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孕妇一出现腹泻就变得非常紧张,其实很多腹泻是生活因素引起的,属于功能性腹泻,即使是情绪变化大也可能会引起腹泻。如果腹泻无感染迹象,那么可以从生活调养入手,尽量少打针吃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怀孕拉肚子怎么办以及如何预防孕期间拉肚子吧。
目录
1孕妇拉肚子的原因
1、感染原因
细菌、病毒经消化道感染。感染是导致孕妇拉肚子的常见的原因。导致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沙门氏菌属、志贺氏痢疾杆菌、弯曲杆菌与病毒等。食物中毒或其他部位的病毒感染也可引起孕妇腹泻。
2、饮食原因
喜欢吃一些生冷食物,引起肠胃功能紊乱,肠蠕动加快,从而引起拉肚子;食用粗糙、变质食物和不良饮食习惯,或由海鲜等食物过敏所引发;饮食无规律、进食过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等也容易造成拉肚子。
4、着凉
经常待在空调室内或者是开着空调睡觉的话,腹部容易着凉,以致肠蠕动加快导致腹泻。
3、其他的疾病
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原因:如甲状腺疾病、结核、结肠炎等。
2怀孕拉肚子怎么办
很多孕妇一出现腹泻就变得非常紧张,其实很多腹泻是生活因素引起的,属于功能性腹泻,即使是情绪变化大也可能会引起腹泻。如果腹泻无感染迹象,那么可以从生活调养入手,尽量少打针吃药。
1、首先是要恰当地补液,补足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尤其是钾离子,补充因腹泻而失去的热量。同时要密切观察胎儿情况是否良好,有无早产或流产的征兆。
2、用药特别注意。孕妇使用抗生素当特别小心,常用的多种抗生素与抗原虫药物,除有不良反应外,不少还有潜在的致畸可能,亦应禁用。某些较缓和的抗腹泻剂,可吸收水分减少肠蠕动,可尝试使用。不要用鸦片类药物止泻,因这类药物可能造成细菌过度生长与重复感染,反而会加重腹泻。
3、对有腹泻又即将临产的孕妇,应按肠道传染病行床边隔离,以保证婴儿及其他产妇的安全。
4、患腹泻的孕妇一般可在24―96小时后恢复正常排便。如治疗无效,应进行粪便细菌学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进行肠道原虫与寄生虫检查。必要时慎行纤维乙状结肠镜检查,以除外炎症性肠病。
5、腹泻的孕妇如果胎儿情况异常,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病情严重而导致流产或早产。
3如何预防孕期间拉肚子
要预防孕妇拉肚子,最好的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以及日常的护理。
1、急性期禁食。发生急性腹泻时需要暂时禁食,让肠道完全休息,必要的时候进行静脉输液,防止失水过多而脱水。
2、清淡流质饮食。刚开始拉肚子时,可以吃一些清淡流质的食物,比如果汁、米汤等都不错,以咸为主。应避免吃牛奶、蔗糖等产生气体的流质饮食。
3、饮食选择:腹泻基本停止后,可供给低脂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食。少量多餐,以利于消化。仍应适当限制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食。
4、补充维生素。日常注意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有利于预防拉肚子。
5、吃奶粉容易拉肚子的孕妇应该寻找原因,拉肚子期间暂停奶粉。平时还应该避免吃一些生冷食物,寒冷季节注意防寒保暖。
4孕妇可以吃的止泻食物
1、山楂
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山楂为健脾消食的食物,另外,山楂的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生山楂有很强的抑制福氏痢疾杆 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的作用。
2、乌梅
乌梅,性味酸、平。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痛之功效。适用于治疗慢性腹泻、肺虚久 咳、自汗气喘、虚热口渴和腹痛、呕吐等症。现代研究证实,乌梅对肠道致病菌 以及呼吸道多处致病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3、糯米
糯米适宜脾虚泄泻者服食,有补中益气止泻的作用。唐代食医孙思邈称:“糯米,脾病宜食 ,益 气止泄”。可用糯米配莲子、大枣、淮山药煮粥,加适量红糖服用。
4、乌骨鸡
乌骨鸡可补虚羸弱,能治脾虚滑泄。《本草纲目》载有一法:“治脾虚滑泄:乌骨母鸡1只 ,洗净。用豆蔻1两,草果二枚,烧存性,掺入鸡腹内,扎定煮熟,空腹食之”。适用于慢 性腹泻体虚消瘦者。
5孕妇拉肚子怎样用药
1.青霉素或者是先锋霉素类
由于抗生素中有很多的种类是不适合孕妇的,因此在选用抗生素的时候应该要特别注意,例如磺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尽管对于治疗腹泻拉肚子等是有效果的,不过考虑到这些类型的药物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的影响,导致胎儿畸形的结果出现,因此孕妇应该禁用此类抗生素,最好是选择青霉素或者是先锋霉素类来治疗,对于母婴而言会相对安全一些。
2.温和制剂
孕妇拉肚子温和制剂肯定是最好的选择。高岭土、果胶能够减少肠蠕动的同时吸收水分,对于改善腹泻的症状有着不错的效果。活性炭对于拉肚子的孕妇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另外思密达也是孕妇拉肚子比较适合的药物,它所具有的多层结构能够吸附病菌但又不会被机体所吸收,这对于母婴而言是安全的。
3.整肠生、丽珠肠乐等微生物的制剂
由于孕妇属于特殊的群体,不能乱用药,不过像整肠生、丽珠肠乐等微生物的制剂还是不错的。这类制剂能够调节肠道的菌群、达到改善拉肚子的效果。
不过说了这么多用药方面的建议,最终小编还是要提醒孕妈妈如果出现拉肚子的情况的话,最好还是要去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