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传染科 >寄生虫疾病

钩虫病症状

钩虫病是十二指肠钩虫或美洲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本病呈全球分布,以经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为明显,全世界钩虫感染者约10亿人,占全球人口的1/5,但有明显症状者仅约1%。那么钩虫病的具体症状是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疗呢?下面一起了解下。

目录 钩虫病症状 钩虫病可以治疗吗 钩虫病食疗保健 为什么会得钩虫病 钩虫病的3个小偏方

1钩虫病症状

  1.皮肤钩蚴移行症(cutaneous larva migrans,CLM)

  (1)钩蚴皮炎(粪毒、粪疙瘩、肥水疙瘩、肥水疮):钩蚴(以美洲钩虫为主)侵入处,可在20~60min内出现瘙痒、水肿、红斑,继而形成丘疹,尤以足趾间,足底、手背及指间最为常见。1~2天内转为水疱。一般于1周后自行消失。如搔破,易继发细菌感染,愈合延迟。

  (2)钩蚴肺炎:钩蚴移行过肺,可致肺部点状出血及炎症反应。一般在感染后3~5天内出现咳嗽、咳痰、血丝痰、发热或气喘症状,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类似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Löffler’s syndrome)。重者可出现胸痛、剧烈干咳、哮喘样发作。胸部X线片提示肺纹理增多或肺门阴影增多,偶见肺部浸润病灶。感染症状轻重与肺钩蚴数量多少有关,一般持续数日至数十日后自行消失。

  2.钩虫成虫所致症状 轻度感染可无症状。较重感染可有下列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病初食欲亢进,但乏力、易倦,有“懒黄病”之称。肠壁受虫体损伤,形成慢性炎症,则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大便隐血。偶见成虫寄生直肠,以致大便带鲜血。上腹部不适,按压或餐后减轻,常被误为溃疡病。食欲多见增加,部分患者有异嗜癖,喜吃生米、生豆、土块、瓦块、毛皮、木炭等。重度贫血,则胃酸减少,消化不良,舌乳头多见萎缩。

  (2)贫血及循环系统症状:由于钩虫附着肠壁,长期吸血及咬伤处不断渗血,造成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和肠道功能失调等改变,以致形成不同程度的缺铁性小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90g/L者,仅见轻度苍白、乏力、易倦、汗少、毛发枯黄,劳动时易感心慌、气急、头晕、眼花。血红蛋白在50~90g/L间者,可有明显的皮肤、黏膜、指甲苍白,颜面委黄,下肢水肿,皮肤干燥无汗,行动时感心慌气急,脉快,心脏轻度扩大,有收缩期杂音。血红蛋白在<50g/L者,严重贫血,颜面水肿苍白,休息时也觉心慌气急,有时伴有心前区不适或疼痛,耳鸣、眼花、肢体水肿、心脏明显扩大,心率快,可有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肺底?音,肝脏肿大压痛。部分患者虽贫血严重,但因病程长,发展慢,机体代偿功能较好,故症状可不明显;一旦发生感染、妊娠、分娩,则症状显著。

  (3)神经系统症状:轻度患者有头昏、乏力、注意力分散表现;中度以上者,喜食生米、生蚕豆,更甚者喜食泥土、沙石、碎纸、木炭及破布,称为“异嗜癖”后期尚可出现神经兴奋或抑郁的表现。

  (4)其他:长期缺铁及营养不良,可引起指趾扁甲、脆裂、反甲、毛发干燥易断。儿童患者重症可影响生长发育,成年可致性功能低落,孕妇则易致流产或死胎。

2钩虫病可以治疗吗

  (1)钩蚴性皮炎的治疗:由于钩蚴进入皮肤后24h内大部分尚停留在局部,故采用物理、化学等措施治疗钩蚴所致的皮炎,可收到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其方法较多,常用者如下:

  ①局部药物涂擦法:可酌情选用以下药物:2%~4%碘酒,5%噻苯达唑软膏,3%水杨酸乙醇,氧化锌软膏及左旋咪唑涂肤剂等。均有止痒、消肿及杀灭皮内钩蚴的作用。

  ②皮肤透热疗法:包括热浸、热敷和热熏三种方法。

  A.热浸法:用53℃热水间歇浸泡患处浸入热水中,感到太烫时,随时提出,间歇8s,持续25min;或持续浸泡10~15min(必须不断加热水,保持热水原有温度)。

  B.热敷法:用多层纱布或棉布或毛巾作布垫,浸于上述热水中,然后取出稍挤干紧贴在皮肤炎性部位。30s换1次,持续10~15min。

  C.热熏法:用川艾卷或草纸卷点火,在患部熏烫距体表1cm左右,5min(应防止局部皮肤烧伤)。以上疗法对止痒、消炎效果较好。

  (2)铁剂疗法:常用硫酸亚铁,0.3~0.6g/次,3次/d,口服;儿童可选用10%枸橼酸铁铵,0.5~2ml/(kg?d),分3次饭后服;成人10~20ml/(kg?次),3次/d。疗程一般为3~8周。可同时服维生素C 100mg/次,3次/d,或10%稀盐酸0.5~2ml(加水至10ml)/次,3次/d,以利铁剂的吸收。服铁剂时,应禁饮茶,以防止降低药效。对于急性出血或口服不能耐受者,可采用注射如卡古地铁注射液,5ml/次,静脉注射,1次/d,连用7~l0天。

  (3) 异嗜症:2%硫酸锌溶液10ml/次,3次/d,连服3天或4天。

  (4) 其他:在驱虫与补足铁剂的同时,应服用各种维生素、高蛋白类饮食。对于贫血严重或临产孕妇,可在驱虫前予以输血,或边输血边驱虫。对于个别巨细胞贫血患者,可适当采用肝制剂,叶酸或维生素B12等。此外,对于严重感染患者应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如继发感染、心力衰竭等。

3钩虫病食疗保健

  1,大蒜槟榔液:

  [原料]大蒜30 g,仙鹤草、槟榔、苦楝树根皮各6~9 g。

  [制法]把上述各味洗净同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

  [功效]有杀钩虫的功效。用于钩虫病。

  [服法]空腹服用,1次/d至痊愈为止。

  2,南瓜子鹤汤:

  [原料]南瓜子仁60 g,仙鹤草25 g。

  [制法]将南瓜子与仙鹤草同放入沙锅内煎熬15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杀钩虫,去虫卵。用于钩虫病。

  [服法]1次/d,直至痊愈为至。

  3,南瓜子汤:

  [原料]生南瓜子60 g。

  [制法]将南瓜子洗净煮水,加入白糖适量。

  [功效]杀钩虫,去虫卵。用于钩虫病。

  [服法]煮水当茶饮,也可直接炒熟代佐餐食用。

  4,榧子:

  [原料]榧子90~150 g。

  [制法]把榧子洗净,晾干后炒熟即可。

  [功效]杀钩虫,去虫卵。用于钩虫病。

  [服法]炒食,连服30日。

  5,乌梅醋液:

  [原料]干乌梅50 g,食醋100 mL。

  [制法]将乌梅去杂质后,放入醋内浸泡24小时以上即可。

  [功效]收敛,去虫卵。杀钩虫。用于钩虫病。

  [服法]儿童3~5 mL/次,成人10~20 mL/次,连服1周为好。

  6,槟榔粳米粥:

  [原料]槟榔10~15 g,粳米100g。

  [制法]先将槟榔洗净打碎,加水煎熬约20分钟后去渣后取汁;把粳米淘洗干净放入槟榔汁液中煎熬成粥即可。

  [功效]杀钩虫,排虫卵,健脾胃。用于钩虫病。

  [服法]1次/d,连服半个月。

  7,麦矾枣肉丸:

  [原料]小麦500 g。皂矾壳250 g,黑枣肉250 g。

  [制法]将小麦淘洗干净,与皂矾炒黄为末,与黑枣肉捣匀,用米醋打糊做九梧桐子大小。

  [功效]益气补血,燥湿杀虫。用于钩虫导致的体虚、黄肿、贫血。

  [服法]每次20丸,3次/d,以姜汤送服。

  8,驱钩虫茶:

  [原料]马齿苋2 000 g,食醋1 000 mL。

  [制法]把马齿苋晒干,研成粉末,过60目筛,加食醋和适量粘合剂拌匀,压制成茶块,30 g/块。

  [功效]杀钩虫,排虫卵。用于钩虫病。

  [服法]临睡前开水冲泡,代茶饮,1块/d。连服7日为1个疗程。

  9,榧子茶:

  [原料]榧子30 g。

  [制法]把榧子去杂质,洗净,晾干,放沙锅中煸炒,至炒香、呈黄色。

  [功效]杀钩虫,排虫卵。用于钩虫病、蛲虫病。

  [服法]用开水冲泡,代茶频频饮之。

4为什么会得钩虫病

  钩虫感染(95%):

  主要是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美洲钩口线虫两种钩虫,主要导致皮肤、小肠和肺发生病变。

  皮炎:钩蚴性皮炎可见局部血管扩张、出血、血清渗出。在真皮内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在结缔组织、淋巴管和血管内有时可见到幼虫。

  小肠:钩虫成虫以口囊吸附在小肠粘膜绒毛上,造成多数出血点及小溃疡。常见者为散在、直径3~5mm的浅层出血或糜烂,其次为大块深及粘膜下层甚至肌层的出血性瘀癍。溃疡周围粘膜层、固有层及粘膜下层常有水肿及中性、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肺:肺组织有点状出血,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若有大量钩蚴移行,则可引起肺组织广泛炎症反应,甚至可形成肺小叶实变。

  发病机制

  1. 幼虫的致病作用:幼虫侵入人体皮肤可引起钩蚴性皮炎,局部皮肤可出现小的红色丘疹。

  2. 成虫引起的损害:钩虫成虫以口囊吸附在小肠粘膜绒毛上,以摄取粘膜上皮及血液为食。成虫经常更换吸附部位,并分泌抗凝血物质,故被钩虫吸附的粘膜不断渗血,引起慢性失血和血浆蛋白丢失。

  病理改变:病理改变主要发生于皮肤、肺组织、肠组织等。


5钩虫病的3个小偏方

  方一

  [药物组成] 乌梅15克。

  [适应证] 钩虫病。

  [ 用法 ] 乌梅加水250毫升,煎煮取液60毫升,早饭前空腹服用,二煎在午饭前服,每日一剂,5日为1个疗程。

  方二

  [药物组成] 鹤虱9克,雷丸9克,炒川楝子9克,槟榔9克,苦参9克,炒枳实9克,木香3克。

  [适应证] 钩虫病。

  [ 用法 ] 水煎,晨起、睡前分2次空腹服,每日一剂。9岁以下用量减半,5日为1个疗程。

  方三

  [药物组成] 榧子仁15—20克,使君子仁15—20粒。10岁以下按年龄计算每岁1粒,10岁以上每次服用15—20粒。

  [适应证] 钩虫病。

  [ 用法 ] 每日口服3次,服药3—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