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有中风的现象之后,患者会立刻躺倒在地,出现晕厥,甚至会有点歪口斜,口吐白沫的现象,中风的患者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很有可能会导致死亡,是非常危险的,建议患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检查和治疗,具体如何治疗以下就介绍一下吧。
目录
1脑出血有哪些护理保健方法
识别脑出血的早期信号
如果家庭中有人发生脑出血,家属如果能迅速识别,这不仅关系着脑出血病人的及时治疗,而且对减少后遗症甚至挽救生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脑出血早期信号主要有5种表现:1、突然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2、突然一侧或双侧眼睛看不清东西。3、突然出现没有原因的严重头痛。4、突然昏迷。5、突然行走困难、头晕、不能平衡。
专家提醒,如果你的亲人或朋友出现上述症状,千万要提高警惕,可能是脑出血,要迅速采取家庭急救措施或送医院。
发现脑出血病人该怎么办
家庭急救,主要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立即将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上衣扣、开窗通风,切记不要给任何药物。
2、迅速拨打120电话。
3、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必须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给病人松解衣领,有假牙的取下假牙,将病人侧卧位,头后仰,这样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避免误吸并利于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4、病人昏迷并发出强烈的鼾声,表示其舌根已经下坠,可用手帕或纱布包住患者舌头,轻轻向外拉出。
5、可用冷毛巾或冰水覆盖病人头部,因血管在遇冷时收缩,可减少出血量。
6、在送病人去医院途中,车辆应尽量平稳行驶,以减少颠簸震荡;同时将病人头部稍稍抬高,与地面保持20度角,并随时注意病情变化。
出院后的家庭护理
脑出血病人在病情稳定、出院后,家属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精神关爱
病人在出院后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因此,家属应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多与他(她)交谈,安慰鼓励他(她),消除他(她)的疑虑及悲观情绪,让他(她)建立恢复的信心。
2、预防并发症
(1)每日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方法:家属五指微曲成半环状,轻拍病人的背部。)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一旦发现病人咳黄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2)鼓励病人多饮水,以防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请医生治疗。
(3)由于脑出血病人容易发生便秘,而用力排便可致使脑出血再次发生,所以要定时定点给病人便器排便,一天至少一次。此外要给病人多吃蔬菜水果,并给以足够水分。
(4)由于脑出血病人要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褥疮。建议用软枕或海绵垫保护其骨隆突处,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床铺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5)每日对病人四肢做由下向上按摩,每次10~15分钟,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肢肿疼,应迅速诊治。
3、保持合理体位
具体方法: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度。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度,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握一布卷或圆形物。
4、康复锻炼
(1)上肢康复锻炼:家属站在病人的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家属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
(2)下肢康复锻炼:家属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膝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家属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各趾的活动。
康复锻炼每日3~4次,幅度与次数应逐渐增加。随着身体的康复,要鼓励病人自行锻炼,并及时离床活动。
2突发脑溢血的一些急救方法
急救要点:保持呼吸通畅
脑溢血一般在高紧张体力和脑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轻易发病。起病非常急,通常出血量决定表现症状。脑出血量较小的病人有头痛较剧,血压升高,眼底出血而视物不清的问题。假如观察到患者意识不清,说明出血部位不好,出血量大,危险系数极高。专家介绍,常见脑出血病人倒在路边、厕所、床旁地上,意识不清鼾声大作,大小便失禁,半身不遂。这些就是发病的信号,有高血压患者的家庭都要学会辨别。
专家提醒,假如家中老人出现了上述症状,家人得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尤其发生脑出血的最初5分钟至关重要:
1.假如病人倒在厕所、浴池等狭小场所,尽快转移到宽敞之处。具体做法因地制宜,只要别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都可以,以免堵住呼吸道,造成窒息。
2.让患者安静卧床,尽量减少搬动,呼叫急救车。假如情况不严重,也可以待病情较为稳定后立即送医院急救。
3.病人舌根后坠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因而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家人要立即采取措施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患者的衣领,取下义齿(假如有的话),取侧卧位头往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并进行人工呼吸。
4.调整血压。可以让血压较高,且神志清楚的脑溢血者口服心痛定;假如患者神智不清者,有条件者可用小量利血平治疗或硫酸镁10毫升深部肌肉注射,或在医生的监护下使用硝酸甘油等静脉降压药物。
控制高血压就是控制脑溢血
脑溢血虽然是定时炸弹,但平日积极预防能取得良好效果。凡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人;在经过积极治疗后,脑溢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未接受治疗或中断治疗者低。因此预防脑溢血,首先要避免血压的骤然升高。现在秋季天气转凉,高血压者要注重保暖,不然血管收缩,血压轻易上升。
此外,秋天大便易燥结,注重多喝水吃水果蔬菜。排便太用力会使腹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也同时上升,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溢血。
3脑溢血是中风吗
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变化和意识改变。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以免加重脑水肿。每日补钠、补钾、糖类、补充热量。
调整血糖,血糖过高或过低者,应及时纠正,维持血糖水平。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小时达到高峰,维持3~5天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周或更长。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
有脑溢血有中风的患者,大多数是由于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比较常见的是心脏病,高血压,都是会要人性命的,所以日常调理非常重要,平时不要过于劳累,情绪不要过于激动,尤其是情绪激动之后会导致大脑缺氧,就会中风。
4老人脑溢血怎么办
1、活动四肢
对于患脑溢血后神智不清的老年人我们在护理时更加要细心,经常帮老人活动四肢,特别是左手,这样可以减轻左半脑的负担,又能锻炼左半脑。还要密切关注老人身体的变化,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防止脑溢血的复发。
2、注意饮食
老人的饮食要以低脂肪、低蛋白质为,多吃清淡的食物为主,还要避免吃油炸的食物,多喝凉白开,以保持老人的大便通畅,老人如果出现面积瘫痪者,应进食半流质食物如:米汤以及果汁等,喂食速度要慢,避免病人呛咳,造成窒息。
3、注意老人的心理健康
老人生病后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所以家人需要时常的开导,鼓励老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的解释病情,消除老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4、防止褥疮
家人要定时的帮助老人擦拭身体,保持老人的床被整洁、干燥,可适当涂抹爽身粉。加入是瘫痪在床,行动不便的,家人要每二小时帮助老人翻身、拍背,避免瘫痪肢体皮肤长期受压坏死,发生褥疮。
5、日常生活动作锻炼
逐渐训练老人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期间要不断鼓励老人,帮助老人建立起康复的自信心。
6、每天进行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每日3~4次,而后逐渐的增加。帮助老人进行肢体运动,比如抓握,屈伸等,另外可以让老人多动动手指,进行手部的运动,以加快身体康复。随着身体的康复,要鼓励病人自行功能锻炼并及时离床活动,应严防跌倒踩空。还要配合按摩,针灸等。
5脑溢血是怎么引起的
1、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溢血最主要的病因。脑溢血的发生是在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内穿通动脉上可形成许多微动脉瘤,主要分布在大脑基底节的豆纹动脉、桥脑、大脑白质和小脑。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微动脉瘤可能破裂而出血。或由于长期高血压对脑实质内穿通动脉管壁中的内膜发生玻璃样变性或纤维样坏死,在血压或血流急剧变化时容易破裂出血。
2、脑血管淀粉样变
又称“嗜刚果红血管病变”,异常的淀粉样物质选择性地沉积于脑皮质及软脑膜的中小动静脉的中膜和外膜,年龄愈大愈好发。由于脑皮质和软脑膜易发生脑血管淀粉样变,故该病变所致的脑溢血总发生于脑叶,大脑半球深部组织、脑干和小脑很少受累。CT片上表现为不规则斑点状高密度阴影为其特点。
3、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
它们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但也有出血后破入脑实质内形成脑内血肿。
4、颅内恶性肿瘤
如胶质瘤、转移瘤、黑色素瘤等,发生肿瘤卒中时可形成脑内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