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外科

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法

小儿先天性斜颈是每个人最大的梦魇,所以大家为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一起先看一下关于小儿先天性斜颈的介绍.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法有以下两种:

目录 小儿斜颈的三种情况需警惕 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法 一起了解小儿斜颈症 斜颈的概述 发生斜颈的病因是什么

1小儿斜颈的三种情况需警惕

  大部分小儿斜颈都是生理性斜颈,当宝宝长到一岁的时候能自然好。可是如果出现本文提到的三种情况的斜颈要有所重视,可能存在疾病因素。

  生理性斜颈———

  出生后3个月出现斜颈

  这种情况往往是生理性斜颈,是因为孩子抬头后颈部力量不够,头部相对较重导致,不用治疗,到1岁左右通常会自然好转。家长只要注意观察就好。

  病理性斜颈———

  1.肌性斜颈

  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斜颈,颈部可见明显肿块。目前认为,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病变导致紧张痉挛所致,病因可能有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胸锁乳突肌的肌肉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缺血、纤维化。另一个是纤维瘤病学说,即肌肉内良性纤维瘤病变。

  治疗:80%的肌性斜颈通过功能锻炼等理疗方式可治好,20%到1岁没有好转的,则需要做手术才能松解。

  2.眼源性斜颈

  出生时颈部没有肿块,到6个月时才出现斜颈。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斜视所致,一般跟患儿定位看东西时才有表现,睡觉时又会恢复正常。

  治疗:因为需要孩子的配合,眼缘性斜颈必须等到1到2岁左右才能确诊,之前确诊不了,需定期复查。

  3.骨性斜颈

  骨性斜颈由颈椎畸形导致。表现为出生后即出现斜颈,同时可伴发短颈等症状,也叫短颈综合征。

  治疗:孩子没有不适感可不用干预,如果出现颈椎滑脱、疼痛,可以通过手术解除症状。但要长期保持颈椎的稳定,还需配合功能锻炼。

  现在很多斜颈的孩子都被过度治疗,明明是生理性斜颈,却被一些非正规医院游说做理疗,白白折腾孩子和家长。建议有问题到专科医院找专科医生诊治,不要随便听信广告。

2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法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发病率为0.42%-1.3%,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大致与胎位不正、分娩时损伤等因素有关。对于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方法治疗,但手术带来的副作用相对较多,而采用中医“活血调筋”推拿法治疗,副作用少,治愈率高。

  一、针对肿块型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主要以软坚消肿散结为治则,采用揉捻、拿捏和滑推的手法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

  ①患儿仰卧,暴露患侧颈部皮肤。医者坐于床边或患儿对侧,一手托扶患儿项部,使其后伸,另一手用指揉法自胸锁乳突肌的乳突部,自上而下地沿其轮廓反复揉动,并在肿块周围加重揉动的力量,时间约5分钟。

  ②医者一手固定患儿头部,另一手拇、食、中三指捏揉患侧胸锁乳突肌,重点在肿块部位,用力要深达肌层,时间亦为5分钟。该手法不宜过重,并需与揉法相交替进行,以避免因疼痛而致患儿哭叫。

  ③医者一手固定患儿头部,一手拿患侧胸锁乳突肌,以肿块处为重点,反复操作1-2次。

  ④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将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反复操作10余次。

  ⑤患儿俯卧,医者位于患侧,揉捏患侧斜方肌,并配合拿风池、肩井,结束操作。

  二、针对非肿块型小儿肌性斜颈,主要以舒筋缓拘、牵张患肌为治则,采用揉捻、拿捏和伸扳的手法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

  ①患儿仰卧位,医者立于患侧。医者一手固定患儿头部,一手拿并稍向上提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操作2-3次。

  ②医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手稍向下压住肩部,另一手扶持患侧头部上方,缓缓地将患儿的头推向健侧,使患儿头部在额状面内作被动侧向运动,反复作数次。

  ③医者一手托扶患儿头项部,一手摩揉患侧胸锁乳突肌,结束操作。

  在进行推拿治疗前,如果先将局部热敷,可提高治疗效果。取红花、芒硝、木香、苏木、木瓜、伸筋草各10克,水煎后,用一条毛巾在煎液中蘸湿,拧干后趁热敷在患儿患处,注意温度,不要烫伤患儿。方中红花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芒硝软坚散结;木香、苏木行气散结止痛;木瓜、伸筋草舒筋活络,诸药合用,可奏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舒筋通络、消瘀止痛之功。

3一起了解小儿斜颈症

  婴儿时期宝宝的身体发育迅速,因此家长一定要多加留意孩子的成长。本文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儿斜颈症。

  网友咨询

  我女儿刚刚3个月,我发现她睡觉时总是偏向一边。平时看东西时,头也总是侧向一边,摸她的颈部象是有一个硬块。为此我很担心,请问女儿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

  从这位妈妈目前的叙述看,宝宝的“歪脖子”疑似“斜颈”。“歪脖子”即斜颈,是婴幼儿颇为常见的外科疾病。造成斜颈的原因很多,在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斜颈原因是颈部肌肉纤维化,所以一般所称的“斜颈症”就是指肌肉异常所引起的。斜颈一般有如下4个症状:

  (1)颈部出现硬块;

  (2)颈部活动受限制。

  (3)脸部左右大小不对称;

  (4)头倾向一侧,下巴朝对侧肩膀;

  这些症状可能一出生就有,也可能在后来才慢慢出现,有些症状也可能不经治疗而自己消失。斜颈表现为脸部及头部的不对称性,越不对称表示斜颈的影响越大,越需要及早治疗。斜颈的治疗最好选择在宝宝6个月前。

  当家长发现宝宝有斜颈的症状,应及时带去专业的小儿骨科就诊。

4斜颈的概述

  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及面部变形为特点。少数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及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斜颈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前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相当多见;后者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的斜颈,较少见。

  多数学者认为,斜颈与损伤有关,如臀位产和胎位不正,颈部胸锁乳突肌受压,血管受压缺血,患侧胸锁乳突肌的动脉管腔均栓塞不通,而致肌肉发育不良,或肌肉出现水肿、炎症使肌细胞退化,产生纤维变性,最终为结缔组织所代替,而造成挛缩。斜颈患儿常并发畸形足、髋关节脱位等,故有先天性因素说法。斜颈如不及时治疗,随年岁增长,则畸形更明显。一岁以上的病儿则需手术治疗,切断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同时切断该肌肉的下1/2管。术后仍要继续矫正及保持头颈部正常姿势,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5发生斜颈的病因是什么

  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及面部变形为特点。少数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及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斜颈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前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相当多见;后者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的斜颈,较少见。

  斜颈病因学说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压力异常或胚儿胎位不正是产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原因。胎儿在宫内位置不正或受到不正常的子宫壁压力可使一侧颈部受压,胸锁乳突肌内局部血运循碍,致使该肌发生缺血性纤维变性引起斜颈,也有学者认为是胸锁乳突肌营养血管栓塞,导致肌纤维变性而形成斜颈。

  难产及使用产钳是引起肌性斜颈的原因之一。因为此症多发生于臀位生产者,但对胸锁乳突肌局部肿块进行检查并未发现有陈旧性出血痕迹,因此此观点未得到最后证实。此症有1/5的患儿有明确的家族史,故认为其的发生同遗传有关,且此类患儿常合并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等其他部位畸形。

  斜颈病理改变

  胸锁乳突肌内肿块主要为条索状纤维化肌肉组织,大体标本外观类似较软的纤维疤痕,切面呈白色。镜下观察见其由致密的纤维组织组成,肌肉组织减少,横纹减少,严重者肌肉组织消失,出现较多的疤痕组织,但肌肉内无出血。

  可根据肌肉及纤维组织所呈比例,分为三种病理类型:

  1、肌肉型:以肌肉组织为主,仅含少量纤维变性的肌肉组织或纤维组织。

  2、混合型:含肌肉组织和纤维组织。

  3、纤维型:以纤维组织主为,含少量的肌肉或变性的肌肉组织。

  此分型对临床疗效的判定有一定指导意义。一般情况下,肌肉型疗效较好,纤维型疗效较差。

  温馨提示:对斜颈患儿,在出生后两周即可开始被动牵拉矫正,即将患儿的头倾向健侧使健侧耳垂向肩部靠近,进行与畸形相反的方向运动。手法要轻柔,对肿物同时进行按摩,每次牵拉15—20次,一日-6次。在日常生活中喂奶、睡眠的枕垫以及用玩具吸引病儿注意力,都可纠正姿态,有条件的可作理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