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的补充,对于正处于孕期的准妈妈来说更是如此。然而,很多准妈妈在得到足够营养的同时却也付出代价——脂肪肝。这种疾病不仅会威胁到准妈妈的身体健康,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宝宝造成伤害。那么,准妈妈如何在孕期做好脂肪肝的预防呢?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脂肪肝宜忌原则
凡是肝病患者,或肝脏的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如果再过多食用糖类甜食或高脂肪食物,促使肝脏氧化脂肪酸的功能减弱及合成和释放脂蛋白的功能降低,结果肝内脂肪运转受阻,就可导致脂肪肝的形成。同时还会伴有血脂的增高,皮下脂肪的增加,所以,要防治脂肪肝,其饮食宜忌也很重要。
患有脂肪肝的人,宜多吃含维生素的绿色蔬菜,宜吃多蛋白质食品,宜吃各种植物油。忌吃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品,忌吃高糖高热量和过咸之物,忌吃对肝脏有刺激性的辛辣调味品和食品。
2准妈护肝秘籍脂肪肝快走开
1.保持营养均衡
毫无疑问地,孕期准妈妈需要得到足够的营养来满足宝宝的成长所需。但是,过度的大补却也是造成准妈妈易得脂肪肝的原因之一。很多人会认为准妈妈大补需要大鱼大肉,一人吃两人补。事实并非如此,过多的大鱼大肉容易使得准妈妈体内的脂肪得不到消化而堆积体内。因此,准妈妈的饮食切记要营养均衡,菜肉搭配得当才能避免脂肪肝。
2.切记暴躁郁闷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准妈妈的心情也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形成。据研究统计,很多脂肪肝患者大多心情暴躁易怒,这样的反应恰恰会影响肝脏的疏泄运行,从而提高了患脂肪肝的机率。所以,对于准妈妈来说,保持愉悦的心情特别重要。准妈妈心情舒畅了,身体的调节功能也会得到改善,自然而然地便减少脂肪肝的产生。
3.加快脂肪消耗
怀孕期间,准妈妈的身体健康是家中的大事,很多家庭怕准妈妈累着几乎家务活都包干。这样便使得准妈妈的运动量逐渐减少,体内脂肪消耗自然也会随之大减。事实上,对于准妈妈来说,适当的运动是不可少的。一方面,适度的运动能够帮助准妈妈加快体内脂肪的消耗,预防患脂肪肝,另一方面,适当的运动也有利于准妈妈日后的自然分娩。
4.禁止服用伤肝药物
常见的镇痛药等都会对人的肾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准妈妈。因此在怀孕期间,最好不要服用此类伤肝药物。如果病情需要,那么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可擅自服用伤肝药物。否则孕期长期服用伤肝药物会导致脂肪肝,甚至会由此造成准妈妈的肝功能衰竭。
3得了脂肪肝该怎么办呢
由于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常见的有营养失调、酒精中毒、糖尿病、药物或毒物的损害等,因此,脂肪肝患者要注意如下几方面:
首先要治疗原发病。饮酒者必须彻底戒酒。糖尿病患者则应积极控制血糖,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如果病人血脂过高则应严格限制食物中的脂肪量,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考虑应用降脂药物。
第二,运用饮食疗法。纠正营养失衡,注意清淡饮食,有些食品如燕麦、玉米、海带、大蒜、苹果、牛奶、洋葱、胡萝卜、花生、山楂、无花果等食物可起到降脂作用,脂肪肝患者不妨经常食用。
第三,运用体育疗法。增加自我保健意识,适当锻炼可降低体重。四、药物治疗。可选用胆碱和l-肉碱等。第五、中药治疗。有人认为大、小柴胡汤有一定疗效。此外,还可常用丹参、首乌、山楂、枸杞子、黄芩等。
4脂肪肝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一、实验室检查
1.血清酶学检查
(1)ALT、AST:一般为轻度升高,达正常上限的2~3倍。酒精性脂肪肝的AST升高明显,AST/ALT>2有诊断意义。非酒精性脂肪肝时则ALT/AST>1。ALT>130U,提示肝小叶脂肪浸润明显,ALT持续增高提示有脂肪性肉芽肿。
(2)γ-GT、ALP:酒精性脂肪肝时γ-GT升高较常见,ALP也可见升高,达正常上限的2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γ-GT可以升高。
(3)GST:可反映应激性肝损伤,较ALT更敏感。
(4)谷氨酸脱氢酶(GDH)、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DCT)。GDH为线粒体酶,主要在肝腺泡Ⅲ带富有活性,DCT为尿素合成酶,参与转甲基反应。脂肪肝时两酶都升高。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其GDH/OCT>0.6。
(5)胆碱酯酶(CHE)、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80%脂肪肝血清CHE和LCAH升高,但低营养状态的酒精性脂肪肝升高不明显。CHE对鉴别肥胖性脂肪肝有一定意义。
2.血浆蛋白变化
(1)β球蛋白,α1、α2、β脂蛋白多升高。
(2)白蛋白多正常。
(3)肥胖性脂肪肝时,LDL-C升高,HDL-C显著降低,Apo B,Apo E,Apo CⅡ和Ⅲ升高。
3.血浆脂类 TG、FA、胆固醇、磷脂常升高,其中胆固醇升高显著,常>13mmol/L。
4.色素排泄试验 BSP、ICG排泄减少。在肥胖性和酒精性脂肪肝时,因为脂肪贮积多在肝腺泡Ⅲ带,而色素处理也在此部位。肝脏脂肪贮积影响了肝细胞排泄色素的功能。排泄减少的程度与肝脏脂肪浸润程度有关。
5.胆红素 严重脂肪肝时可有血胆红素升高,轻中度脂肪肝胆红素多正常。
6.凝血酶原时间(PT)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正常,部分可延长。
7.血胰岛素水平呈高反应延迟型,糖耐量曲线高峰上升,下降延迟。
8.血尿素氮、尿酸偶见升高。
二、辅助检查
1.B超检查 弥漫性脂肪肝的超声波图像主要表现为回声波衰减,按其衰减的程度,脂肪肝可分为3种:
(1)轻度脂肪肝:表现为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仍可见。
(2)中度脂肪肝: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管状结构模糊。
(3)重度脂肪肝:近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回声明显衰减,管状结构不清,无法辨认。超声对重度脂肪肝的灵敏度达95%。
2.CT检查 脂肪肝CT图像与实时超声(US)图像表现不同。CT诊断的准确性优于B超,主要表现为肝密度普遍或局限性降低,甚至低于脾及肝内血管密度,而相比之下,门静脉内回声增强,密度降低与脂肪化严重程度相一致。动态的CT变化可反映肝内脂肪浸润的增减。弥漫性脂肪肝在CT上表现为肝的密度普遍低于脾脏和肝内血管密度;重度脂肪肝时,肝脏CT值可降至10Hu左右(正常肝的密度比脾脏高6~12Hu)。增强后CT扫描,脂肪肝的肝内血管影显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态、走向均无异常,有时血管可变细、变窄,但无推移、包绕现象,有助于鉴别肝癌与脂肪肝内的灶性非累及区(正常“肝岛”)。
3.MRI检查 一般认为其价值较US和CT为小。脂肪肝的磁共振(MRI)表现为全肝、一叶或灶性脂肪浸润,自旋回波(SE)序列和反转恢复(IR) 脉动序列的T1加权信号正常。短的IR序列和SE的T2加权像信号可稍高,但只显示脂肪的质子像;脂肪浸润区为高信号,肝内血管位置正常。近年有人用 MRI测定肝组织脂肪含量。
4.肝活检 是确诊脂肪肝的重要方法,尤其对局限性脂肪肝。在B超引导下抽吸肝组织活检远较过去盲目肝穿刺法准确、安全。活检的意义在于确定肝内是否存在脂肪浸润,有无纤维化以及排除非创伤性检查中难以鉴别的占位性病变,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亦有指导价值。
查看详情>>5脂肪肝是怎么引起的
1.肥胖性脂肪肝
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
2.酒精性脂肪肝
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还有人观察,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
3.快速减肥性脂肪肝
禁食、过分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胱甘肽(GSH),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4.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
5.糖尿病脂肪肝
糖尿病患者中约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病人为多。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人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变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进食脂肪或糖过多有关。
6.药物性脂肪肝
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吐根碱以及砷、铅、银、汞等。降脂药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
7.妊娠脂肪肝
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时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母婴死亡率分别达80%与70%。
8.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肪肝
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时也可发生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病人若过分限制活动,加上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肝细胞脂肪易堆积;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脂肪肝更容易发生。控制感染后或去除病因后脂肪肝迅速改善,还有所谓胃肠外高营养性脂肪肝、中毒性脂肪肝、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