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药品 >用药常识

宝宝腹泻不能乱用药

在儿科常见病中,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病、多发病。孩子腹泻的原因以感染最为常见。另外,小儿胃肠功能不完善,对母乳或某些食物过敏,也会引起腹泻。宝宝腹泻不能乱用药,对于小儿腹泻,我们如何才能预防及护理呢?防治婴儿腹泻又有那些方法呢?小编为你介绍。

目录 宝宝腹泻怎么办 宝宝腹泻不能乱用药 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表现 婴儿腹泻可以吃什么 中医推拿治疗腹泻

1宝宝腹泻怎么办

  1、母乳喂养可防腹泻

  尤以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以母乳喂养。因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母乳中含有多种小儿所需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各种营养成分都非常适合儿童的消化和吸收,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比牛乳及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除患结核、心肾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应提倡母乳喂养。应注意正确的喂养方法,做到定时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母乳喂养可预防小儿腹泻。

  2、用碗勺代替奶瓶

  奶瓶特别是橡胶奶头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很容易污染,导致小儿腹泻。改用碗勺,污染的机会比奶瓶要少。

  3、及时补液防脱水

  小儿腹泻大多起病很急,频繁腹泻会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素迅速丢失,造成急性脱水。在家中,家长可在500毫升开水(或米汤)中,加入20克白糖(两平匙)和1.75克食盐(半啤酒瓶盖),做成口服补液。由于腹泻的孩子对液体的需求量比平时增加,所以在一开始时就要鼓励孩子多饮。小于2岁的孩子每次腹泻后可补充口服液50至100毫升,每天的摄入量不少于500毫升;大于2岁者,尽量多饮,每天摄入量不少于1000毫升甚至更多,以预防脱水。若孩子已出现脱水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在途中应不断补充口服液体。

  4、按时添加辅食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不论母乳或人工喂养儿均应按时添加辅食,以满足营养需要。添加辅助食品时,品种不宜过多,变换不宜过频,要在婴儿逐渐适应新的食品后,才渐次增加其他食品。具体而言,添加辅食时,要注意婴儿的消化能力,每次只能增加一种,从少至多,逐渐增加。一般在出生后半个月开始添加维生素C及D,2至3个月加菜汤、奶糕或米糊,4至6个月添加蛋黄、肉末及碎菜等。

  5、注意饮食质量

  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配,不宜过多或过早喂给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初出生至3个月内婴儿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浆补充,无论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适当稀释,以利于消化和吸收;食欲不振时,不宜强制进食。

  6、增强体质

  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

  7、避免不良刺激

  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小儿腹泻。

2宝宝腹泻不能乱用药

  痢特灵,主要用来治疗由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细菌性肠炎等疾病。由此,人们也常常从字面上认为痢特灵是治疗痢疾拉肚子的灵药。

  婴儿腹泻是婴儿常发生的一种病症,发病率较高,一般为单纯性腹泻,多为消化不良所致。当婴儿的胃肠功能受外界影响,受凉、受热、生活料理不当或乳母的饮食失调等影响时,往往引起婴儿消化功能紊乱。或当母乳不足,喂牛奶或代乳品过量、浓度不当及乳母生病继续给婴儿喂乳时,也能引起婴儿肠道不适,发生呕吐、腹泻。

  对于婴儿腹泻的治疗,首先要查明病因。如果不是因为喂养不当造成的,可以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鞣酸蛋白、碱式碳酸铋等,腹泻婴儿使用这些药物后,能很快止泻。采取传统的敷脐疗法,即将多味中药研末后装入小布袋敷于婴儿肚脐上,疗效也很理想。如果婴儿腹泻是由于肠道异常发酵而引起,则可以应用乳酶生来治疗,通过乳酸菌的作用,抑制肠道异常菌群,从而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婴儿腹泻多数是单纯性腹泻,用治疗细菌性腹泻的痢特灵不但起不到预期治疗效果,反而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3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表现

  1.消化道症状

  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量增加,性质改变,便次每日3次以上,甚至10~20次/d,呈稀便、糊状便、水样便,少数患儿粘液脓血便。判断腹泻时粪便的硬度比次数更重要。如果便次增多而大便成形,不是腹泻。人乳喂养儿每天排便2~4次旱糊状,也不是腹泻。恶心、呕吐是常见的伴发症状,严重者呕吐咖啡样物,其他,腹痛、腹胀、食欲不振,严重者拒食。

  2.全身症状

  病情严重者全身症状明显,大多数有发热,体温38~40℃,少数高达40℃以上,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惊厥、甚至昏迷。随着全身症状加重,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肝、肾功能失调。

  3.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主要为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有时还有低钾血症,低钙血症。

  (1)脱水:一般表现为体重减轻,口渴不安,皮肤苍白或苍灰、弹性差,前卤和眼眶凹陷,粘膜干燥,眼泪减少,尿量减少。严重者可导致循环障碍。按脱水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1)轻度脱水:3%~5%体重或相当于30—50 ml/kg液体丢失,表现为精神稍差,烦躁,皮肤干燥,眼窝、前囟稍凹陷,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5%-10%体重或相当于50—100 ml/kg液体丢失,表现为精神委靡,干燥,弹性差,眼窝、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干燥,肢端冷,尿少。

  (3)重度脱水:超过10%体重或相当于100~120 ml/kg液体丢失,表现为精神极度委靡,表情冷漠,昏迷,休克,尿少甚至无尿。

  (2)代谢性酸中毒:脱水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呼吸深长呈叹息状,口唇樱红,严重者意识不清、新生儿及小婴儿呼吸代偿功能差,呼吸节律改变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嗜睡、面色苍白、拒食、衰弱等,应注意早期发现。

  (3)低钾血症:病程在1周以上时低钾血症相继出现。营养不良者出现较早且较重。在脱水未纠正前,因血液浓缩、尿少,血钾浓度可维持正常,此时很少出现低钾血症。输入不含钾的液体后,随着血液被稀释,才逐渐出现。血清钾低于3. 5mmol/L以下,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减低,腹胀,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心音低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昏迷、肠麻痹、呼吸肌麻痹、心率减慢、心律不齐、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可危及生命。心电图表现ST段下移,T波压低、平坦、双相、倒置,出现U波,P-R间期和Q-T间期延长。

  (4)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在脱水与酸中毒纠正后可出现低钙血症。表现烦躁,手足搐搦或惊厥。原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更易出现,少数患儿可出现低镁血症,表现为手足震颤,舞蹈病样不随意运动,易受刺激,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发生惊厥。

4婴儿腹泻可以吃什么

  1、伤食型:宝宝肚子胀,腹泻前哭闹不安的表现,大便酸臭味且有奶瓣,食欲不好,有些宝宝还有口臭。这种是秋季腹泻并伴有消化不良的宝宝。

  食疗方:

  苹果汤:取一个洗干净的苹果,连皮切成小块,加250ml水和少许食盐,一起放锅里煮,待水温后给宝宝当水喝。

  2、风寒型:宝宝大便稀,很多泡泡,颜色比较淡,宝宝有肠鸣声、肚子痛,或伴有发热。这种是秋季腹泻的早期。

  食疗方:

  (1)姜茶饮:取生姜10g、茶叶3g,一起加入适量水煮沸,加一点红糖,给宝宝当水喝。

  (2)糯米苍白术粥:取糯米30g、白术12g、苍术6g。先将糯米略炒一下,白术及苍术放水煮15分钟去渣取汁,这些汁加入糯米煮粥给宝宝吃。

  3、湿热型:宝宝大便呈蛋花汤样,有少量黏液。这是秋季腹泻最常见类型。

  食疗方:

  (1)乌梅葛根汤:取乌梅10个、葛根10g,加250ml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20分钟,滤去渣后加少量红糖,给宝宝分几次喝。

  (2)陈皮红枣汤:取12个炒成微焦的干红枣、陈皮10g,一起加水煮15分钟,水凉了给宝宝喝。

  4、脾虚型:宝宝腹泻时间比较久,食欲减少,面色萎黄,大便有奶瓣。常见于秋季腹泻后期不愈的宝宝。

  食疗方:

  (1)胡萝卜汤:取250g新鲜胡萝卜,洗干净,连皮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煮熟后,给宝宝喝汤。

  (2)扁豆薏米仁山药粥:取扁豆、山药、薏米仁、粳米各50g、60g、30g、50g。将扁豆炒熟,与山药、粳米、薏米仁、少量盐一起煮成粥给宝宝吃。

5中医推拿治疗腹泻

  1、治疗原则:调和脾胃,化湿止泻。

  2、手法处方:推脾经,推大肠,运内八卦,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3、方义:推脾经,推大肠,揉脐,摩腹——调和脾胃,助运化湿。运内八卦——调中理气,并能起调和及加强其他手法的作用。推上七节骨,揉龟尾——调中止泻。

  4、 加减治疗

  ⑴ 、伤食型:加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推脾经用补法,推大肠用清法以健脾消食,调腑止泻。

  ⑵ 、寒湿型:加推三关,揉外劳宫,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以健脾化湿,温中止泻。

  ⑶ 、湿热型(包括暑湿泻):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泻法以清热化湿,调腑止泻。

  ⑷ 、脾虚型:加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以健脾益气,固肠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