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神经内科 >脑梗塞

​检查眼睛预测中风

由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给出的中风的传统定义是24小时以上脑神经功能缺损,或在24小时内死亡 。这个24小时的定义是用来区别短暂性脑缺血(可在24小时内完全康复)。因为中风如果早期治疗,可以减少中风的后遗症,如何​检查眼睛预测中风?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目录 中风的临床症状表现 ​检查眼睛预测中风 预防老年朋友中风需要注意什么 诱发中风的六大因素 中风的日常护理方法

1中风的临床症状表现

  一、全脑受损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有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如迷糊或昏迷不醒。

  二、局部脑损害症状

  1、偏瘫,即一侧肢体没有力气,有时表现为没有先兆的跌倒。

  2、偏身感觉障碍,即一侧面部或肢体突然麻木,感觉不舒服。

  3、偏盲,即双眼的同一侧看不见东西。

  4、失语,即说不出话,或听不懂别人或自己说的话,不理解也写不出以前会读,会写的字。

  5、眩晕伴恶心,呕吐,眩晕即看东西天旋地转或觉自身旋转。

  6、复式,即看东西成双影。

  7、发音,吞咽困难,说话舌头发笨,饮水呛咳。

  8、共济失调,即走路不稳,左右摇晃不定,动作不协调。

2​检查眼睛预测中风

  澳大利亚此项为期7年的研究,对近3700名年龄在49岁以上的人进行了跟踪,结果发现眼睛小血管有变化的人比没有变化的人中风的危险高70%。这种变化包括血管上的微小动脉瘤或由于微小动脉瘤破裂导致的微小血斑。

  在研究开始时,研究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特殊的拍照。他们通过照片检查了小血管受损的迹象,然后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调查。

  研究者表示,眼睛的血管与大脑的血管有着类似的解剖特征。尽管此项研究的结果还需要通过更多的研究来确认,但是用这种简单的程序就能预测一个人是否会在几年后中风,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3预防老年朋友中风需要注意什么

  洗澡水温不可过高过低:

  有些中老年人的体质较弱,体温调节和血管舒张功能较差,在水温过高或过低的刺激下,或洗浴时间过长,血压容易波动,心率加快,容易诱发中风与虚脱等。

  大便时不可过于屏气用力:

  便秘患者排便过于憋气用力,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排便时因腹压增加,会使血压猛升。所以,大便时不可操之过急,不可过于屏气用力,若蹲的时间太长,要缓缓站起。老年人最好用坐式便器,平时要重视对便秘的防治。

  早晨起床应赖床数分钟:

  研究表明,酣睡一夜醒来之后,特别是刚睡醒的一刹那,若猛然起床最容易诱发中风,有人将其称为“魔鬼时间”。这是因为,睡眠之时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在睡醒的刹那间,生理功能要迅速恢复正常,交感神经与肾上腺兴奋,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加之一夜睡眠,体液有所损失,血液变得黏稠,血流速度减慢,血栓容易形成,故易诱发脑栓塞,导致中风。所以,当早晨睡醒后,应赖床3~10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四肢,让血液循环有个调节过程,然后再从容起床穿衣,不可醒后一跃而起。

  研究表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血液黏度增高等,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其往往是因生活“小事”诱发的,所以要想减少与避免中风的发生,就必须从生活小事做起。

4诱发中风的六大因素

  1、高血压

  高血压是中风最常见而又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舒张压每下降5—6毫米汞柱,中风的危险下降42%,仅仅控制收缩压,也可以将中风中减少1/3。

  2、糖尿病

  糖尿病不仅可以诱发、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还可通过多个途径使脑血管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中风的发病将减少12%。

  3、心脏病

  许多心脏疾病可能导致中风,如房颤、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厚等。通过脉搏触诊和心脏听诊,可以初步了解是否有心律失常。通过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能进一步明确诊断中风。

  4、动脉粥样硬化或脑血管病史

  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者,可造成颈动脉管腔狭窄或硬化斑块脱落,导致中风。有过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者,再次发生中风的风险明显增高。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中风的先兆或前区症状。

  6、血液流变学紊乱

  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5中风的日常护理方法

  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本病范畴。

  健康教育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

  2、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

  3、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一旦小中风发作,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4、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5、饮食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6、户外活动(特别是老年人)应注意保暖。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头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