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将糖尿病归属“消渴”,认为其主要证候为阴虚燥热,治疗多以滋阴清热为主。 “消渴”这一病名很容易让人想到“消瘦”、“口渴”两个症状,然而,大部分糖尿病人(2型糖尿病)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并不会出现这两个症状;据我们观察,2型糖尿病出现西医所谓“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症状的人并不多。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糖尿病人能吃柴胡吗
“消渴”这一病名很容易让人想到“消瘦”、“口渴”两个症状,然而,大部分糖尿病人(2型糖尿病)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并不会出现这两个症状;据我们观察,2型糖尿病出现西医所谓“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症状的人并不多。而从中医辨证的角度看来,也很少出现典型的阴虚燥热证。
可见,临床实际与教科书的描述并不完全一致。在临床诊治糖尿病人的时候,似乎应该跳出教科书的这些框框,才有可能起得较好的疗效。
我们认为,立足于中医“气化”的角度来理解糖尿病的病机,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其核心病理是长期的糖、脂、蛋白质代谢紊乱。从中医的角度看,这些都与气化功能失常有关。中医“气化”一词,内涵甚广,其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影响人体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代谢。
要详细介绍从“气化”论治糖尿病的所有内容,可能需要很大篇幅,下面仅以柴胡剂的运用为例来说明其点滴。
柴胡剂在糖尿病中的应用机会非常多,可惜《中医内科学》并没有加以介绍,更不要说详细论述。
据我们初步观察,现代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并不属于“阴虚燥热证”,而是“气郁化热”,气郁日久化热,影响人体正常的气化功能,就出现种种临床表现。郁热阻于内脏(对应西医或可理解为胰岛素分泌缺陷),则见心烦失眠,多食,大便欠畅,口苦尿黄;郁热阻于外周(对应西医或可理解为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则见四肢沉重、乏力,甚至手足发凉,感觉障碍。
而柴胡剂擅长清解郁热,正好能够对治上述病机。此外,《伤寒》原文明确指出,柴胡剂尚有调整人体三焦津液代谢的作用,这也非常契合糖尿病的病理变化。
2柴胡的炮制方法
①柴胡: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②醋柴胡:取净柴胡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柴胡片每100kg,用米醋20kg。
③鳖血柴胡:取净柴胡片,用鳖血及适量清水拌匀,稍闷,待汁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柴胡片每100kg,用鳖血12.5kg。
3柴胡的简介
入药部位
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性味
味辛、苦,性微寒。
归经
归肝、胆、肺经。
功效
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用法用量
3-10g。
禁忌
柴胡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4柴胡的理化鉴别
1.取该品粉末0.5g,加水10ml,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2.取该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80℃水浴回流1 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5ml,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各含0.5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乙醇-水(8:2: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黄色荧光斑点。
5柴胡的形态
柴胡-植物形状多年生草本,高40-85cm。主根较粗大,坚硬。茎单一或数茎丛生,上部多回分枝,微作“之”字形曲折。叶互生;基生叶倒披针形或狂椭圆形,长4-7cm,宽6-8mm,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6-18mm,有时达3cm,先端渐尖或急尖,有短芒尖头,基部收缩成叶鞘,抱茎,脉7-9,上面鲜绿色,下面淡绿色,常有白霜。复伞形花序多分枝,顶生或侧生,梗细,常水平伸出,形成疏松的圆锥状;总苞片2-3,或无,狭披针形,长1-5mm,宽0.5-1.2mm,很少1-5脉;伞辐3-8,纤细,不等长,长1-3cm;小总苞片5-7,披针形,长3-3.5mm,宽0.6-1mm,先端尖锐,3脉,向叶背凸出;小伞形花序有花5-10,花柄长约1.2mm,直径1.2-1.8mm;花瓣鲜黄色,上部内折,中肋隆起,小舌片半圆形,先端2浅裂;花柱基深黄色,宽于子房。双悬果广椭圆形,棕色,两侧略扁,长2.5-3mm,棱狭翼状,淡棕以,每棱槽中有油管3,很少4,合生面4。花期7-9月,果期9-11月。多年生草本,高30-60cm。主根发达,圆锥形,外皮红褐色,质疏松而稍脆。茎单一或数分枝,基部留有多数棕红色或黑棕以的叶柄残留纤维。叶细线形,长6-16cm,宽2-7mm,先端长渐尖,基部稍变窄,抱茎,质厚,稍硬挺,常对折或内卷,3-7脉,叶缘白色,骨质;上部叶小,同形。总苞片1-4,针形,极细小,1-3脉,常早落;小总苞片5;线状披针形,细而尖锐;小伞形色,棱浅褐色,粗钝略凸,每棱槽中有油管5-6,合生面4-6。花期7-9月,果期9-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