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传染科 >寄生虫疾病

小儿蛔虫病应该怎样检查呢?

我想许多人应该跟小编一样小时候爸爸妈妈们都让我们吃一种很奇怪的白色的药丸,来说是打蛔虫的。或许那个时候我们很小都不懂得什么是叫打蛔虫。蛔虫是寄生在我们肠道内的一种寄生虫,特别是以儿童为主。那么许多的妈妈们就开始担心自己的小孩得了蛔虫该怎么知道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儿蛔虫病应该怎么检查吧。

目录 小儿蛔虫病的症状 小儿蛔虫病应该怎样检查呢 蛔虫病的偏方 人为什么会得蛔虫病 预防蛔虫病的方法

1小儿蛔虫病的症状

  孩子有偏食表现,并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

  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

  孩子吃得多,易饥饿,爱吃零食,但总也胖不起来,严重的会出现面黄肌瘦等症状;

  孩子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

  小儿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虫斑”;

  孩子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

  主要症状多数小儿蛔虫病可无症状,或有消化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轻度腹泻或便秘等。久则可见偏食、异嗜,及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迟缓。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以脐周或上腹部为主,痛无定时,可反复发作。还可出现精神不宁、易怒、睡眠不安、磨牙、易惊等。蛔虫病的并发症有蛔虫性肠梗阻,常起病急骤,阵发性剧烈腹痛,频繁呕吐,或见吐出蛔虫。腹胀可有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亢进,腹部可扪及条索状包块。还有胆管蛔虫病,见突然出现剑突下或右上腹阵发性强烈绞痛,痛时屈体弯腰捧腹,哭叫打滚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可吐出胆汁和蛔虫,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腰背。腹部扪诊仅在剑突下或稍偏右方有局限性压痛,无肌紧张。若虫体完全钻入胆管甚至胆囊,可出现发热蛔虫卵主要通过手和食物感染。人生吃瓜果不洗烫,饭前便后不洗手,喜吃生凉拌菜和泡菜,喝不洁生冷水,特别是河水,都是感染蛔虫的重要因素。

  小儿玩物不洁,吮指,喜用嘴含东西,也能带进蛔虫卵。蛔虫寄生在体内主要以小肠内乳糜液为食物,不但掠夺宿主营养,同时又分泌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酶及组织蛋白酶E等的抑制剂,影响宿主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肠道蛔虫可无任何症状,或有食欲不佳和腹痛,疼痛一般不重,多位于脐周或稍上方,痛无定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定。痛时喜人揉按腹部,多无压痛,亦无肌紧张。个别患儿可有偏食或异食癖,喜吃炉渣、土块。也易发生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大量蛔虫寄生不仅消耗营养,而且妨碍正常消化与吸收,即使患儿食量较大,也常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甚至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较差等现象。

  小儿蛔虫病的另一特点是易出现精神、神经系症状。由于虫体代谢产物或崩解物被吸收后较易引起低热、精神萎靡或兴奋不安、头痛、易怒、睡眠不好、磨牙、易惊,甚至反复呕吐等。蛔虫有游走钻孔的习性,当蛔虫过多或于小儿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时均可使蛔虫产生骚动,引起严重的临床现象。常见的并发症有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脓肿,蛔虫性阑尾炎。

2小儿蛔虫病应该怎样检查呢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四大症状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蛔虫病:

  1)患有蛔虫病的小孩,舌面上常有红斑出现,边缘整齐,呈圆形,可突出舌面,乳头状,数量多少不一,部位也不固定。

  2)可见孩子的下唇黏膜上出现针尖米粒样的颗粒丘疹,多为灰白色。

  3)常在孩子的巩膜上出现蓝色斑块,呈三角形、圆形或半月形,多分布于巩膜网状毛细管的顶端,不突出表面。

  4)面部可见有白斑,一般呈圆形,边缘较整齐,中间呈淡白色,不凸于皮肤黏膜。

  温馨小贴士小儿蛔虫病的预防

  1)必须进行广泛的卫生宣传,做好环境卫生,包括不随地大小便,合理积肥及施用粪肥,保持水源及食物不受污染;

  2)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菜,吃瓜果先剥皮。

3蛔虫病的偏方

  偏方一

  主治:蛔虫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

  材料: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内服,能把虫吐出。又方:取生艾捣汁,天明时,先吃一点香甜食品,随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虫打下。

  偏方二

  主治:蛔虫攻心(刺痛,吐清水)。用龙胆一两,去头,锉碎,加水二碗,煮成一碗。

  用法:头天晚上停食,第二天清晨,将药一顿服完。

  偏方三

  〔组成〕苦楝树根皮 9g,大血藤 9g,萹蓄 10g,甘草 1.5g。

  〔用法〕前 3 味药先煎,后放入甘草,过滤。成人一次服全量,儿童 2~4 岁服 1/3 量,5~8 岁服半量,9~12 岁服 2/3 量,上午 9~10 时或下午 2~3 时一次服完。

  偏方四

  〔组成〕红藤根适量。

  (用法〕研粉,每次吞服 4.5g。

  〔附注〕此方用于小儿蛔虫病腹痛。

4人为什么会得蛔虫病

  1、饮食因素

  常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之物而引起。蛔虫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由于蛔虫具有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的特性,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性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若蛔虫钻人胆道、阑门,或蛔虫数量较多,在肠中缠结成团,则出现多种病变及症状。

  另外年龄稍微大些的人肚子里会有蛔虫,也可能是因为小时候没有进行清理肚子里的蛔虫,一般都是在四五岁的时候,会进行清理,如果当时忘记了,蛔虫会一直寄生在肚子里,并且还会长大和增多,这也是很多大龄人有蛔虫的一个重要原因。

  2、生活习惯

  自然界的气温、雨量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是流行病学上的重要的因素。

  3、其他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引发蛔虫病。

5预防蛔虫病的方法

  1、预防蛔虫病可以控制传染源

  驱除人体肠道内的蛔虫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应积极发现,治疗肠蛔虫病患者,对易感者定期查治,尤其是幼儿园,小学及农村居民等,抽样调查发现感染者超过半数时可进行普治,在感染高峰后2~3个月(如冬季或秋季),可采集体服用驱虫药物,驱出的虫和粪便应及时处理,避免其污染环境。

  2、预防蛔虫病要注意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清洁的瓜果;勤剪指甲,不随地大便等,对餐馆及饮食店等,应定期进行卫生标准化检查,禁止生水制作饮料等。

  3、预防蛔虫病要加强粪便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用生粪便施肥,不放牧猪等。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五格三池贮粪法,使粪便中虫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于粪水中游离氨的作用和厌氧发酵,虫卵可被杀灭,同时也会增加肥效。利用沼气池发酵,既可解决农户照明、煮饭;又有利粪便无害化处理。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粪渣。此时,绝大部分虫卵已失去感染能力。在用于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后,粪堆内温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杀死蛔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