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糖尿病人能吃蛤蜊吗
现在这个季节刚好是盛产蛤蜊的季节,这个时候的蛤蜊个头不大,但是肉很肥美,入口非常鲜甜,让吃过的人都会无比回味。用蛤蜊制作的美食对于男女老少都有独特的吸引力!一年之中这个时候的蛤蜊最美味,不管是在家庭的餐桌上还是在外面的餐厅用餐都好,关于蛤蜊的菜品都是大家必点的一道美味哦。
很多朋友对于美味可口的蛤蜊存在这样的疑问: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食用蛤蜊呢?答案是:糖尿病患者绝对可以食用蛤蜊,所以不需要担心有糖尿病的朋友会错过这道美味。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蛤蜊吧!
蛤蜊,软体动物,壳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生活在浅海底,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其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而且它的营养也比较全面,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成分,低热能、高蛋白、少脂肪,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实属物美价廉的海产品。
在糖尿病食谱中推荐一道菜:海鲜蛤蜊汤,这道菜汤鲜味美,也非常适合用来当火锅料边煮边吃。
材料有:主料菠菜100克。
白萝卜100克?白菜100克?蛤蜊100克
辅料:胡萝卜50克?香菇(鲜)30克?鸡胸脯肉30克?墨鱼10克?牡蛎25克
调料:盐8克
做法:
1.菠菜、白菜洗净后煮熟,冷却;
2.胡萝卜洗净后切长条;
3.白萝卜洗净后切块;
4.蛤蜊、牡蛎洗净,去沙;
5.将菠菜和胡萝卜放在白菜上卷起,并横切成段;
6.汤锅放入鸡汤、白萝卜、香菇、墨鱼丝熬煮;
7.待食材酥烂后放入鸡胸肉、蛤蜊、牡蛎及蔬菜卷,略煮片刻加盐调味即可。
通过一道美味的适合糖尿病患者服用的汤:海鲜蛤蜊汤详细了解了蛤蜊的情况,让身患糖尿病的朋友们直观知道:糖尿病患者是可以食用蛤蜊的,并且还能够掌握汤的制作方法和汤的功效。在以后的时间里,有机会都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份,好好的品尝!
2糖尿病的病因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3糖尿病的表现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4糖尿病的检查
1、血糖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基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9、尿白蛋白排泄量
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5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