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传染科 >寄生虫疾病

钩虫病的症状

钩虫病是十二指肠钩虫或美洲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临床以贫血、营养不良、浮肿、腹痛及胃肠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高发区有“黄胖病”之称。本病主要是经皮肤接触感染。农民赤足下地,幼虫易钻入皮肤而致病,故农村中感染率较高。钩虫卵在低于5-10℃ 时易死亡,而25-30℃和湿润土壤最适于虫卵孵化和幼虫生长。

目录 钩虫病的症状 钩虫病中医饮食有什么 钩虫病偏方有哪些 钩虫病的传播途径 钩虫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钩虫病的症状

  钩虫病的症状主要由钩蚴及成虫所致,但成虫所致的症状更为长久和严重。钩蚴侵入处的皮肤感到奇痒和烧灼,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俗称“粪触块”、“粪毒”、“粪疙瘩”。随钩蚴在人体内的移行,受感染后的3-5日,常出现喉痒、咳嗽,重者甚至剧烈干咳或哮喘发作。

  一、幼虫所致的症状表现如下:

  ⑴ 钩蚴性皮炎:是钩虫感染者最常见的早期临床症状。当丝状蚴侵入皮肤后数分钟,皮肤可发生烧灼、针刺样或奇痒等感觉,继而出现出血性的小斑点和丘疹,1~2天后变为水泡。3~5天内局部症状消失而自愈。

  ⑵呼吸系统症状:丝状蚴侵入皮肤后3~7天,幼虫随血流移行至肺泡,如数量较多,可出现咽痒、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重者可出现剧烈干咳和哮喘发作,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有时可有畏寒、发热等表现。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加或肺门阴影增生,偶可发现短暂的肺浸润性病变。

  ⑶急性钩虫病:是指短期内大量钩蚴感染所致的早期钩虫病综合症。临床表现除上述皮肤及肺部损害外,部分患者于呼吸道症状出现后1~2周,可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多为脐周或上腹隐痛)及腹泻(水样便为主)。此外,尚可有发热、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

  二、成虫引起的症状表现如下:

  ⑴消化系统的症状:病人大多于感染后1~2个月逐渐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腹泻、乏力、消瘦等。

  ⑵贫血症状:重度感染后3~5个月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表现为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等。长期严重贫血可发生性心脏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率加快等。严重贫血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出现下肢或全身水肿。

  钩虫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与感染钩虫的种类、数量、时间和个人营养及免疫状况有关。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一般以贫血为主。绝大多数是无症状的钩虫感染者。病人早期可出现红色高出皮肤的小丘疹,奇痒,抓破后易发炎,常常发生在足趾、手指之间,足趾,手腕与泥土接触部位,俗称“粪触脚”、“打粪毒”,可持续3-5天。随后可出现咳嗽、气喘。成虫在小肠内定居后,不断从肠壁吸血,引起肠壁溃疡出血,可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指甲苍白,劳动后易气急,心跳厉害,没力气。少数病人出现食欲怪癖,喜吃生米、泥土等。儿童严重感染后可影响生长发育。

2钩虫病中医饮食有什么

  钩虫病是由于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因其主要症状为好食易饥,倦怠乏力,肤色萎黄,面足浮肿,故中医文献把钩虫病称为黄肿病、疳黄、黄胖、饕餮黄等。四川及浙江民间又称为懒黄病、粑黄病、桑叶黄等。钩虫病的流行相当广泛,在我国南方各省较为多见。钩虫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给予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以促进气血的生长及脾胃功能的恢复。病情严重的患者应适当休息。

  钩虫病饮食方法(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姜汁黄鳝饮:黄鳝(去骨切丝)100克,姜汁10毫升,将黄鳝用姜汁、花生油、食盐少许拌匀,待饭煮至水将干时,放人鱼丝于饭面盖严,小火煽15分钟至熟服食。

  2、党参红枣茶:党参20克,大枣10枚,共煎水代茶饮。

  3、大蒜粥紫皮:大蒜30克,粳米100克。大蒜去皮,放沸水中煮1分钟捞出,然后取粳米,放人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将蒜放人(若结核患者食用,可另加白及粉5克),同煮为粥。

  4、煨大蒜:大蒜连皮10~12g,放火灰中煨熟,剥皮后嚼食。

3钩虫病偏方有哪些

  中医治疗钩虫病首选贯众汤,药用贯众、苦楝根皮、土荆芥、紫苏、槟榔等。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如钩虫病,兼有黄胖湿肿的,可用大温中丸,药用针砂、香附、地骨皮、白芍、厚朴、苍术、山楂、陈皮、白术、茯苓、苦参、甘草,研末,水泛为丸。每服3~6克,每日1~2次,连服1~2月,有健脾消肿、化湿清热作用。

  钩虫病患儿症状轻重与肠道内钩虫的数量有关,最突出的症状是失血性贫血。因为钩虫以吸食肠壁血液为生,而且分泌一种抗凝物质使吸食部位不断失血。钩虫还有一种习惯,喜欢更换居住地方,所以肠道失血灶很多。如果肠道有数百条,或数千条钩虫寄生,每天肠道失血量极大,所以患病多年的小儿都有严重的贫血。表现为营养状况差,头晕,眼花,面色苍黄,皮肤干枯,食欲低下,严重患儿并发贫血性心脏病。钩虫病患儿多数有异食癖,喜欢吃煤渣、墙皮、生米等,这种异食往往比蛔虫病更为严重。丝状蚴进入皮肤的地方有烧灼和瘙痒感,面部皮肤有贫血性斑点、水疱等皮肤改变。

  丝状蚴在肺内移行时可有咳嗽、咳痰、咯血或哮喘。肺部症状多在感染后3~15天出现。

4钩虫病的传播途径

  钩虫病的传染源是钩虫病患者和感染者,钩虫感染在我国分布极广。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当温、湿度的土壤中孵化。约1周左右经杆状蚴发育成具有感染力的丝状蚴,丝状蚴接触人体即钻入皮肤,随血液流经右心到肺,穿透肺泡毛细血管后循支气管、气管而达咽喉部,然后被吞入胃,构成钩蚴移行症。钩蚴主要在空肠,少数在十二指肠及回肠中上段内发育为成虫。自丝状蚴侵入皮肤至成虫在肠内产卵约需50天,成虫的寿命可达5-7年,但大部分于1-2年内被排出体外。

  本病主要是经皮肤接触感染。农民赤足下地,幼虫易钻入皮肤而致病,故农村中感染率较高。钩虫卵在低于5-10℃时易死亡,而25-30℃和湿润土壤最适于虫卵孵化和幼虫生长。故我国南方钩虫病的流行远较北方为重。本病在我国流行地区甚广,除黑龙江、青海二省外,均有不同程度流行,尤以华南、华中、四川及海南省等地较多,其他各省也很普遍。在华南和西南以美洲钩虫为主,北方各省则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农村较城市受染机会多,与随地大便习惯及人粪施肥以致污染地面有关。虫卵随粪便在泥土中发育成蚴,当小儿赤足或裸体坐于具有感染性幼虫的泥地或水田中,或在农村婴儿使用沙土包裹代替尿布的习惯,此蚴即能钻入皮肤而获得感染。因洗晒尿布落地被蚴污染,偶能间接地使婴儿受染。吃进污染的菜蔬及食物也是感染方式之一。菜园、果园、茶园、桑园、红苕地、包谷地等旱地作物,因栽种季节和施肥方法,最宜钩虫发育。煤矿内温度、湿度也有利于钩虫发育,应加以注意。小儿年龄越大,感染率和发病率越高。南方较北方的感染率为高。

5 钩虫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临床诊断:在钩虫病流行区,有接触史、钩蚴性皮炎和轻重不一的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上腹隐痛等可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2.病原学诊断:要确诊钩虫病必须找到病原体。

  ⑴虫卵检查:取大便用直涂法在显微镜下找虫卵,检出率较低,可多做几次。

  ⑵成虫鉴定:如发现虫体可放在70%的乙醇中送检鉴定;

  鉴别诊断

  单纯钩虫感染的典型病人诊断并不困难,但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皮炎,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如溃疡病、胃癌、痔疮等,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等相鉴别。

  1.如果发现虫体可直接送检。

  2.粪便虫卵检查。

  3.便潜血检查可呈阳性。

  4.血象: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酸性粒细胞可有增高。

  5.X线胸片检查:可出现肺纹理增多,散在片状影,肺间质呈网状结构等改变。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