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什么情绪因素不利于糖尿病健康

糖尿病是现在越来越多发生的一种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物质条件变得越来越好,患上糖尿病的人也越来越多,糖尿病就是俗称的富贵病的一种。引发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与饮食还有生活的习惯有关,所以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很重要的。​什么情绪因素不利于糖尿病健康?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什么情绪因素不利于糖尿病健康 糖尿病的检查 糖尿病诊断鉴别 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

1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代谢紊乱症状群血糖升高后因渗透性利尿引起多尿,继而口渴多饮;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增多,蛋白质代谢负平衡,渐见乏力、消瘦,儿童生长发育受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维持机体活动,患者常易饥、多食,故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常被描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时可使眼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而引起屈光改变致视力模糊。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

  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4.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视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查看详情>>

2​什么情绪因素不利于糖尿病健康

  糖尿病的类型有两种,相信大家都了解的是一型糖尿病,因为大多数糖尿病人患的都是一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的造成原因就是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但是这种可以定期的注射胰岛素。第二型糖尿病比较麻烦,是因为靶细胞不能和受体结合。所以说二型的糖尿病不能够有办法治疗。关于糖尿病,也因为我们的生活习惯的不好造成,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住哟啊原因之一。

  说了那么多糖尿病的造成的原因,那么患上了糖尿病要怎样注意自己的情绪呢?糖尿病人不应该有的情绪就是敌意,在现在的生活当中,敌意是很可能发生的,所以说经常有敌意的情绪会非常的伤身体。愤怒,因为愤怒这种情绪对人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说控制好这种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在糖尿病患者中,他们也很多人都经常有着抑郁的心理,如果长时间下去,不仅对身心不好,还会就加重病情。

  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要怎么预防糖尿病呢?糖尿病是一种多见的疾病,不要掉以轻心。因为肥胖的人患上糖尿病的概率会增加很多,所以说要控制自己的饮食,不要让自己变得很胖。还有就是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要经常心情不好之类的。对血糖也要保持关注,控制血糖就是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不要总是一个人抑郁。经常锻炼身体,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

查看详情>>

3糖尿病的检查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4糖尿病诊断鉴别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5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避免糖尿病发病。一级预防的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宣传糖尿病知识;

  二是提倡健康的行为,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肥胖、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三是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有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应及早地实行干预。

  一级预防的干预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干预。临床试验证明,通过减轻体重、体力活动增加、饮食调整等一系列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其次,应用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等药物干预也可以起到减少糖尿病发生的作用。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入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正常者,仍要定期测定。如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皮肤瘙痒等异常症状,一定要仔细检查,及早诊断。

  在治疗方面,应当贯彻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及治疗措施个体化四项原则。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了糖尿病血糖控制现代治疗五要点:

  (1)饮食治疗。控制每日摄入食物的总热量,日常饮食宜低脂肪、适量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提倡高纤维饮食、清淡饮食,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

  (2)适当运动。体育锻炼宜饭后进行,时间不宜长强度不宜大;

  (3)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与胰岛素;

  (4)血糖监测。患者需掌握自我血糖监测技术,学会如何监测血糖以及监测的频度;

  (5)糖尿病教育。此外,糖尿病治疗要全面达标,除血糖控制满意外,还要求血脂、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并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延缓和(或)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需要加强糖尿病并发症教育,如并发症的种类、危害性、严重性及其危险因素等和预防措施等。应尽可能早地进行并发症筛查,以尽早发现和处理。通过有效的治疗,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在早期可能终止或逆转。

  DCCT试验和UKPDS试验均已证实,严格地控制好血糖和血压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和残废率。因此需早期积极控制血糖至基本正常,并要认真控制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大量饮酒等不利因素,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合理,适当体力活动及正确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