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小心把手指弄骨折了,第一件事要做好手指的保护工作,不要造成二次伤害,然后要采取正确的治疗办法,患者最好听从医生的意见,尽可能避免手指出现功能障碍。 在平日里,人们稍不注意就容易让自己的手指部位出现骨折,而在临床上,手指骨折,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法进行治疗。
目录
1手指骨折怎么治疗
1、及早锻炼。
在手术以后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做小幅度的运动,活动所有手指和手掌包括受伤手指,有利于消除手术以后手部的消肿和血液循环。
2、热水浸泡。
热水泡后可以使局部肌肉松弛,有利于手指的功能锻炼。
3、主动锻炼。
经常做抓握动作,用最大力气握拳然后尽力伸开。
4、被动锻炼。
用好手逐渐用力按压受伤手指,然后再扳直。
2手指骨折症状
1、手舟骨骨折:
手舟骨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骨折的症状表现为腕背侧疼痛、肿胀,尤以隐窝处明显,腕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将腕关节桡侧倾,屈曲拇指和示食(食指)而叩击其掌指关节时可引起腕部疼痛加剧。手舟骨骨折容易漏诊,为明确诊断,应及时进行X线摄 片。手舟骨骨折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手舟骨结节骨折。属手舟骨远端骨折,一般愈合良好。②手舟骨腰部骨折。因局部血运不良, 一般愈合缓慢。③手舟骨近端骨折。近端骨折块受血运影响,易发生不愈合及缺血性坏死。
2、掌骨骨折:
骨折后局部肿胀、疼痛和掌指关节伸屈功能障碍,是常见的这种手部骨折的症状。触摸骨折局部有明显压痛,纵压或叩击掌骨头时疼痛加剧。若有重叠移位,则该骨缩短,骨折的症状可见掌骨头凹陷,握掌时尤为明显。掌骨颈,掌骨干骨折,骨折的症状常可有骨擦音。
3、指骨骨折:
骨折有横断、斜形、螺旋、粉碎或波及关节面等。骨折后局部疼痛、肿胀,手指伸屈功能受限。有明显移位时,近节、中节指骨骨折可有成角畸形,末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骨折有锤状指畸形,手指不能主动伸直。同时可扪及骨擦音,有异常活动。这些都是常见的这种手部骨折的症状。
3手指骨折后遗症的方法
骨折都有一定的后遗症,肌肉萎缩可以通过合适的锻炼来恢复,但是骨头接封处会有不同程度的骨制增生。那么,手指骨折后的后遗症有哪些呢?
手指骨折后固定期间由于肌肉长期处于松弛状态,会出现肌肉萎缩,在拆除夹板后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来恢复,恢复期尽量不要使手指太过疲劳。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的恢复需要慢慢来,一点一点的恢复,这样才有利于早日康复,欲速则不达。那手指骨折后的后遗症有哪些呢?
手指骨折后,也许会出现骨折接口不齐,偶尔出现酸痛、怕风、怕冷等症状。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手术后,病人可多吃高营养食物和含钙、锰、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像动物肝脏、鸡蛋、绿色蔬菜、麦子含铁比较多;海产物、黄豆等含锌比较多;燕麦片、蛋黄等含锰较多。同时配以鸡汤、鱼汤、各类骨头汤等,可选择性地加入红枣、枸杞等,以便能减少后遗症的出现。
手指骨折的后遗症有哪些?这是很多人都想具体了解到,以上内容就做了具体的介绍,手指骨折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后遗症,但是如果治疗的及时,在治疗时选择的医院比较正规,技术比较高,那么手指骨折治疗以后,后遗症也是比较轻微的。
4骨折了怎么进行紧急处理
1、判断骨折:首先要考虑伤者受伤的原因,如果是车祸伤、高处坠落伤,机器的绞伤等原因时,一般骨折的可能性很大;其次要看一下伤者的情况,如伤肢出现反常的活动,肿痛明显,则骨折的可能性很大;如骨折端已外露,肯定已有骨折。在判断不清是否有骨折的情况下,应按骨折来处理。
2、封闭伤口:对骨折伴有伤口的病人,应立即封闭伤口。最好用清洁、干净的布片、衣物覆盖伤口,再用布带包扎,包扎时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过紧时会导致伤肢的缺血坏死;过松时起不到包扎作用,同时也起不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如有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继续保持外露,以免引起深部感染;如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给予注明,并在后送时向医生交待清楚。
3、止血:用手压迫止血。如出血量较大,应以手将出血处的上端压在邻近的骨突或骨干上。用清洁的纱布、布片压迫止血,再以宽的布带缠绕固定,要适当用力但又不能过紧。不要用电线、铁丝等直径细的物品止血。如有止血带,可用止血带止血;如无止血带可用布带。上肢出血时,止血带应放在上臂的中上段,不可放在下1/3或肘窝处,以防损伤神经;下肢止血时,止血带宜放在大腿中段不可放在大腿下1/3、膝部或腿上段。伤止血带时,要放置衬垫。上止血带的时间上肢不超过1小时,下肢不超过1个半小时。
4、临时固定:伤肢的位置尽可能保持伤肢于伤后位置,不要任意牵拉或搬运病人。固定器材的选择最好用夹板固定,如无夹板可就地取材。在山区可用木棍、树枝,在工厂可用纸板或机器的杆柄;在战地可用枪支;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可利用自身固定,如上肢可固定在躯体上,下肢可利用对侧固定,手指可与邻指固定。
5哪些骨折需要手术
骨折是颇为常见的外伤。要使断了的骨头长好,恢复原有的支撑、保护运动功能,首先要将断端接起来,对好位置,医学上称之为复位。可想而知,复位越好,越利于骨折处骨头的生长愈合,将来功能也越好。
复位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即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前者由医生运用牵、拉、端、提、挤、按、旋转等手法技巧,将断骨复位;后者则是切开皮肉,在直视下将断骨对好,并用板、钉等接骨材料将其牢固固定。
手法复位对身体干扰小,痛苦轻,愈合好,但由于隔着皮肉,复位效果常不够理想。因此,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这种手术称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切开整复内固定。
到底选择哪种治疗方法无疑应从病人利益出发,力争效果好、痛苦小、花钱少。
但在市场经济社会里,“经济效益”可能左右医生治疗方案:有些本来采取手法复位即可治愈的患者却被推上了手术台:有些医院或医生明明缺乏手术条件和技术,却将本该开刀的病人揽下来,勉强施行非手术治疗,贻误了手术机会。也有些病人,特别是工伤、交通事故骨折病人,本来适合手法复位治疗,只是由于缺乏医学常识,看了x光片,发现没有严丝合缝地对好,再三要求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