当多吃一些辣椒、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骨折后2~4周

  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两周。

  田鸡煲汤;

  制作材料:

  主料:鸡400克,猪肉(瘦)200克

  辅料:枸杞子25克,三七8克

  调料:姜5克

  制作工序

  1、 鸡切去脚,洗净,放入滚水中煮十分钟,取起洗净,滴干水。猪肉放入滚水中煮五分钟,取起洗净。

  2、 杞子洗净,田七洗净,捣碎。

  3、 水12杯或适量放入煲滚,放入鸡,猪肉,杞子,田七,姜煲滚,慢火煲三小时,下盐调味。

  骨折后5周以上

  枸杞子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苡米50克。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进食。每日1次,7天为1疗程。每1疗程间隔3~5天,可用3~4个疗程。

  羊骨汤

  做法:

  1、 将黄豆洗净,浸半小时;

  2、 蚝豉洗净;

  3、 羊骨洗净,斩件;

  4、 把黄豆、蚝豉、羊骨一起放火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食物相克蚝豉:蚝豉不宜与糖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