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脚肿怎么办?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脚肿怎么办?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脚肿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查找原因,并接受正规治疗,千万不能在家里自己治疗。​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脚肿怎么办?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糖尿病足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脚肿怎么办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才更好 糖尿病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糖尿病患者饮食的误区有什么

1糖尿病足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糖尿病足病因一、神经病变致感觉障碍是引起糖尿病足基础

  肢体血管的植物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局部组织抵抗力降低,微小创伤即可引起感染,而又因局部感觉障碍,微小的病变不能及时治疗,导致伤口迅速扩展,同时由于肢体感觉障碍,还易导致烫伤,神经病变可引起足部小肌肉萎缩,由于长肌无对抗性牵拉,形成爪状足趾〔特别是第三,四及五趾〕,这种畸形使跖骨头成为足底负重的支撑点,由于摩擦,有胼胝形成,极易发生感染及穿透性溃疡,重者扩散至附近的骨骼引起骨炎,由于深感觉消失和关节运动反射障碍,使病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有些关节负荷过度,失去了对多次重复创伤的保护性作用,使关节及关节面变得很不规则,易出现骨折,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特别是跖趾关节。

  糖尿病足病因二、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导致足部缺血,促使糖尿病足得发生

  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后引起足部缺血,特别是足趾,加上小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使足趾血压下降到全身血压的一半或更低,患者常于夜间熟睡时因足趾疼痛而起床,且需行走几步才能缓解,在某些需要迅速增加血循环的情况下如外伤,感染,过冷及过热等血流不能相应增加,可引起坏疽,尤以足趾为甚。

  糖尿病足病因三、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导火索

  神经病变及缺血容易引起局部创伤,继发严重感染,在轻微的创伤如足底的压疮,趾甲修剪得过短,足癣治疗不当均可引起继发感染,在足底压力负荷部位皮肤及皮下纤维脂肪组织均可增厚,一旦足跟部有了感染,易迅速向四周扩散,韧带创伤可使感染扩散,引起跖骨骨髓炎,根据缺血的程度而发生湿性,干性和混合性坏疽。

2​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脚肿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功能减退,对温度、疼痛等不敏感,千万不要擅自进行自我理疗,否则后患无穷。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双脚,如果烫伤或鞋袜穿着不当,都会造成局部皮肤溃烂感染,且伤口愈合较正常人慢。患糖尿病超过5年以上或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者,其足部就容易出现感染、溃疡、坏疽等严重的并发症,这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脚肿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查找原因,并接受正规治疗,千万不能在家里自己治疗。同时,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每天自我检查双脚,注意足部卫生保健;不到公共场所修脚;不自行修鸡眼、胼胝,选择舒适的鞋和袜子,正确修剪趾甲;不用过热的水烫脚,泡脚的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如果发现皮肤有破溃,哪怕是一点点,也要尽早找糖尿病足病专业医护人员处理。千万不要久拖,以免小毛病拖延成大问题。

3如何预防糖尿病足才更好

  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得糖尿病足的,只要糖尿病患者积极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也是可以不得糖尿病足病的。预防糖尿病足注意在洗脚时要避免水温过高,因为糖尿病患者足部神经麻痹,无法判断温度高低,即使有时温度很高,患足都感觉不到而易被烫伤。患者在洗足、修剪脚趾甲时,要防止脚趾的皮肤破损引起细菌感染,以免加重病情。

  预防糖尿病足要控制好血糖,因为糖尿病患者一旦血糖控制不好,身体的抵抗力就会变差,容易受感染。同时要防止跌伤,积极治疗足癣,避免用手撕脚、擦脚趾止痒,以防皮肤皮损导致化脓性细菌感染。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足部破溃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延误病情可能会导致截肢。

  糖尿病患者不要害怕,只要您积极的治疗并且控制住血糖,发生糖尿病足的几率是很小的,糖尿病患者在经过医生的允许下还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这样才能和疾病抗争。

4糖尿病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很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一般多发于中老年,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糖尿病是一种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型糖尿病

  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2型糖尿病

  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 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病。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糖尿病自动消失。妊娠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在肥胖和高龄产妇。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5糖尿病患者饮食的误区有什么

  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之饮食控制就是“饥饿疗法”

  糖尿病患者比较重要的事就是要维持自己体重,保证在健康的范围内。但这并不意味着体重过高的人就要饿着,饿肚子是会加重病情的。糖尿病患者维持标准体重同时,如果经常去饿肚子的话,会导致体重下降的过快,从而引起身体的代谢紊乱。长时间下去,甚至会导致营养失衡,这样不但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反而易造成血糖波动,加重您的病情。

  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之 “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

  现在有很多的食品都打着无糖的幌子来进行贩卖,但是其实这些商品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糖,这些所谓的“无糖食品”或者“糖尿病食品”实质上只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用甜味剂代替蔗糖,其中一些成分通过消化吸收,最终还会变成葡萄糖。不少此类食品脂肪含量高,多吃无益。因此,食用量应与普通食品相当,不可“肆无忌惮”。

  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之主食吃太少

  很多的人认为吃很多的主食会升高血糖,所以吃很多的副食,但是这样也会使血糖升高,主食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摄入不足,机体就会分解自身的蛋白质和脂肪,从而引起代谢紊乱,甚至诱发低血糖。如果主食吃得少,而摄入较多的副食,如瓜子、核桃、杏仁、饼干、桃酥等,其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也会变成血糖,还可能使血脂升高,反而不利。糖友每天应吃5~6两主食,运动量大的话可适当增加。

  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之只吃素,不吃肉

  糖尿病患者为了降低血糖只吃素不吃肉,这样很容易会导致营养不良的出现,肉食摄入减少,势必使机体蛋白质不足,容易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不吃肉只吃素,没有了脂肪的饱腹感,患者饿得更快,这种饮食结构想要长期坚持也很难。文章导读

  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之不敢吃水果

  因为水果当中含有的糖分比较多,所以糖友们都不敢吃水果,但是其实适量的吃一些合适的水果也是可以的,吃完水果血糖就上升,让很多糖友心有余悸。其实,水果能补充大量维生素、果酸和矿物质。只要适量,糖友是完全可以吃水果。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吃,并将水果的热量计算在总热量之内,可选择含糖量、升糖指数均较低的水果,如猕猴桃、草莓等,而在食用香蕉、菠萝、葡萄等升糖指数较高的水果时,需要更加控制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