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经常拉肚子腹泻怎么办呢?

大多数时候,腹泻会和长时间的不良饮食引起脾胃失调,或者是肠道受到某些菌群的干扰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慢性腹泻,他会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多的危害,在生病期间,除了要注意休息之外,还应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来进行治疗,经常拉肚子腹泻怎么办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对于慢性腹泻主要可以通过哪些办法来治疗。

目录 肠胃不适拉肚子推荐几种食物 经期拉肚子怎么调理 经常拉肚子腹泻怎么办呢 腹泻不能吃什么 夏天拉肚子要注意什么

1肠胃不适拉肚子推荐几种食物

  1、马齿苋

  马齿苋性味酸、寒,为深受群众喜爱的野菜。马齿苋营养相当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马齿苋是一种止泻的食物,常吃不仅可补充机体的营养素而且绝无增高胆固醇之忧。而且马齿苋药用价值相当高,以马齿苋的水煎液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以及常 见 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预防痢疾有良好作用,其治疗效果不亚于黄连素和其他肠用抗菌素。

  2、薏苡仁

  薏苡仁也叫苡仁,性味甘、淡、凉。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之功效。治泄泻、湿痹等 病证。《本草纲目》谓其“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散湿。炒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 便热淋”。薏苡仁的营养价值,在禾本科植物占第一位,有“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的美名 。特别是薏苡仁中维生素B1含量较高,每100克食部含33毫克,是老年人、产妇、儿童比 较好的滋补食物。薏苡仁所含的铁、锌、锰等微量元素也相当高。薏苡仁也是一种常见的止泻的食物,《本草经疏》对薏苡仁的药用记载更为详细,说“薏苡仁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并补益其脾,还有止泄之功效”。

  3、白扁豆

  白扁豆性味甘、平。《本草纲目》谓其“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会约医镜》说:扁豆“生用清暑养胃,炒用健脾止泻”。《本草用法研究》中说:“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主治霍乱呕吐、肠鸣泄泻、炎 天暑气、酒毒伤胃,为和中益气佳品”。

2经期拉肚子怎么调理

  妙招一

  早睡,不要熬夜。良好的睡眠习惯和饮食习惯,都有助于防治月经期拉肚子。

  妙招二

  谢绝冷饮,控制寒性食物摄入。冷饮刺激肠胃,另外,月经期腹部易受凉,如果再喝冷饮,属于雪上加霜。

  妙招三

  每晚泡脚。脚有很多穴位,每晚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驱寒。另外,泡脚后,还可进行足底按摩,更有助于脚部保暖。

  妙招四

  多吃红枣、桂圆,多喝红糖水。女性在月经期应适量吃些补血补气的食物。

  少吃一些反季的蔬果,正常饮食,可以多选择使用一些蔬菜跟水果,最好是选择当季的食材,注意保暖也是很重要的哦!

3经常拉肚子腹泻怎么办呢

  1、肾虚泄泻

  证候: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泄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主方: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加减:如年老体衰,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加黄芪、诃子肉、赤石脂益气升阳及止涩之品,桃花固涩止泻。

  2、水饮留肠

  证候:形体消瘦,肠鸣漉漉有声,便泻清水,或大便呈泡沫样,泛吐清水,腹胀尿少,脉象濡滑,舌质淡,苔白滑。

  治法:健脾利湿,前后分消。

  主方:苓桂术甘汤合己椒苈黄丸加减。

  加减:若兼有腹中攻痛者,加桂枝汤同用,以合营止痛。

  3、瘀阻肠络

  证候:泄泻日久,泻后有不尽感,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面色晦滞,舌边有瘀斑或舌质暗红,口干不欲多饮,脉弦小涩。

  治法:化瘀通络,合营止痛。

  主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4腹泻不能吃什么

  1、刺激性的食物:辣椒、芥茉、胡椒、大蒜等刺激性强侧食物刺激消化道粘膜,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更不利于消化道功能的恢复。

  2、过油腻的食物:过于油腻的食物会增加胃的负担,也会因为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也就是典型的脂肪泻,所以对于拉肚子的人更加不能吃油腻的食物,这样只会加重腹泻。

  3、过冷的食物:凉饮、凉菜等过冷的东西,会刺激肠道,使肠道蠕动加快,使腹泻更加严重。

5夏天拉肚子要注意什么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记得饭前便后要洗手。

  每天食用新鲜的食物,当天的食物如果食用后多的请倒掉,不要留在第二天食用。

  止泻药属于对症治疗腹泻的药物,其通过减少肠蠕动或保护肠道免受刺激而达到止泻效果,能够防止机体过度脱水,但主要适用于剧烈腹泻。对于一般的腹泻,不建议使用止泻药,它会使致病因子以及细菌毒素在体内滞留,加大风险。止泻药的主要缺点是刺激消化系统,对肝肾副作用大,易导致胃部不适、恶心、头晕等一系列症状,因此对于发生腹泻的老年或者小儿患者,要慎重使用。

  只有当腹泻患者出现重度脱水或者不能口服补液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静脉补液。对于大多数没有出现脱水症状或者是仅仅出现了轻、中度脱水症状的腹泻患者,使用低渗型口服补液盐跟静脉补液是同样有效的,而且治疗更为迅速简单。静脉补液带来的风险与成本比较大,比如可能发生过敏、静脉炎、感染等状况,患者还要忍受扎针的痛苦,治疗费用高,花费时间又多,相比之下,口服补液则要安全经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