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都是会有贫血的症状,但是一般的情况都是比较低的,应该怎样做到合理的医治呢,一般医学上,把贫血分成了很多的类型,比如溶血性贫血和缺铁性的贫血等等,那么对于溶血性贫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按照下面的解释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溶血性贫血。
目录
1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虽然溶血性贫血的病种繁多,但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溶血性贫血的症状主要与溶血过程持续的时间和溶血的严重程度有关。
慢性溶血多为血管外溶血,发病缓慢,表现贫血、黄疸和脾大三大特征。因病程较长,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往往对贫血有良好的代偿,症状较轻。由于长期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可并发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在慢性溶血过程中,某些诱因如病毒性感染,患者可发生暂时性红系造血停滞,持续一周左右,称为再生障碍性危象。
急性溶血发病急骤,短期大量溶血引起寒战、发热、头痛、呕吐、四肢腰背疼痛及腹痛,继之出现血红蛋白尿。严重者可发生明显衰竭或休克。其后出现黄疸和其他严重贫血的症状和体征。
2溶血性贫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红细胞膜异常
(1)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棘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等。
(2)获得性血细胞膜糖化肌醇磷脂(GPI)锚连膜蛋白异常,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2.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
(1)戊糖磷酸途径酶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等。
(2)无氧糖酵解途径酶缺陷,如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
此外,核苷代谢酶系、氧化还原酶系等缺陷也可导致溶血性贫血。
3.遗传性珠蛋白生成障碍
(1)珠蛋白肽链结构异常不稳定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病S、D、E等。
(2)珠蛋白肽链数量异常地中海贫血。
3溶血性贫血能治愈吗
1、去除病因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有病因可寻,去除病因后可望治愈。药物诱发性溶血性贫血停用药物后,病情可能很快恢复。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在控制感染后,溶血即可终止。
2、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主要用于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较好的疗效。环孢素和环磷酰胺对某些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能有效。
3、输血或成分输血
因输血在某些溶血性贫血可造成严重的反应,故其指征应从严掌握。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输血后可能引起急性溶血发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高浓度自身抗体者可造成配型困难。此外,输血后且可能加重溶血。因此,溶血性贫血的输血应视为支持或挽救生命的措施。必要时采用红细胞悬液或洗涤红细胞。
4、脾切除
适用于红细胞破坏主要发生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某些血红蛋白病,切脾后虽不能治愈疾病,但可不同程度的缓解病情。
5、其他治疗
严重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可造成急性肾衰竭、休克及电解质紊乱等致命并发症,应予积极处理。某些慢性溶血性贫血叶酸消耗增加,宜适当补充叶酸。慢性血管内溶血增加铁丢失,证实缺铁后可用铁剂治疗。长期依赖输血的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造成血色病,可采用铁螯合剂驱铁治疗。
4溶血性贫血严重吗
1.急性溶血性贫血:多见于血管内溶血,由红细胞分解过多产物而对机体产生一定毒性作用所致。临床上以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气短、腰背疼痛、疲倦乏力、烦躁不安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部隐痛或绞痛等胃肠道症状;当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超过130mg%时,就会出现血尿,呈酱油样或浓红茶色。血尿出现12小时后,患者可并发黄疸,如皮肤黄染、体液发黄、腹胀、皮肤瘙痒等;溶血产物可损害肾小管细胞,进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贫血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淡漠、心跳减慢、昏迷,甚至会产生休克。
2.慢性溶血性贫血:多见于血管外溶血,起病缓慢。临床上以贫血为主要表现,如眩晕、面色苍白、疲乏无力、气短、血压偏低(蹲坐一会,站立时可出现眼前发黑、眼冒金星、眩晕感)等;多数患者会出现黄疸、肝脾肿大,或伴有踝部皮肤溃疡;胆结石为本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可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厌油腻。
5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1.慢性溶血的鉴别诊断
(1)急性黄疸型肝炎:肝大、肝痛及消化道症状较显著,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尿中胆红素阳性,而无贫血,也无网织红细胞增高及血红蛋白尿。
(2)肌红蛋白尿:多由外伤致大量肌损伤引起,尿呈红色,但血浆颜色不变,分光光度计或电泳法检测可加以区别。
(3)急性失血:主要是大量内出血时需要鉴别。常见于胃肠道、宫外孕出血。患者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下降明显,而黄疸比较轻,也无血红蛋白尿,血容量减少及内出血的局部症状明显。
2.慢性溶血的鉴别诊断
(1)先天性胆红素代谢缺陷疾病:此类疾病无贫血、无红细胞破坏增加和代偿增生的表现。如Dubin-Johnson综合征和Gilhert综合征。
(2)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治疗有效的初期,网织红细胞可增高,病史及疗效可分析。
3.容易与溶血病相混的情况有
(1)缺铁性贫血等营养性贫血有效治疗的初期:要随诊观察,加以鉴别。
(2)骨髓无效造血:网织红细胞不高,红细胞寿命不短。
(3)组织或体腔内出血:胆红素(间接)也可升高,出血停止后自然恢复。
(4)胆红素高,无贫血:在Gilbert综合征或其他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见,网织红细胞不高,51Cr红细胞寿命测定正常。
(5)骨髓转移癌。
温馨提示:
注意对引起贫血的病因的防治。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