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骨科 >脊髓脊柱外科 >腰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久坐者的预防措施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办公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时久坐,而久坐者如前所述,是腰推间盘突出症的高危人群,这些久坐的工作者们究竟如何才能远离腰推间盘突出症呢?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目录 腰椎间盘突出是怎么引起的 腰椎间盘突出久坐者的预防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时期应注意什么 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患者的锻炼禁忌有哪些

1腰椎间盘突出是怎么引起的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

  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2.损伤

  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4.遗传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有色人种本症发病率低。

  5.腰骶先天异常

  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查看详情>>

2腰椎间盘突出久坐者的预防措施

  1、研究发现办公室白领中稚患腰稚间盘突出症的人很多都存在办公室的坐具不合适的情况,实际上选择合适的坐具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坐具的高低必须与本人的身高比例适中,最好能有一定后倾角的靠背,整个座持的曲线应符合人体的生理曲线,材质应选择硬质或偏硬,建议不要久坐沙发,办工伏案工作时坐具与办公桌的距离及高度应与自身身体相适应,不应太高也不应太低,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腰推及周围肌肉的劳损。

  2、伏案工作持续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因为长时间固定于某种姿势容易导致腰背肌出现疲劳而加重症状,工作间隙应当注意经常调整身体的姿势,每隔一段时间都应站起来活动活动腰部,进行腰背肌的前屈、后伸、旋转运动,以防止肌肉持续某一姿势后的劳损、痉挛。

  3、应注意保暖,防止腰部受寒受潮,特别是在办公室里都会装有空调,过低的温度和过于潮湿的环境会是腰背肌肉痉孪,血液循环差,不利于腰推的保护。

  4、平时加强腰背肌的保护和锻炼。对办公族来说平时主要从事脑力劳动,体力活动的时间是很少的,应当加强平时的锻炼,增强体质,多参加体育锻炼如游泳、跑步等。另外可以刻意进行一些针对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比如“燕飞”、“鱼跃”等动作的训练,以加强腰部的力量和稳定性,远离腰推间盘突出症。

3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时期应注意什么

  一: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

  二: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护腰带),加强腰背部的保护,同时有利了腰椎病的恢复 。

  三:平时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板…),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

  四:平时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五: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

  六:平时的饮食上,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也含有丰富的钙,经常吃,也有利于钙的补充,,注意营养结构 。

4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有哪些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有此症状,包括椎体型者在内。

  2、下肢放射痛:80%以上病例出现此症,其中后型者可达95%以上。

  3、肢体麻木:多与前者伴发,单纯表现为麻木而无疼痛者仅占5%左右。此主要是脊神经根内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受刺激之故。其范围与部位取决于受累神经根序列数。

  4、肢体冷感:有少数病例(约5%~10%)自觉肢体发冷、发凉,主要是由于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之故。临床上常可发现手术后当天患者主诉肢体发热的病例,与此为同一机制。

  5、间歇性跛行:其产生机制及临床表现与腰椎椎管狭窄者相似,主要原因是在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基础;对于伴有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矢状径狭小者,脱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的狭窄程度,以致易诱发本症状。

  6、肌肉麻痹:因腰椎间盘突(脱)出症造成瘫痪者十分罕见,而多系因根性受损致使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该肌失去功能。临床上以腰5脊神经所支配的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及姆长伸肌等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症为多见,其次为股四头肌(腰3~4脊神经支配)和腓肠肌(骶1脊神经支配)等。

  7、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髓核突(脱)出症者,因此临床上少见。其主要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阳痿(男性),以及双下肢坐骨神经受累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8、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当腰2、3、4神经根受累时,则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另外,尚有部分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可出现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有腰3~4椎间盘突出者,有1/3的有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其在腰4~5与腰5~骶1间隙椎间盘突出者的出现率基本相等。此种疼痛多为牵涉痛。

  9、患肢皮温较低:与肢体冷感相似,亦因患肢疼痛,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性血管收缩。或是由于激惹了椎旁的交感神经纤维,引发坐骨神经痛并小腿及足趾皮温降低,尤以足趾为著。此种皮温减低的现象,在骶1神经根受压者较腰5神经根受压者更为明显。反之,髓核摘除术后,肢体即出现发热感。

  10、其他:视受压脊神经根的部位与受压程度、邻近组织的受累范围及其他因素不同,尚可能出现某些少见的症状,如肢体多汗、肿胀、骶尾部痛及膝部放射痛等多种症状。

查看详情>>

5腰椎间盘突患者的锻炼禁忌有哪些

  1、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的锻炼要慎重

  原则上来讲,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停止所有活动,实施绝对性卧床休息,而且最好睡硬板床,并接受合适的治疗。当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过后,或症 状已经缓解,可适当参加体育运动,但要缓慢地进行运动并适当控制活动量,最好向医生咨询。腰椎间盘突出的锻炼需要循序渐进,切忌突然地、剧烈地运动,以避 免造成腰部扭伤。初期应选择腰部活动和负荷量相对较少的运动项目,并在运动时采取佩带宽腰带或腰围等保护措施。

  2、腰椎间盘突出的锻炼方式应正确

  腰椎间盘突出的锻炼方式是有选择性的,临床研究证实,游泳运动更适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但需要注意的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进行游泳锻炼时,应选 择合适的姿势,而且水温不宜过低,游泳前要做足准备活动,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腰部劳累。当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加重时,患者应停止活动进行休息,待症状 好转后再进行体育运动,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好转,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3、腰椎间盘突出的锻炼注意事项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不宜参加爬山、举重等剧烈运动,平时也不要拎重物、搬重物,以免腰部用力不慎,造成腰部扭伤。麦瑞专家表示,很多人在搬起重物时,往往会直接弯下腰,双腿不屈,膝盖也不动,这样会将所有的负荷施加在腰椎,很容易造成关节囊、肌肉、韧带的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