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慢性病,一般来说起病是比较缓慢的,可能得发病一段时期后才会感觉得到,但是治愈的话是很繁琐的,也就是说治病的过程会比较长,比较难好。儿童股骨头坏死是源于关节的病变,导致骨骼发生变化,会令孩子感到疼痛,而且活动越剧烈疼痛程度越大。儿童股骨头坏死有什么症状呢?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股骨头坏死吃什么好
1、主食需搭配适宜,股骨头坏死主食应以米、面、杂粮为主,但要注意做到品种多样,粗细搭配适宜。
2、不宜吃辛辣食物。股骨头坏死患者不宜吃辛辣食物,不过量饮酒、戒烟,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3、减少甘厚味食物。股骨头坏死如果肥甘厚味吃的过多,活动量又少,使体内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反而不利于股骨头的修复。
4、减少酒类的摄入。股骨头坏死饮白酒、啤酒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只有饮用少量的葡萄酒有软化血管作用,骨关节病患者在刚饮酒后会觉得症状减轻,这是因为饮酒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而酒性过后症状会加重,长期依赖饮酒止痛,对人体危害更大,特别是股骨坏死患者必须戒酒。
5、多食含钙的食物。多吃一些含钙高的食物,注意钙质的补充:股骨头坏死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的矿物质含量,即钙质含量的变化。故每日给予充足的钙质,可以弥补骨骼中矿物质成分的丢失。
2儿童股骨头坏死有什么症状呢
儿童股骨头坏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有间歇性跛行与膝、髋关节疼痛,疼痛常向大腿内侧和膝部放射,疼痛可随活动而加重,休息后缓解。部分病例早期症状轻微或无症状,部分病例有外伤史,伤后可急性发作,疼痛跛行明显。在膝关节痛时,用手按压髋关节周围时有压痛点。让小儿平卧位,将患肢往上抬,达不到45度髋关节有疼痛感。做“4”字实验:将患肢4字型搭于健侧大腿上,膝盖往下压,压时髋关节有疼痛感。晚期症状逐渐缓解、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或残留外展和内旋活动受限,大粗隆突出,有时出现髋部屈曲或内收肌挛缩,大腿和小腿常有肌萎缩,肢体缩短等畸形。
早期病变限于髋关节四周的软组织,关节囊阴影胀大,软组织增厚,关节间隙增宽,邻近骺板下方的干骺部因充血而脱钙。
缺血性坏死期股骨头骨化中心密度增厚,致密区内出现多个囊性变,骨骺化骨,核变扁。
再生修复期股骨头骨化,核进一步变扁,有碎裂或透亮区。
愈合期股骨头外形或恢复正常,或呈扁平,有半脱位,股骨颈短而宽,即扁平髋,成年可出现退行性关节炎。
3小儿骨矫形可以用哪些方法治疗
1.婴儿型:生后4年为本症的发展阶段,此后畸形进展缓慢或数年内保持原状。从9岁起到发育成熟这段期间,凡未治疗的病例,小儿骨矫形的病情逐渐加重。
治疗方法取决于小儿骨矫形患病的程度和病儿的年龄。2~3岁X线片有Ⅰ~Ⅱ期改变者,可使用膝踝足支具,也可用高帮靴加纵弓支持,楔形垫高外侧鞋底0.3cm,对内翻畸形及胫骨近端内侧生长紊乱有肯定的疗效。一般需佩带1~2年,直至X线片上骨性改变完全恢复。单侧发病者其疗效远比双侧发病者好。如畸形有所纠正,则继续用保守治疗。但连续X线照片发现畸形有发展,则应考虑手术矫正。年龄超过3岁或X线片呈Ⅲ期改变者不适宜支具治疗。
手术治疗旨在矫正下肢异常负重力线,从而为胫骨近端内侧恢复生长潜力创造条件。4岁前手术效果好。对大龄儿或病变在Ⅲ期以上者,还需纠正胫骨近端内侧骺板或关节面的骨性变化。胫腓骨截骨后,外翻矫形要充分,外移下肢力轴使之通过膝关节中心。小儿骨矫形术后需定期复查X线片,畸形复发可能系内侧骺板生长缓慢或有骨桥约束,可分别行胫骨近端外侧锔钉生长阻滞及骨桥切除术。严重内翻畸形者,往往有胫骨平台内侧部分塌陷,韧带松弛和继发性股骨远端外翻成角。治疗包括胫骨平台内侧部分截骨抬高,胫骨外翻截骨,股骨内翻截骨及胫骨外侧骺阻滞等。
2.少年型:小儿骨矫形可以用哪些方法治疗?治疗目标是重建下肢正常的解剖轴和负重线,单侧畸形者要同时纠正下肢不等长。对这种小儿骨矫形,治疗以截小儿骨矫形为主,如骨骼仍处于生长阶段,除做胫骨截骨术之外,还应附加胫骨近端骺板外侧部分和腓骨上端骺板的骺融合术。如日后患肢有明显发育落后,还可再做健侧胫腓近端骺板融合术。开口的楔形切骨,当中充填髂骨块,可稍过度矫正,也可增加患肢的长度。
如生长不对称致小儿骨矫形复发,可再次手术矫正之。后者的优点是可避免健侧下肢骺融合术。对延误诊断,骺板内侧已经过早融合的病儿,膝关节外侧韧带定有明显松弛,胫骨上端的内髁也会明显倾斜。首先植骨垫高胫骨内髁,随后再做胫骨截骨术和胫骨上外侧骺板和腓骨上端骺板融合术。小儿骨矫形截骨后,即可以采用立刻矫形内固定,也可通过单臂或环形外固定器来逐渐矫形。
4外伤与激素类药物会引发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指因各种原因引发股骨头的微循环障碍,导致股骨头有活力的骨细胞的死亡。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股骨头骨质空洞的形成,甚至碎裂、塌陷、髋臼边缘骨质增生等病理改变。虽然病因不同,但其共同的病理表现是股骨头缺血,比较一致公认的理论是血液供应受阻。
1、外伤。股骨颈骨折、扭伤、摔伤、髋关节脱位、髋臼发育不全容易发生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一般在75%-95%,骨折手术后大部分均可发生骨坏死。髋部损伤(包括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转子骨折等)直接影响局部的血运供给,尤其是股骨头的供血不足,而致股骨头坏死。髋关节脱位合并骨折,坏死率高达90%。如超过24小时未整复的骨折脱位,股骨头会100%发生坏死。
2、激素类药物。长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如:强的松、地塞米松之类),均可造成骨质疏松、动脉血管阻塞,使骨细胞、骨髓细胞逐渐发生坏死。
5股骨头坏死的术后护理
1、早期肌肉锻炼
手术后1~3周内即可进行。锻炼方法是在膝关节静止的情况下,用力收缩和放松大腿前群的肌肉,主要是股四头肌。将下肢平放于床上,伸直膝关节,足跟用力下蹬使足背伸,每次持续3~10秒,重复10~20次,每天2~3次。同时,用力使踝关节背伸,做跖屈及伸屈足趾活动。
2、髋、膝关节活动
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后如何保健?手术后4~6周,可以借助关节练习器械被动活动髋、膝关节,范围由小到大。亦可主动进行髋、膝关节功能锻炼。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患者参考,可选其一进行:
直腿抬高法: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仰卧位直腿抬高,健侧卧位患腿直腿外展,俯卧位患肢直腿后伸,患肢抬起后维持5~10秒,然后复原。依据病人的耐受情况重复10~20次,每天进行2~3次。
下蹲练习:下床前先做膝关节伸屈活动10~20分钟,下床时,健肢不随重,两手扶床栏,做下蹲交替动作。每次练习10~20次,每天进行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