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神经内科 >脑出血

脑出血病人应该如何正确护理

大脑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我们的大脑出了问题,后果会是很严重的,如果脑出血了怎么办呢,脑出血前兆是什么呢,脑出血后遗症是怎么样的呢,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又是怎么样的,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目录 脑出血疾病的治疗方法问题 脑出血病人应该如何正确护理 正确防治脑出血的7个妙招 哪些原因会引发脑出血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1脑出血疾病的治疗方法问题

  1.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变化和意识改变。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直禁食24~48小时,必要时应排空胃内容物。

  3.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计算,如有高热、多汗、呕吐,维持中心静脉压5~12mmHg或肺楔压在10~14mmHg水平。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以免加重脑水肿。每日补钠、补钾、糖类、补充热量。

  4.调整血糖,血糖过高或过低者,应及时纠正,维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间。

  5.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6.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小时达到高峰,维持3~5天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周或更长。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

  7.一般来说,病情危重致颅内压过高,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8.康复治疗,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早期分阶段综合康复治疗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益。

2脑出血病人应该如何正确护理

  脑出血又可以被称之为脑溢血,就是指的大脑里面实质内的出血情况,这个和高血压有直接的关系。

  这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

  脑出血占所有脑中风病人的10%~20%。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密切关系在于:高血压病人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脑出血的病人有高血压的约占95%。

  高血压会形成脑出血的机理在此有着许多的说法,就比如公认的微动脉瘤学说。

  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动脉内膜损伤和粥样硬化,在脑内的穿透动脉可形成微型动脉瘤。

  这种动脉瘤是在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囊状,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这个囊就破裂造成脑出血。

  脑出血的原因除了高血压外,还有脑血管的畸形(年轻人脑出血的主要原因)、脑外伤、脑肿瘤和血液病。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通常脑出血一般是在体力以及脑力的紧张的活动,以及情绪激动的时候容易发生病情,而且发病急,数十分钟就有可能到达高峰期。

3正确防治脑出血的7个妙招

  一、生活要有规律:老人可以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但不可过于劳累。

  二、控制高血压:要想理想地控制血压须注意许多方面。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于激动。做到心境平静,减少烦恼,悲喜勿过,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四、注意饮食:饮食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适量瘦肉、鱼、蛋品。

  五、预防便秘:大便燥结,排便用力,不但腹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也同时上升,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溢血。要预防便秘,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适当的运动及早晨起床前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或用适且的药物如麻仁丸、蜂蜜口服,开塞露、甘油外用;可有效防治便秘。

  六、防止劳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不要过于劳累,超负荷工作可诱发脑出血。

  七、注意天气变化:寒天是脑中风好发季节,血管收缩,血压容易上升,要注意保暖,使身体适应气候变化。还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些适宜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广播体操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4哪些原因会引发脑出血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因素,还可由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瘤、血液病、感染、药物、外伤及中毒等所致。

  当具备上述改变的患者,一旦在情绪激动、体力过度等诱因下,出现血压急剧升高超过其血管壁所能承受的压力时,血管就会破裂出血,形成脑内大小不同的出血灶。

  中老年人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岁为最主要的发病年龄,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

  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

5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1.意识改变 半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睡和昏迷,重症者可在发病后数分钟内意识模糊或昏迷:意识障碍是颅内出血最突出的症状,也是判断预后的主要指标。位于皮质和基底节区外侧的少量出血,出现意识障碍较少,而位于基底节区内侧、丘脑和脑干的较大量出血,因出现脑水肿和影响网状系统,容易出现意识障碍。患者有意识障碍时,多伴有尿失禁或尿潴留。

  2.头痛、恶心、呕吐 有40%~50%的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和呕吐,常为首发症状。开始表现为病灶同侧剧烈头痛,颅内压增高时为全头痛,伴有喷射样呕吐,转头和翻身时更易发生。有视乳头水肿。发病后期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呕吐更加频繁,病情危重者,下丘脑受损,呕吐物为咖啡色。

  3.呼吸、血压和心率 由于呼吸中枢受损、脑水肿等原因,可出现呼吸功能的变化,表现为过度换气、潮式呼吸和不规则呼吸等。大多数患者有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当出现心动过缓时,应警惕颅内压增高较严重。90%的患者血压升高,且升高的程度相当大。

  4.癫痫发作 有6%一7%的患者有癫痫发作,大多出现在出血后数小时内,小部分患者是首发症状,可表现为大发作或局灶性发作,脑叶出血比深部出血多见。病情严重者会出现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5.脑膜刺激征颅内血肿破人蛛网膜下腔或破入脑室而流入蛛网膜下腔时,除头痛、呕吐外,可出现颈强直和kernig征等脑膜刺激征。

  6.不同部位出血的特点

  (1)基底节区出血

  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好发部位,约占全部脑出血的70%(壳核60%.丘脑10%)。由于出血常累及内囊,而出现一些共同的表现,故又称内囊区出血。

  1)壳核出血:系豆纹动脉破裂所致,表现为突发的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双眼球偏离病侧肢体,主侧病变还可伴有失语等。出血量大可有意识障碍。

  2)丘脑出血: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一般为突发的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甚至偏盲,丘脑出血可以扩展到下丘脑和上部中脑,引起一系列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异常,通常感觉障碍严重,特别是深感觉障碍更为突出。该部位出血还有以下特殊表现:①丘脑性感觉异常:对侧感觉过敏或自发性疼痛;②丘脑性失语:言语缓慢而不清、重复言语、发音困难、复述差,但朗读和认读正常;③丘脑性痴呆:记忆力下降、计算力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若出血量少者,仅表现为对侧肢体感觉障碍,或甚至无明显的表现。

  (2)脑叶出血

  系大脑皮质支血管破裂所致,也称皮质下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脑叶出血的原因除高血压外,其他原因还有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血管畸形、脑肿瘤、血液病、抗凝或溶栓治疗后等。出血以枕叶、颞叶最多见,其次为顶叶、额叶;多数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多数的脑叶出血均有头痛、呕吐,癫病发作也较常见,其他的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如额叶出血表现为精神障碍、运动性失语、失用、对侧肢体瘫痪等;顶叶出血者表现为体象障碍,对侧肢体轻偏瘫和明显的感觉障碍,颞叶出血者表现为感觉性失语,部分性偏盲和精神症状。枕叶出血只表现为对侧偏盲并有黄斑回避现象。一般来讲,脑叶出血病情较轻,但出血量较大者,病情重并可导致死亡。

  (3)脑桥出血

  原发性脑下出血占脑出血的10%。在脑干出血中,绝大多数为脑桥出血,少部分为中脑出血,而延髓出血极为少见。脑桥出血量大于5ml者,通常患者很快进入昏迷,双侧针尖样瞳孔、四肢瘫,可伴有胃出血、高热、呼吸困难、去大脑强直等,多在发病24~48小时内死亡。小量脑桥出血可无意识障碍,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复视、眼震、凝视麻痹、交叉性感觉障碍、交叉性瘫痪、偏瘫等,其预后良好,有的仪遗留轻偏瘫或共济失调。

  中脑出血少见,轻症患者表现为突然出现复视、眼睑下垂、一侧或两侧瞳孔扩大、眼球不同轴、水平或垂直眼震、同侧肢体共济失调,也可表现weber或benedikt综合征。重者出现昏迷、四肢迟缓性瘫痪、去皮质强直,常迅速死亡。

  延髓出血更为少见,临床表现为突然猝倒、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呼吸节律不规则、心律夫常,继而死亡。轻症患者可表现为不典型的wallenberg综合征。

  (4)小脑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10%。最常见的为小脑上动脉的分支,病变多累及小脑齿状核。发病突然,眩晕和共济失调明显,可伴有频繁呕吐及枕部疼痛等。出血量不大时主要表现为小脑症状,如病变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和吟诗样语言,无偏瘫。出血量增加时,还可表现有脑桥受压体征,如外展神经麻痹、侧视麻痹、周围性面瘫、吞咽困难及肢体瘫痪和(或)锥体束征等。大量小脑出血尤其是蚓部出血时,患者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缩小呈针尖样、呼吸节律不规则,有去皮质强直发作,最后致枕骨大孔疝而死亡。

  (5)脑室出血

  占脑出血的3%~5%。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室出血。原发性是指脉络丛血管出血或室管膜下l_5cm内出血破人脑室,继发性是指脑实质出血破人脑室者。原发性脑室出血出血量较少时,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颈强直、kernig征阳性,一般意识清楚,有血性脑脊液,应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预后良好:出血量大时,很快进入昏迷状态或昏迷逐渐加深,双侧瞳孔缩小呈针尖样,病理反射阳性.早期出现去皮质强直发作,常出现丘脑下部受损的症状及体征,如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大汗、血糖增高、尿崩症,预后差,多迅速死亡。

  (6)内囊出血

  大脑基底节为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由于损及内囊故称内囊出血。除脑出血所具有的一般症状以外,内囊出血的患者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呈“凝视病灶”状和“三偏”症状,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1)偏瘫:出血对侧的肢体发生瘫痪,瘫痪侧鼻唇沟较浅,呼气时瘫侧面颊鼓起较高。如昏迷不深或在压眶或疼痛刺激时可见健侧肢体自发动作而瘫痪侧肢体无动作。不等程度的偏瘫在内囊出血是几无幸免的。完全迟缓的偏瘫,腱反射消失,甚至病理反射也引不出来。但一般在数天或数周后偏瘫肢体的肌张力就渐渐增高。瘫痪肢体由迟缓性逐渐转为痉挛性,上肢呈屈曲内收,下肢强直,腱反射转为亢进,可出现踝阵挛,病理反射阳性,呈典型的上运动神经源性偏瘫。

  2)偏身感觉障碍:出血灶对侧偏身的感觉减退。针对肢体、面部时并无反应或反应较另一侧为迟钝。

  3)偏盲:在患者意识状态能配合检查时还可发现病灶对侧同向性偏盲,主要是经过内囊的视放射受累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