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普外科 >肝胆外科 >胆囊息肉

胆囊小息肉怎么治疗

胆囊有息肉也就是胆囊息肉,它指的就是胆囊内长得一些息肉状的小疙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胆囊息肉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了,那么胆囊有息肉怎么办?

目录 胆囊息肉手术 胆囊小息肉怎么治疗 胆囊息肉吃什么好 胆囊息肉禁忌有哪些 胆囊息肉的小偏方有哪些

1胆囊息肉手术

  胆囊内的小息肉可以继续观察,无须吃药也无须手术。患者定期做B超检查,了解息肉的变化就行了。一旦发现有变化,再处理也不迟。胆囊息肉的治疗主要是胆囊切除和保胆手术。保胆手术无法解决胆囊息肉和结石本身所合并的胆囊壁黏膜的炎症,容易复发且有恶变的风险。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

  胆囊息肉是否要做手术不仅仅只是看息肉的大小,还须看息肉的类型。胆囊息肉有三种: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前两种息肉一般无恶变趋势,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单发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者,有恶变倾向。一般认为,息肉单发,且直径大于1厘米,应及早手术;息肉多发,直径小于0.5厘米且无症状者,可暂不手术,但要定期复查;息肉直径在0.5~1厘米者,要追踪观察,短期内有增大趋势者,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方面颇多争论。多数人主张以直径≥10mm的PLGs作为手术指征,对<10mm>10mm、单个、年龄>60岁者应高度怀疑为胆囊癌,均应及时手术。认为年龄高于60岁、有胆石共存、对10mm的单个病变,即使无症状也应作胆囊切除。还有专家认为,只是将年龄改为高于50岁,>10mm的PLG作预防性胆囊切除是合理的。

  无蒂癌最大直径平均为(14±4)mm,显著小于有蒂癌(22±8)mm。8例无蒂癌已浸润至肌层外,其中2例直径仍≤10mm,2例有蒂癌浸润至肌层外,最大直径均≥30mm。认为最重要的指标是无蒂而不是大小。凡发现为无蒂PLG,即使<10mm plg="">10mm时施行手术。

  6个肿瘤高危因素为:单发、>10mm、广基或蒂粗大、病变增长、年龄>50岁、合并结石。但也强调对<10mm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定期随访。采用3种不同的胆囊切除术,即在胆囊结缔组织层中剥离的单纯胆囊切除术、切除全部胆囊结缔组织的全厚胆囊切除术与加作胆囊床部分肝组织的扩大胆囊切除术。根据术前判断的PLG性质加以选择。就癌肿而言,<18mm lc="">18mm,即有晚期癌的可能性,应直接开腹

2胆囊小息肉怎么治疗

  胆囊有息肉怎么治疗

  1、西医治疗

  治疗胆囊息肉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术切除。虽然说大部分的胆囊息肉都是非肿瘤性的,但是当它的直径小于10毫米而且病人的身体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建议还是采用手术将其切除,这样可以减少恶变的可能。有些炎性息肉或者是胆固醇息肉是有可能会增长的,当其长到12毫米以上时再进行手术就会增加风险了。

  2、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胆囊息肉是讲求辨证治疗的,在中医看来,肝胆气滞型的胆囊息肉主要是由于神志不调引起的,这种情况下治疗应该以疏肝利胆为主;而对于肝胆湿热型的胆囊息肉主要是由于肝郁气滞、湿热内蕴引起的,治疗应该遵循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原则;而对于肝肾阴虚型的胆囊息肉,则应该以养肝护肝、滋阴养肾的治疗原则为主。

  广告  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胆囊有息肉的治疗方法了解的差不多了。胆囊息肉的患者除了要积极治疗之外,还应该要注意在日常的护理,比如饮食要注意卫生,还应该宜清淡为主,不要吃油炸、油腻、刺激性的食物,这些都对病情的恢复有帮助。

3胆囊息肉吃什么好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7,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胆囊息肉的饮食

  胆囊息肉患者应多吃一些有益的食物,宜多食的食品如下: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7,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

4胆囊息肉禁忌有哪些

  养胆之“道”——重饮食急性胆囊炎起病多与饱食、吃油腻食物、劳累及精神因素等有关,常突然发病,一开始就出现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或胸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及呕吐。在发病早期可以没有发冷及发热,当胆囊有化脓感染时,则可出现寒战及发热。 胆道疾病与饮食有密切关系,故饮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养“胆”之道的几条建议:

  1清淡饮食:少吃最好不吃油炸食品、肉汤等,避免胆囊过度紧缩、胆汁分泌增加。

  2.大量饮水:据统计,70%胆囊炎患者易并发胆囊结石,大量饮水既可稀释胆汁使胆汁不易形成胆石,也可在胆汁代谢失衡,即胆石形成初期将胆石前期物质或小胆石冲刷入胃肠而排泄掉,防止了胆结石的发生。

  3定时进餐:餐间避免零食,以防止胆囊不断受到刺激而增加胆囊收缩和胆汁分泌。

  4.食物要易消化:易消化的食物可减轻对胆囊等消化器官的负担,容易消化的食物有面片、玉米粥、豆浆、蛋类、菠菜、小白菜等。

  5.饮食不宜过饱:以免胆囊过度收缩,使胆汁分泌增加。

5胆囊息肉的小偏方有哪些

  治疗胆囊息肉偏方-双花连胆汤

  一、配方:

  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二、适应症状:

  胆囊息肉,它是长在胆囊壁上的肿物,绝大多数是良性,仅极少数为恶性,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三、治疗原理: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双花连胆汤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