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老人该如何走出糖尿病误区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失明和截肢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然而,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60%的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有更多的糖尿患者还未被发现。老人家更应该要注意这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接下来,让小编为你们介绍吧。

目录 老人糖尿病并发症能活多久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糖尿病老人服药6大注意事项 三种生活习惯引发糖尿病 帮老人走出糖尿病防治误区

1老人糖尿病并发症能活多久

  一、老人糖尿病并发症能活多久

  糖尿病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不是它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可以肯定地说,只要糖尿病病人的病情获得满意控制,阻断、避免糖尿病并发症,或至少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使其不继续发展,糖尿病病人对获得长寿和高质量的生活应有足够的信心。

  老人糖尿病并发症能活多久

  如今,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更深入,治疗更规范,手段更高,技术更先进,糖尿病病人长寿和获得高质量的生活,应该比过去更容易做到了。经英国、美国对十万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统计,证明如经科学的医学管理(即病人能遵守医嘱并和医生很好的配合)有40%以上糖尿病人的寿命可达到80岁以上。

  但是若糖尿病不认真治疗,长期控制不好,合并症越来越多,则会丧失工作及劳动能力,寿命就会缩短,反之若能长期认真治疗糖尿病,使血糖长期稳定,合并症就有可能推迟出现,糖尿病患者可以与正常人一样参加工作及其他社会活动,就可以与正常人一样享受同样的寿命。

  二、老年糖尿病的饮食疗法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老年糖尿病人中约有30%的患者只需要单纯的饮食疗法即可控制。饮食疗法的原则是:

  既要饮食控制,又要营养充足,以保持理想体重。老年糖尿病人每天总热量卡可按每公斤体重30卡左右估计。蛋白质每公斤体重1.0-1.5克,需要高蛋白者可高一些。碳水化合物每天200-300克(主食4-6两)。脂肪要适量控制含饱和脂肪酸的摄人。

  肥胖者每日总热量卡要低一些,以利于逐渐减少体重,达到理想体重后糖耐量往往会显着改善。降低总热卡逐渐减少体重可按下述公式:总热量卡-250卡+30分钟活动=逐渐降体重。

  老年人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饮食治疗应按病情、生活习惯、体力消耗及经济条件个别制定。应使病人能充分理解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并能主动配合自己掌握。

  对伴有高脂血症者,根据血脂情况掌握,如胆固醇增高者应予低胆固醇饮食;对高甘油二脂者,应以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为主。

2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1、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老年糖尿病起病缓慢,诊断时多无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无典型症状,往往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测血糖或尿糖时才被发现。老年糖尿病症状为非特异性。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有疲乏、无力、轻度口渴、尿频、多汗、皮肤瘙痒、阳痿等非特异性症状,若临床上出现2种以上症状,应检测血糖以尽早了解糖代谢情况。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时伴有特殊表现,如肩关节疼痛、肌痛、精神心理改变、足部皮肤大疱、肾乳头坏死或恶性外耳炎,少数患者表现为低体温、多汗、恶液质、肌萎缩、认知功能减退等。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2、老年糖尿病的病理病因

  我国各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糖尿病遗传方式以多基因遗传为主。项坤三等基于多基因-多因子病理论,采用大标本、多个群体关联联合研究途径,对485例上海市和美国旧金山中国人中6个基因(或基因区)的限制性内切酶段长度多态性(RFLP)与2型DM的关联情况研究见到。

  3、老年糖尿病的疾病诊断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典型病例,临床可根据起病年龄、起病缓急、酮症易感以及是否胰岛素治疗等初步对1型或2型糖尿病作出鉴别,但临床上常遇到不少病例仅根据临床表现难以鉴别,需全面综合考虑,以便采取合理治疗。

3糖尿病老人服药6大注意事项

  1、同一种药服用时间不宜过长

  可适当改用其他药物,使血糖得到更好控制。

  2、注意服药时间

  第一、二代磺脲类应在餐前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口服,每日1次的格列美脲应固定在某一时间,餐时血糖调节剂格列奈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应在餐前或餐时服,双胍类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3、单种药剂量不宜过大

  许多降糖药剂量过大疗效并不明显,反而易产生副作用,如每日格列齐特大于320毫克,格列吡嗪大于30毫克,二甲双胍大于2克,罗格列酮大于8毫克,格列美脲大于4毫克等,降糖效果并不更佳,且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低血糖。

  4、建议早期联合用药

  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扬长避短,更有利于血糖控制,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磺脲类与双胍类联合用药最常见,磺脲类与α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更利于餐后血糖控制。双胍类与α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联合,可改善磺脲类继发失效。餐时血糖调节剂与双胍类联合,可使波动的血糖明显下降。

  5、血糖正常后,不宜全部停用降糖药

  血糖正常后,可遵医嘱逐步减量,不宜自行全部停用口服降糖药,否则血糖反弹升高,前功尽弃。

  6、尽早应用胰岛素

  近代研究证实,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尽早应用胰岛素,有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功效。胰岛素可与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胰岛素治疗近年有很多新进展,如超短效及长效胰岛素、经鼻喷雾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泵等。使血糖控制满意,低血糖反应发生少,胰岛素用量降低,受到广大病友赞扬。

4三种生活习惯引发糖尿病

  一、吃的太丰盛

  与过去相比,生活水平提高后的老年人经常食用过多的高脂肪食物,尤其是肉类。而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一直是引发老年糖尿病重要原因。

  二、活动太少

  一些劳累半生的老人往往认为退休后就应该把时间用在休息上。于是部分老人整天待在家中看电视、打麻将、听收音机,很少进行户外活动。而具有这种生活习惯的老年人极易患上糖尿病。

  三、吸烟和饮酒

  烟草中含有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的物质,会使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使抑制胰岛素分泌的物质增多,血糖升高。饮酒会导致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并对肝脏产生沉重的负担。肝脏在酒精的长期刺激下,会发生硬化,从而对糖元的储存发生影响,这对血糖的稳定极为不利。因此,老年人要尽量做到戒烟、戒酒,否则就会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

5帮老人走出糖尿病防治误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现代化以及人口老龄化,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逐渐增加。1980年以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加了5倍,保守的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逾4000万。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失明和截肢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然而,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60%的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有更多的糖尿患者还未被发现。

  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严格控制血糖,开展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它将伴随患者一生,国内外医学专家一致认为: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掌握越多,自我保健越好,寿命就越长,除医生以外,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患者对该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要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特点,树立正确的态度,既不能无所谓,也没有理由恐惧,糖尿病虽然是终身疾病,目前还不能“根治”,但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而且是完全可治和完全可以控制的。广大患者要了解影响其健康和寿命的是因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而且控制好糖尿病就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现在认为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来源于高血糖,只要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就可以减少甚至防止其并发症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生命。由于大多数患者缺乏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所以要想深入了解糖尿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地参加有关糖尿病的讲座、阅读患者教育手册,并且与主诊医生及病友交流,加深对糖尿病的认识。要改变不良习惯,保持乐观情绪。健康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良习惯,也许这些习惯对他们的健康危害不明显,但糖尿病患者必须尽可能地更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如暴饮暴食、抽烟喝酒、生活不规律,因为平稳的血糖水平来源于平时的饮食控制、坚持运动、按时服药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患者掌握一些具体的治疗技术,如饮食的调配、运动量的掌握、用药方法和血糖的自我监测等比较容易了。在饮食上,患者要灵活应变,既要按医生要求控制饮食,又要灵活搭配,尽可能可口丰富。一般要求“甜食不吃,水果少吃,主食限量,少吃多餐,远荤近素,戒烟忌酒。”在运动中应掌握适量,即低强度、长时间活动,最重要的是坚持运动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一般每天活动不少于一次,每次半小时以上,每次运动量以自己感觉到微微出汗为止。对用胰岛素的患者,还要学会计算胰岛素的用量,选择注射部位,掌握注射的方法。患者还要学会发生低血糖时处理的方法,并重视血糖的监测,了解血糖水平,从而全面实现血糖的平衡控制。

  通过糖尿病教育,患者可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糖尿病,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由此给患者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无量的社会效益,当然这种糖尿病教育还应是对全社会公众的防病宣传。“高质量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取决于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