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糖尿病人能吃里脊吗

那么,糖尿病人能吃里脊吗?从食物本身来说,里脊肉是一种温性的食物,富含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素,所以是一个可以食用的食物。但是如果是做糖醋里脊的话,糖尿病患者是不能食用的。

目录 运动对糖尿病有什么好处 糖尿病人能吃里脊吗 预防糖尿病的7大神奇妙招 诱发糖尿病的坏习惯 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方面

1运动对糖尿病有什么好处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好处

  一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常可能处于胰岛素相对不足和胰岛素过多之间。在胰岛素相对不足时进行运动可使肝葡萄糖输出增加、血糖升高;在胰岛素相对过多时运动使肌肉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加,有可能诱发低血糖反应。故对一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体育运动宜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而二型糖尿病患者尤其肥胖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同时可以加速脂肪分解,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在众多运动项目中,走跑交替或者快步走适宜二型糖尿病患者参与,但有如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亦应按具体情况作妥善安排。

  运动时,如果感觉体力增强、精神饱满、周身舒适,血糖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则表明运动疗法有效。相反,如果感到疲乏无力加重、精神萎靡、血糖又高低不定或反而升高,则应重新调整运动方案或暂时停止运动。

  因此,无论是一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都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严格遵守规定的运动量和进度,不要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肾上腺素反应而使血糖升高。运动必须与饮食、药物治疗相结合,合理安排好三吝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佳疗效。

2糖尿病人能吃里脊吗

  糖醋里脊由于制作方式都是经油炸出来再加糖上浆的,就算换了代糖,但是也是炸的食物。这样的菜式对于糖尿病患者是不可以食用的。为了你的身体健康请尽量小吃。糖尿病患者饮食禁忌:

  1、不适宜吃精粮;动物内脏、蟹黄、鱼卵、鸡皮、猪皮、猪肠;花生、瓜子、核桃、松子、甘蔗、水果、土豆、芋头、 甘薯、藕、淀粉、荸荠等。

  2、烹饪方式最好是清炖、水煮,凉拌等,不可太咸,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为宜。

  3、忌辛辣;戒烟限酒。

  4、主食一般以米、面为主,但是,我们比较喜欢粗杂粮,如燕麦、麦片、玉米面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有较多的无机盐、维生素,又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减低血糖作用,对控制血糖有利。

  5、 血糖高患者的蛋白质来源,大豆及其豆制品为好,一方面,其所含蛋白质量多质好;另一方面,其不含胆固醇,具有降脂作用,故可代替部分动物性食品,如肉类等。

  6、在控制热量期间,仍感饥饿时,可食用含糖少的蔬菜,用水煮后加一些佐料拌着吃。由于蔬菜所含膳食纤维多、水分多,供热能低、具有饱腹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食物。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调理是辅助药物治疗的,如果饮食不当会加重病情,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所以,在生活中需要时刻的忌口,不能觉得只吃一点没关系,因为这可能破坏原来的饮食习惯,导致不能控制。此外,多运动对于糖尿病的控制也是有益的。

  


3预防糖尿病的7大神奇妙招

  1.减轻5%的体重。

  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锻炼,但只要体重减轻5%,患糖尿病的危险就会降低70%。

  2.吃肉前喝两勺醋。

  研究发现,吃大鱼大肉等高热量食物前喝两勺食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不习惯喝醋,最好饭前吃点放醋的凉拌菜。

  3.每天走路35分钟。

  芬兰研究发现,走路可让体内胰岛素得到最大效果利用。每周走路4小时,每天35分钟,可使糖尿病危险降低80%。

  4.买食物选择高纤维品种。

  有高纤维标志的食物,能确保其中至少含有5克粗纤维,可降低乳腺癌、糖尿并高血压及中风危险。

  5.多喝咖啡。

  每天6杯咖啡,糖尿病危险降低29%~54%;每天4~5杯,降低约29%;但每天1~3杯则几乎不起作用。

  6.一周吃快餐不超过2次。

  每周吃快餐2次以上,身体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

  7.火腿香肠要少吃。

  每周吃5次以上火腿或香肠,糖尿病危险会增加43%,罪魁祸首是加工肉食中的添加剂。专家建议,应偶尔吃肉,多吃蔬菜。

4诱发糖尿病的坏习惯

  诱因1:抑郁

  国外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患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1倍。国内虽然没有数据统计,但部分临床医生证实,年龄在30岁-40岁患糖尿病的白领不少还伴有抑郁症。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发生,与白领长期处于焦虑的生活状态密不可分。

  现代快节奏生活和高强度工作,迫使白领白天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晚上还得熬夜,得不到充分休息,因此绝大多数的白领长期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心理压力非常大。专家解释,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促使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大量分泌出“应激激素”,使血糖升高,长此以往,引发糖尿病产生。此外,长期生活于焦虑状态下,极易诱发抑郁症。

  诱因2:零食“加餐”

  年轻人喜欢用零食“加餐”的习惯,其实是患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的一个很大隐患。专家指出,像瓜子、核桃、花生米、果脯以及话梅等,过量多吃,只吃不动,其高热量、高盐分等,都可能成为糖尿病的诱因。有些人不认为零食热量高,其实,“十粒花生米”就相当于“半两米饭”。经常吃这些零食的人,很容易导致人体肥胖。不仅如此,很多咸味零食中所含的盐分也相当高。

  诱因3:应酬多

  大多中青年“应酬族”吃得多、坐得多、动得少,加之平时不注意控制饮食,大吃大喝,容易导致营养过剩,促使胰岛每天都在过度工作。久而久之,胰岛负担过重,导致血糖不能正常控制,结果在“应酬族”中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那些大腹便便的男性,更容易被糖尿病“盯上”。

  专家提醒,“应酬族”在应酬时,可先吃些蔬菜和主食,不要空腹进食高糖分或太油腻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避免积聚过多热量,使身体肥胖。另外,注意营养均衡,多吃高纤维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等,增加运动,坚持定期体检,有糖尿病的人或糖代谢异常的人,还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诱因4:不吃主食者

  专家提醒,“只吃菜、不吃饭”非但不能瘦身,反而会伤害健康。菜肴中的油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很高,甚至还可能超过米饭中淀粉的热量,因此,“只吃菜、不吃饭”可能会导致热量摄入超标。

  研究表明,1克油中,大约含9卡路里的热量;1克蛋白质中,大约含4卡路里的热量;相比之下,1克米饭中,也就只含4卡路里的热量。因此,“只吃菜、不吃饭”会导致饮食中油多、蛋白质多,热量猛增,容易患上糖尿病。

  专家建议,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吃1颗鸡蛋和半两肉足矣,切忌大鱼大肉。

  诱因5:通宵熬夜

  据外媒报道,瑞典某研究小组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通宵熬夜一晚也很有可能对你的基因产生长期影响。报道称,该研究指向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特定的“生物钟”基因。研究表明,一夜不睡会扰乱我们的新陈代谢,可能导致罹患肥胖症和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5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方面

  1、遗传因素

  1 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糖尿病日常生活中的来源

  1、吃得过饱

  吃得过饱易患糖尿病,如果人吃得过饱,肝脏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简称SREBP-1C)会增加,导致胰岛素作用下降,进而引发糖尿病。

  长期进食过饱,会使人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长期处于“负担”过重、相对疲劳状态,造成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特别是有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极易诱发糖尿病。另外长期吃过多饮食对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存在胰岛素抵抗因素的人群,更容易引起体内的胰岛素过量积存,从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全身性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

  2、水果当饭

  天热的时候,即使可口的饭菜摆在面前,也不容易引起食欲,有些人就以水果和饮料为主食,常常以西瓜、桃子等一大堆水果来应付一顿饭。医生说,各类瓜果饮料中,很大一部分水果和饮料所含糖分偏高,对一些本来血糖就偏高的中年人来说,不加节制地进食往往容易使血糖直线上升,从而引发糖尿病症。

  3、睡眠不好

  睡眠不好或太少的人都容易患糖尿病。瑞典的研究人员在对8000名没有糖尿病病史的中年瑞典人跟踪长达10年后发现,这些人当中竟有500多人已不知不觉地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轻微糖尿病,而且这些人患病的一个共同的主要原因是睡眠不好或睡眠太少。

  4、每天一罐甜苏打水

  妇女每天喝超过一罐的甜苏打汽水,不但容易变肥胖,也增加了患糖尿病的机会。那些每天至少喝一罐甜饮料的妇女比喝得少的人患上Ⅱ型糖尿病的风险要高85%。除了软饮料中含有过多热量外,饮用者快速吸收很多糖分也使她们容易肥胖和患糖尿病。这可能不是糖的问题,而是跟糖在液体食品里有关。所以苏打汽水和其他提供能量的饮料可能导致摄入能量过多,最后引起超重和肥胖。

  5、女性铁过多

  体内蓄积的铁过多会导致女性罹患成年型糖尿病,因此及早验血有可能帮助识别有患病危险的人。

  铁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铁与蛋白质的配合物,是铁蓄积量的标志。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把诸如肥胖和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家族史、身体活动、饮酒和饮食之类的因素考虑进去之后,在研究之初铁蛋白含量较高的女性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也差不多是常人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