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当中,肾动脉狭窄有着多种病因,属于一类肾血管疾病。临床上,该病的主要表现包括肾血管性高血压与缺血性肾病,而且最大的危害在于肾功能的衰退。那么,如今医学技术十分发达,肾动脉狭窄有哪些治疗方法呢?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肾动脉狭窄患者日常饮食护理方法有哪些
饮食宜清淡,进低蛋白饮食,可吃牛奶、鸡蛋、精肉、鱼、豆制品等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但量宜少。
在缓慢肾功用衰竭病程中可出现高钾、高磷、高尿酸,在饮食中应留心这些情况。血钾高时应少食蔬菜、生果,烹调时可用水泡煮去掉食物中有些钾盐,并须慎用含钾的代盐品。高磷时少食芝麻、花生、瓜子、菌类和海商品,可食含磷少的食物如甘薯、马铃薯、白萝卜、冬瓜、丝瓜、鸡蛋白、粉皮、苹果、柑桔、橙、菠萝等。
尿酸是嘌呤的代谢商品,因此尿酸高的患者应当忌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鹅、干贝、鱼、肉肠、扁豆、蘑菇等;含嘌呤低的食物有谷类及其制品,蔬菜、生果、牛奶及其制品,硬果类、鸡蛋、豆浆、豆腐、蜂蜜等。
饮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鸡蛋、大豆等高蛋白质食品,注意饮食清淡,可进行适量的运动,忌烟酒、戒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重症或昏迷病人在起病的2~3d之内如有呕吐、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3d后开始鼻饲,为适应消化道吸收功能,开始的几天内以米汤、蔗糖为主,每次200~250ml,每天4~5次。在已经耐受的情况下,给予混合奶,以增加热能、蛋白质和脂肪,可用牛奶、米汤、蔗糖、鸡蛋、少量植物油。对昏迷时间较长,又有并发症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证每天能有蛋白质90~1log,脂肪lOOg,碳水化物300g,总热能10.46MJ(2500kcal),总液体量2500ml,每次300~400ml,每天6~7次。鼻饲速度宜慢些,防止返流到气管内。必要时可选用匀浆饮食或要素饮食。
2肾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疗法有哪些
1.血管成形术
常做经皮经腔肾血管成形术(ptra,用球囊扩张肾动脉),此治疗尤适用于纤维肌性发育不全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及大动脉炎患者在扩张术后易发生再狭窄使治疗失败,故这些患者扩张术后应放置血管支架。
2.外科手术
包括动脉内膜切除术、旁路搭桥术及自身肾移植术使病肾重新获得血供。
3.内科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不能阻止肾动脉狭窄进展,但能帮助控制高血压,改善症状。单侧肾动脉狭窄呈高肾素者,现常首选acei或arb,但是必须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免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双侧肾动脉狭窄者应禁服上述药物。为有效控制血压,常需多种降压药物配伍应用。现代强效降压药甚多,药物治疗往往能有效控制肾血管性高血压,而且在患者远期存活率上药物治疗也与ptra无差异,所以目前不少学者认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应首选药物治疗。至于已导致缺血性肾脏病的肾动脉狭窄,为防止狭窄和肾功能损害进展,适时进行ptra并放置血管支架仍为首选,若ptra禁忌或ptra及放置支架失败,则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3肾动脉狭窄的病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肾动脉狭窄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结构不良和大动脉炎。大动脉炎为主动脉及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累及肾动脉造成狭窄及肾缺血,好发于30岁以下女性。肾动脉肌纤维结构不良,病变多位于肾动脉远端2/3及其分支,以青中年妇女多见。
可分为内膜纤维增生、中膜纤维肌发育不良和外膜或外膜周围纤维增生等亚型。内膜纤维增生常合并夹层血栓形成,中膜病变常呈现串珠样外观。肾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病变多发生于主肾动脉开口或近端1/3内。
(二)发病机制
肾动脉狭窄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分单、双侧不同。
两侧肾动脉狭窄发病机制可分2期:第1期维持高血压的主要机制是肾素释放增加,全身与肾内AngⅠ生成增多。在组织,特别是肺组织的内皮细胞内ACE作用下,AngⅠ很快转化成AngⅡ,AngⅡ使全身血管收缩,增加醛固酮生成。这些AngⅡ、醛固酮增多的作用,目的是增加肾动脉狭窄远端的肾灌注压,从而减少肾素释放。
第2期维持高血压的主要机制是水、钠的潴留。水、钠潴留的原因有二:①肾实质的灌注压低,压力依赖的利钠减弱;②肾实质的灌注压低,增加肾内肾素活性,局部AngⅡ增多,AngⅡ除了引起肾内血管收缩,还刺激肾小管对钠再吸收,再加上通过刺激醛固酮释放,也增加钠再吸收,血压升高。
单侧肾动脉狭窄:单侧肾动脉狭窄的发病机制比较单纯,单侧肾灌流压下降,肾素增加,AngⅡ增加,全身血压上升。高血压作用于非狭窄肾,通过压力-利尿作用,使钠排出增加,但全身性AngⅡ与醛固酮增加。AngⅡ的血管收缩作用减少对侧非狭窄肾血流,减少GFR。AngⅡ对肾上腺皮质作用,促进醛固酮生成,也促进水、钠回
4肾动脉狭窄的典型症状是什么呢
(一)肾血管性高血压
常呈如下特点:血压正常者(特别是年轻女性)出现高血压后即迅速进展;原有高血压的中、老年患者血压近期迅速恶化,舒张压明显升高。重症患者可出现恶性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30mmHg,眼底呈高血压3或4期改变);不应用抗RAAS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lR)拮抗剂(ARB)、β受体阻断剂,高血压常难以控制。
此外,约15%的本病患者因血浆醛固酮增多可出现低钾血症。单侧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若长久不能良好控制,还能引起对侧肾损害(高血压肾硬化症)。
(二)缺血性肾脏病
可伴或不伴肾血管性高血压。肾脏病变主要表现为肾功能缓慢进行性减退,由于肾小管对缺血敏感,故其功能减退常在先(出现夜尿多,尿比重及渗透压减低等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表现),尔后肾小球功能才受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血清肌酐增高)。尿改变常轻微(轻度蛋白尿,常<1g/d,少量红细胞及管型)。后期肾脏体积缩小,且两肾大小常不对称(反映两侧肾动脉病变程度不等)。
另外,部分肾动脉狭窄患者腹部或腰部可闻及血管杂音(高调、粗糙收缩期或双期杂音)。
5肾动脉狭窄的预防要点
肾动脉狭窄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结构不良和大动脉炎。大动脉炎为主动脉及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累及肾动脉造成狭窄及肾缺血,好发于 30 岁以下女性。肾动脉肌纤维结构不良,病变多位于肾动脉远端2/3及其分支,以青中年妇女多见,可分为内膜纤维增生、中膜纤维肌发育不良和外膜或外膜周围纤 维增生等亚型。内膜纤维增生常合并夹层血栓形成,中膜病变常呈现串珠样外观。肾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病变多发生于主肾动脉开口或近端1/3 内。
预防肾动脉狭窄的关键是要积极防治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原发病,如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禁烟限酒、规律生活、保持心情放松和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可减少本病发生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