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多动症

抽动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孩子患上了抽动症后,身体有的什么不好感觉,其对孩子的危害有什么呢,家长们不知道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就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疾病不能及时帮助孩子治疗,因此,本文接下来就对儿童抽动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 儿童抽动症发病原因有哪些 抽动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抽动症并发症 抽动症治疗 小儿抽动症的饮食宜忌

1儿童抽动症发病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病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者较为多见,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躯体因素 起始往往由于局部激惹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或倒睫刺激引起眨眼;或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当局部疾病原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

  3、精神因素:惊吓情绪激动、忧伤、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性的动画片等。这些都对正处于发展期的儿童有一定的影响,造成儿童不同于其他小朋友的心理,长期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小孩发生异常反应。

2抽动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秽语特点

  有部分病例以多发性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首发症状,或发声抽动在运动抽动发作之后1~2年后出现;或单一发声抽动为首发症状,如无音节的喊叫,各式各样的动物叫声、清嗓声,或发出无意义的字句声,或不适当的语句,往往是重复刻板地秽语,至少有30%出现秽语症。

  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重复的肌肉抽动

  起始抽动症状比较轻,通常以眼、面肌开始抽动,而后抽动症状逐渐加重,牵涉部位更广,从头部发展到颈、肩、上肢、躯于及下肢,形成多部位的抽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能出现各种难以克制的、形态异常的运动抽动:比如刺戳动作、脚踢、下蹲、走路旋转等。

  模仿动作和言

  部分患儿出现模仿动作、重复言语、强迫动作或其他异常的行为,等等。

  在发现了儿童抽动症的症状后,家长对于抽动症的诊断标准也应有所了解,具体的诊断标准如下:

  起病于21岁以前,大多数在2—15岁之间。

  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抽动,影响多组肌肉。

  多种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同时出现于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必须同时存在。

  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

  症状的强度在数周或数月内有变化。

  抽动一日发作多次,几乎日日如此。病程超过1年以上,且在同1年之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以上。

  排除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肌阵挛发作、药源性不自主运动及其他锥体外系病变。

3抽动症并发症

  并发症

  多动症小儿多动症

  抽动症并发症包括:多动症。

  有些抽动症患者会出现抽动症并伴有多动症,其表现除肢体抽动,面部抽动,声音抽动外,还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涣散、多动、冲动、成绩下降等情况,这些都是抽动症并伴有多动症的表现。

  抽动症的并发症表现为强迫症。

  抽动症患者常伴有强迫症,抽动症主要表现在身体上的抽动,而强迫症主要在于无法控制自己的精神,从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两者并发可能会表现为:明知不对而欲罢不能,始终无法摆脱,有时很痛苦,会出现自残行为,如咬舌、咬破手指、损伤皮肤、毁容等,常留下感染或疤痕,甚至流露出不想活下去的念头,对此务必高度警惕,防止意外。

  抽动症的并发症还表现为品行障碍。

  对于抽动症并发品行障碍的现象,一些抽动症患者家长以及亲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批评教育,甚至进行打骂等都会引起抽动症患者的品行障碍,病情的加重,进而导致患儿的反社会倾向,造成无法估计的反社会行为。

4抽动症治疗

  抽动症西医治疗

  西医、中医都开展了针对抽动症的治疗,传统治疗以精神类药物、中药药物为主。精神类药物虽能暂时控制症状,但副作用相当大,如食欲减退、失眠、头痛、腹痛等,长期服用还易产生药物依赖,影响儿童正常发育,形成长不高、记忆障碍、人格改变和精神综合症;中药虽相对安全,但疗效仍不确切,常以补药为主,容易导致儿童过早性发育。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西医:

  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均为控制症状,进行病因治疗的尚无报道。神经阻滞多巴胺受体,从而控制抽搐等症状,其中最常用的药物是氟哌啶醇、泰必利。但其相应副作用较明显,如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动作缓慢、肌张力增强、张口困难等,严重者可影响继续治疗,同时服用安坦可减少副作用。吩噻嗪类药物如奋乃静疗效亦可,有人认为症状控制及病情稳定方面不如前两药。抑制多巴胺合成及消耗多巴胺作用的药物四苯嗪在部分病人亦有较好效果,但副作用也很明显。

  西药作用于神经递质及受体,控制症状较快,因药理作用无选择性,在控制症状的同时亦有明显控制正常肌群的副作用。部分病人因副作用突出或无法抵消,只好中断治疗,影响了本病的治疗和预后。目前除了药物治疗抽动症外还有物理治疗的方法,一种是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另一种是经颅磁电刺激术(TMES),这种方法是通过安装分离型脑起搏器来完成的,它是通过磁场和微电流刺激大脑,能够直接调节大脑分泌一系列有助于改善多动症和抽动症症状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如内啡肽、已酰胆碱,这些激素参与调节人体多项生理和心理活动,能够全面改善多动和抽动症患儿情绪不稳、易激惹、活动过度等表现。

  生物医学治疗

  中国已经把儿童健康和成才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所以,生物医学的“绿色--微创--非侵害性”首先应用于与民族未来息息相关的儿童医院,比如北京儿童医院等国内知名的专业研究儿童疑难杂症的医学机构已经全面引进生物医学技术,通过 肝、肾排泄从而增加肝、肾功能的损害,部分治疗中的兴奋剂、抗精神类处方影响儿童骨骼发育的伤害,使“绿色医疗”的理念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国内部分知名儿童医院的生物医学临床应用,表明中国的儿童的健康保护事业和儿童疑难病的治疗已经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

  行为疗法治疗抽动症

  用行为疗法的习惯颠倒训练法对控制抽动是有效的。习惯颠倒训练是利用对抗反应来阻止抽动。例如,对于抽动累及前臂伸肌的患者,每次当他意识到要发作抽动时,训练他收缩相应肌肉,这种操作是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防止和阻断抽动,从10例一组的研究看,结果抽动的频度减少93%。由于病例较少,其结果仅供参考。行为疗法对抽动-秽语综合征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又无药物的副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配合应用。

  抽动症中医治疗

  按摩法治疗抽动症

  治疗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双侧内关、神门、灵道、风池、太阳、率谷各1分钟;推小天心,清心经、肝经各300次,分推坎宫10次。用上法治疗21次,睡眠恢复正常。症状好转,继续治疗10次,基本恢复正常。3例随访4个月,无复发。

5小儿抽动症的饮食宜忌

  1、抽动症小儿忌

  有些食物抽动症儿童是不太适合吃的,家长需要注意。抽动症小儿不宜常食煎炸类食品如方便面、涮羊肉、烤羊肉串等,也不宜多吃油腻香甜类食物和生冷食品。煎炸类食品易伤阴动火,方便面类食品所含添加剂、防腐剂有损于大脑功能,肥甘厚味易酿生痰浊,生冷食品易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失常。均对病情不利,故应忌之。另外,饮料中也含有损害大脑功能的物质,不宜常喝,尤其是不能代替水天天饮用。

  2、抽动症小儿宜

  (1)动物脑子及骨髓:蒸煮均可,常吃可益肾填髓,提高注意力及记忆力。

  (2)鲜鱼清蒸(尤其是海鱼):鱼类含有许多有益于智力开发的物质,清蒸食用,成分破坏少,有益智作用。

  (3)莲子百合粥:莲子百合两药加粳米共煮成粥,每天早晨吃一次,有补肾脾、按心神之功。

  (4)茯苓山药粥:茯苓粉与鲜山药共煮加玉米面适量熬成粥,可健脾助运,以消痰湿。

  (5)牛奶与含水和维生素多的天然食品:最适合患儿的日常食用。

疾病百科 | 抽动症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温馨提示: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etes),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较女性多,比例为(3-4): 1。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儿童人群 常见症状:摇头转颈 、躯体或颜面某一局部的连续性抽动 、行走后小腿肌肉痉挛[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