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内分泌科

脑垂体腺瘤

脑垂体瘤系良性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脑垂体腺瘤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视力视野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所见,以及内分泌学检查和放射学检查等。那么,你知道什么是脑垂体腺瘤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目录 脑垂体微腺瘤的分类 垂体微腺瘤是怎么回事 恼人的垂体微腺瘤 做过脑垂体微腺瘤手术的人要注意什么 吃什么中药能治愈垂体微腺瘤

1脑垂体微腺瘤的分类

  1. 功能学分类

  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据瘤细胞分泌的激素将功能性垂体瘤再进一步分为PRL瘤,GH瘤,ACTH瘤,TSH瘤,LH/FSH瘤及混合瘤和未分类腺瘤等。此分类法在临床中最为常用。

  2. 肿瘤大小分类

  按肿瘤直径大小分类,≤1 cm者称为微腺瘤; 1~4 cm为大腺瘤; > 4 cm为巨大腺瘤。

  3. 生物学行为分类

  分 为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其定义为“生长突破其包膜并侵犯硬脑膜、视神经、骨质等毗邻结构的垂体腺瘤”。它是介于良性垂体腺瘤和恶 性垂体癌之间的肿瘤,其组织学形态属于良性,生物学特征却似恶性。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预后均明显不同。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坏死、卒中、囊 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有研究表明:70%的垂体卒中发生于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率高,原因一是很难切干净,二是增殖指数 较高,肿瘤残余组织很快增长。

  4. 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标准

  Kovacs 等通过对手术切除的8 000例垂体腺瘤研究后认为,垂体腺瘤的分类方法应包括5个方面,即临床表现和血中激素水平、神经影像学和手术中发现、肿瘤切片在光镜下表现、免疫组化分 型及瘤细胞在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特征。每一条分类标准在确定诊断和分析肿瘤生物学表现方面均有重要价值,并已被推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垂体腺瘤分类标准。但该 分类复杂,还未能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5. 按细胞质的染色性能分类

  依 据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可将垂体腺瘤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嫌色性和混合性4类。过去认为,嗜酸性腺瘤表现为肢端肥大症或巨人 症,嗜碱性腺瘤伴有柯兴综合征,而嫌色性腺瘤则无明显临床内分泌症状。实际上,仅依据垂体腺瘤细胞的嗜色特性进行分类,并不能反映垂体腺瘤的内分泌特征以 及临床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

  6. 按组织结构分类

  即按瘤细胞的排列方式及血管多少,分为弥漫型、窦样型、乳头型及混合型。

2垂体微腺瘤是怎么回事

  垂体是人脑内的一个神经内分泌器官,调节人体的许多功能,成人垂体大小约为1*1.5*0.5厘米,这分别代表前后*左右*上下的大小。磁共振是检查垂体大小、垂体瘤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在医学上如果磁共振发现垂体瘤,直径>1厘米,这里主要是指上下径的距离,一般称之为垂体大腺瘤,垂体大腺瘤可能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因此一旦发现,应该积极就医治疗。

  而在临床门诊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报告,很多患者非常恐慌。

  在下面我主要解释一下垂体微腺瘤:

  在临床上,如果磁共振发现垂体病变,有一个局限性的病灶,如果大小上下径<1厘米,并且病灶与垂体明显可分(一般这是在增强扫描的情况下可以分清楚),这时候磁共振阅片的时候常常在汇报中提示垂体微腺瘤诊断。

  垂体微腺瘤在医学上分为功能性垂体微腺瘤和无功能性垂体微腺瘤:

  功能性垂体微腺瘤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症(ACTH),在临床上表现为Cushing征(病理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生长激素增高症(GH),表现为肢端肥大和巨人症,以及泌乳素增高症(PRL),女性表现为闭经泌乳,男性表现为性欲低下等。如果患者有临床以上症状和表现,磁共振检查又发现垂体微腺瘤,就需要进一步到脑外科去做进一步的确诊。请参考:(点击进入)辩证的看待垂体瘤的治疗策略及手术方式

  无功能性垂体微腺瘤:也就是微腺瘤没有分泌功能,不会引起以上临床症状。这样的微腺瘤是非常常见的。随着磁共振分辨率的提高,无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引起很多人的恐慌,其实绝大多数微腺瘤是不需要任何担心的。

3恼人的垂体微腺瘤

  瘤多数虽小,但由于垂体本身很小,其总重仅0.6~0.8克之间,约黄豆大,故小催乳瘤仍能出现巨大的症状。常见症状是:

  月经稀少甚至闭经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黄体功能不足,无排卵,月经稀少,闭经等月经失调症状。

  泌乳为一常见症状,轻者需挤压乳房、乳头后方出现乳汁。显微镜下可见乳汁内有脂肪滴,非血性或水样。泌乳多为双侧,偶为单侧。

  不孕当PRL轻度升高时,可影响黄体功能而不孕,重度升高时,影响排卵,造成闭经而不孕。

  头胀痛催乳素瘤较大时可出现头胀,甚至疼痛。

  视力模糊当瘤体较大压迫视神经交叉时可出现视野缺损、缩小,甚至失明。

  诊断有据

  闭经、泌乳,首先应想到本病。可到医院检测催乳素(PRL)水平,正常时不大于20ng/ml(9~12时检测较准确)。当催乳素开高时查CT或MRI,可见蝶鞍及垂体的占位病变。视野检查,如视野缺损、视神经交叉被压迫,更可帮助确诊。

  排除其他病变,如药物、胸壁肿瘤、甲减、肝硬化、妊娠等,更有助于诊断。

4做过脑垂体微腺瘤手术的人要注意什么

  对于有症状(如闭经,泌乳)的垂体微腺瘤主张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治疗的选择主要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手术治疗,伽玛刀,药物治疗等。

  无论是显微外科手术还是内镜手术,优点都是治疗彻底,缺点是风险比其他方法略高。如果你还没有生育,更倾向于手术治疗,因为另外两种方法可能影响生育功能。显微外科手术推荐天坛医院的关树森主任或贾桂军主任,三博脑科医院的于春江主任,内镜手术推荐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张亚卓主任。

  伽玛刀治疗我不太熟悉,优点是不用开刀。

  药物治疗泌乳素型的垂体微腺瘤对于已生育患者应该是首选,安全,一般都有效,对于未生育患者则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5吃什么中药能治愈垂体微腺瘤

  1.首选药物治疗。未生育女性合并垂体泌乳素微腺瘤,一般可口服多巴胺激动剂-嗅隐亭治疗,文献报道2个月后70%的女性能够妊娠。经过长期治疗,肿瘤体积可缩小,部分患者可以治愈。青年女性在在服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后妊娠,怀孕期间可能会出现垂体腺瘤卒中或明显增大,必要时需紧急手术。由于溴隐亭较为普遍的头痛、头晕、胃肠反应、便秘等持久不消失、体位性低血压等副作用,大多患者不能耐受长期服药,常见好就收而自行停药造成很快复发。目前更好的选择是新一代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双氢麦角隐亭克瑞帕。

  2.经蝶窦手术。手术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术者的经验、肿瘤的大小和是否具有侵袭性,60%~90%的患者在术后达到正常的泌乳素水平。因此,病人选择手术治疗是合理的。当然,最重要的前提是经蝶窦手术死亡率低,手术影响正常垂体功能的机会也很少,后者对想生育的患者非常重要。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服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可能影响手术疗效。将内镜技术引入经蝶手术,创伤更小,鼻腔几乎无损伤,术中视野更好,肿瘤切除更彻底,正常垂体保护更好,病人恢复更快,恢复中更舒适,手术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