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神经内科 >面瘫

面神经炎的中医方法

面神经炎俗称面神经麻痹(即面神经瘫痪)、“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面神经炎的中医方法是什么?下面为大家带来一些相关介绍。

目录 面神经炎的中医方法 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最佳 面神经麻痹的有哪些分型和临床表现 面神经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面神经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面神经炎的中医方法

  组成:菊花、葛根各15克,大青叶30 克,防风、白芷、蝉蜕、僵蚕、川芎各10 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主治:面神经炎,症见卒然口歪,眼睑闭合无力或不能闭合,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额纹消失,或伴耳后疼痛,后期或治疗不当可见面部痉挛。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中晚3 次饭后服用。

  方解:面神经炎属于中医“面瘫”的范畴,俗称吊线风,属外风中络之证。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多有夜卧当风的病史,而一旦发病,则眼口俱瘫。《金匮要略》谓:“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而不遂。”指出本病的病机特点是络脉空虚,贼邪外袭所致,造成的病症主要表现为“缓”。病邪的主要特点总是热毒、风毒。本方以菊花、葛根、大青叶清热解毒为君,善解络脉之热毒;防风、白芷、僵蚕、蝉蜕祛风通络为臣;川芎理气活血为佐;甘草调和诸药,解毒调味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之功。

  加减:本方服药1—2周,症状开始缓解,即可加入黄芪15克,当归10克,以益气养血;耳后痛甚可加柴胡10克,黄芪12克,以疏解少阳;口咽干燥或舌红少苔,属邪热伤津或素体阴虚,可加天花粉、石斛各15克以增液养阴;面部抽搐可加入白附子、全蝎、赤芍、白芍各10克以熄风解痉。

  临床运用:不论任何季节得此病即可用本方,可不配合其他任何疗法及药物,但须辨证准确。勿将脑中风面瘫当做本病或把本病当做脑中风治疗,此种误诊误治临床十分常见。其实鉴别并不难,脑中风面瘫尚伴有舌歪,亦无眼睑不能闭合及额纹消失等症。

2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最佳

  面神经炎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作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时拌有下颌角或耳后的疼痛。又称贝耳(bell)氏麻痹。

  一、病因

  面神经由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纤维和中间神经两部分组成。中间神经由感觉和交感纤维组成。面神经炎症的具体病因尚未阐明,部分病人在受凉或头面受冷风吹袭后发病,因此认为可能系风寒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缺血水肿所致。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与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

  二、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为单侧,很少双侧。通常急性起病,常于清晨洗脸,嗽口时发现口角歪斜,或被人发现。病初可有下颌角或耳后疼痛。症状于数小时或1~2天内达高峰。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扩大,眼帘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耳现象。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或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由于颊肌瘫痪,食物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之间。起病1~2周后开始恢复,1~2月内症状明显好转。大约3/4的病例可以完全恢复。如果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则完全恢复的希望不大。

  西医治疗:急性期给予强地松每日口服20~40mg,连续5到10天。维生素b1,b12,可有帮助。

  三、中医对此病的认识及治疗

  中医称此病为“口僻”,俗称“口眼歪斜”。在《灵枢,经筋》篇中“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可见寒热之邪皆可引发此病,一般认为本病多由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受阻,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

  辨证分型:风寒证:多有面部受凉史如迎风睡眠,电风扇对着一侧面部吹风过久等。一般无外感表证。风热证:往往继发于感冒发烧,中耳炎,牙龈肿痛之后,拌有耳内,乳突轻微作痛。

  针灸治疗:

  一般取手足阳明经脉经穴为主,如今面神经炎的发生大多是风邪侵犯阳明少阳二经,筋脉失荣引起,同时与自身卫阳之气不足也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临床治则疏散阳明少阳二经之风与培补卫阳二者并重,故选择以下腧穴:童子寥 迎香 地仓 颊车 颧寥 浮白 合谷以一寸短针针刺手法轻柔予以治疗,从而起到散风通经活络的作用,同时伍以足三里,三阴交,太白,培补气血从而增加从内驱风外出力量,临床应用疗效稳定迅速可靠。

  取穴:童子寥 迎香 地仓 颊车 颧寥 合谷 足三里 风池 等

  同时应用脉冲治疗仪25分钟一般情况下应用连续波 ,如果面肌跳动不显则选择疏密波。以患者感到舒适,面部肌肉微微跳动为宜。

  急性期每日治疗一次,恢复期(一般15天后)隔日治疗一次。急性期外邪较甚故可长针透刺,如颊车透地仓等,恢复期以平补平刺为佳。

  医嘱:1,局部避免受寒吹风,必要时可戴口罩眼罩防护。

  2,因眼帘闭合不全,灰尘容易侵入,每天点眼药水2~3次,以防感染。

  3,病人自己每日用手按摩瘫痪的面肌数次,每次5~10分钟,同时增加主动闭眼鼓唇吹气等训练。

  4,初期可每日热敷耳后及瘫痪面肌数次。

  四、疗效:发病2周后,病情稳定,逐渐好转,多数患者经过约12次左右治疗明显好转或痊愈。如果治疗中电针时患者面部肌肉抽动明显,痊愈时间会显着缩短。笔者经验一般是5周至6周基本痊愈。

3面神经麻痹的有哪些分型和临床表现

  面神经炎时,由于面神经受损,并无法控制支配面部功能。因此就不由自主地出现多种怪异表形。面神经麻痹有周围性和中枢性两型。前者病变于面神经或面神经核,后者位于面神经核以上的皮质延髓束。

  (1)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中枢性神经麻痹是由脑血管病变所引起,一般会伴发肢体瘫痪。此种面神经麻痹的治疗除针对面部神经修复的同时,应以活血化瘀治疗原发病。引起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变部位在面神经运动核上,如肿瘤、脑血管栓塞或出血外伤,多发性硬化,脑脓肿,脑炎,脑动脉瘤等。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面神经麻痹,不会伴发肢体瘫痪。97%以上的面神经麻痹属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有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结核性中耳炎,耳带状疱疹,外耳道和面神经先天性畸形,腮腺炎或肿瘤、外伤或手术,各种传染性或中毒性面神经炎,如白喉,铅中毒、梅毒等。以一侧受损常见,主要症状是病侧面部所有表情肌瘫痪,表情动作丧失,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坠,并被牵向健侧。不能作皱额皱眉闭眼鼓颊露齿和吹哨动作。闭眼时眼睑不能闭合,眼球转向上方,露出白眼,见风流泪。进食咀嚼时食物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有流涎。

4面神经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茎乳突

  检查茎乳突是否疼痛或一侧颞部、面部是否疼痛。

  2.额部

  检查额部皮肤皱纹是否相同、变浅或消失,眉目外侧是否对称、下垂。

  3.眼

  检查眼裂的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变小或变大,上眼睑是否下垂,下眼睑是否外翻,眼睑是否抽搐、肿胀,眼结膜是否充血溃疡,是否有流泪、干涩、酸、胀的症状。

  4.耳

  检查是否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

  5.面颊

  检查鼻唇沟是否变浅、消失或加深。面颊部是否对称、平坦、增厚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觉发紧、僵硬、麻木或萎缩。

  6.口

  检查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肿胀,人中是否偏斜。

5面神经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一、急性期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

  二、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可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亦可加用脱水利尿剂。

  三、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应用:维生素B1 50-100mg,维生素B12 100μg,胞二磷胆碱250mg,辅酶Q105-10mg等,肌注1/d。

  四、理疗: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碘离子导入,以促进炎症消散。亦可用晶体管脉冲治疗机刺激面神经干,以防止面肌萎缩,减轻瘫痪侧肌受健侧肌的过度牵引。

  五、针刺治疗:取翳风、听会、太阳、地仓、下关、颊车、并配曲池、合谷等穴。

  六、血管扩张剂及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可选用妥拉苏林25mg或烟酸100mg,口服,3/d或患侧颈星状神经节阻滞,1/d,连续7-10日。

  七、中药治疗:牵正散等。

  八、手术疗法:病后2年仍未恢复者可行面神经-副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或面神经-膈神经吻合术,但疗效尚难肯定,宜在严重病例试用。严重面瘫病人可行整容手术。

疾病百科 | 神经炎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温馨提示:
平时应注意预防,保持精神愉快,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夜间避免受冷风侵袭。

神经炎是指神经或神经群发炎衰退或变质其症状随病因而有所相同不同一般症状是疼痛触痛刺痛受感染的神经痒痛和丧失知觉感染部分红肿以及严重的痉挛。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疼痛、刺痛、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压痛、发绀、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异常[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