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神经内科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发病率约为2.0/10万人年,亦有报道为每年6-20/10万人。还可见因脑实质内,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目录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 如何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饮食 蛛网膜下腔出血会引发什么疾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1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

  确诊SAH之后,应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一旦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尽快准备实施开颅夹闭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SAH治疗目的主要是防治再出血、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一般处理及对症处理

  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变化,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安静卧床,避免激动及用力,保持大便通畅,可对症应用镇静镇咳及抗癫痫类药物。

  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液体入量,防治低钠血症。临床常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也可酌情选用白蛋白。当伴有较大的脑内血肿时,可手术清除血肿以降低颅内压抢救生命。

  防治再出血

  (1)安静休息,绝对卧床4-6周;(2)控制血压,患者可能因为剧痛导致血压升高,注意去除疼痛等诱因。(3)应用抗纤溶药物,以防动脉瘤周围血块溶解引起再出血,常用药物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等;(4)外科手术消除动脉瘤是防止动脉瘤性SAH再出血最好的办法。

  防治脑血管痉挛

  (1)维持血容量和血压,必要时予胶体液扩容、多巴胺静滴,3H疗法(高血容量、升高血压、血液稀释)在国外较多用于治疗SAH后脑血管痉挛。(2)早期使用尼莫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3)早期手术去除动脉瘤、移除血凝块。

  防治脑积水

  (1)予乙酰唑胺抑制脑脊液分泌,或应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药。(2)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行脑脊液分流术:脑室-心房或脑室-腹腔分流术,以免加重脑损害。

2如何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和血管畸形。一旦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应及时在当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或转送医院抢救治疗。

  1、及时清理患者口中的呕吐物,以免误吸入气道;

  2、尽量让病人保持头高侧侧卧位,避免舌根后坠阻碍通气;

  3、转运前应给予脱水、降压等治疗;

  4、尽量避免长途转送,选就近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治疗;

  5、运送过程中尽量避免震动;

  7、转送病人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8、有随时进行抢救的基本设施。

  9、不论是手术治疗或是内科治疗后,一定要预防再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是避免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控制血压,另外对可引起出血其他高危因素,如糖尿病、心脏病、肥胖、高血脂、吸烟、过度饮酒等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应及时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调整和控制饮食,保持积极愉快乐观的生活态度,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都有一定的价值。

  10、与病因、年龄、动脉瘤部位及瘤体大小、出血量、血压增高及波动、合并症和及时手术治疗等有关。

  11、发病时意识模糊或昏迷、高龄、收缩压高、出血量大、大脑前动脉或椎基底动脉较大动脉瘤预后差,半数存活遗留永久脑损害,常见认知障碍。

  12、做好心理护理,为了使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室内应保持安静、避光;应避免一切精神刺激,禁止同患者叙述容易引起激动、忧伤、恐惧内容的事情;更应稳定家属的情绪,切忌由于家屑的突然疏远或过分紧张、关怀而引起患者悄绪的波动。病愈出院前应早做思想准备,不可突然通知,以免过度的兴奋、激动而致复发。

  13、保持大便通畅,对防止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十分重要。因便秘所致腹胀及直肠充气可使用肌升高,反射性影响心率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同时用力诽便可因腔压增高致脑压增高,增加再出血的机会。

  温馨提示:中青年人要提高防病意识,养成戒烟忌酒、均衡膳食、规律起居、大便通畅等良好生活习惯,平时要劳逸结合、适量运动,保持平和心态,并积极治疗高血压等原有疾病。对疑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条件者可首选颅脑CT检查,CT扫描不能确诊者可行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时,患者应尽量避免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并及早到正规医院就医。

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饮食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和脑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SAH。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为继发性SAH。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饮食宜忌:

  1、宜酸奶、蘑菇汤、海带汤、黄花鱼汤;忌酒、辛辣、燥热、刺激性食物。控制高脂肪饮食及低纤维食物;尽量少吃油炸,熏烤及腌制食物 。

  2、高血压需要低盐饮食,就是说炒菜和做汤要少放盐,少吃咸菜、酱油、咸饼干等。可以吃瘦肉、鱼类、鸡肉、牛肉、牛奶(选择低脂奶),这些都是高蛋白食物,但是要控制食用量。不吃肥肉、鱼籽、动物肝脏、油炸食品等含脂肪高食物,蔬菜和水果含的纤维素都很高,都可以吃,水果可以选择低糖的。

  蛛网膜下腔出血食疗方:

  1、香菇豆腐汤:香菇60克,豆腐100克,紫菜30克,盐、香油少许,加水适量,用文火煎煮成汤,每日1次服用,可连用15天- 30天。

  2、双耳海参汤:黑木耳、银耳各20克,海参30克(鲜品)加蜂蜜适量熬成汤服用,每日1次,连用30天。

  3、黑豆元胡粥:黑豆、小米各100克,元胡粉15克,苏木、鸡血藤、生黄芪各1 0克。黑豆加水适量煮成半熟,再将苏木、鸡血藤、生黄芪煮后滤出药液,与小米、元胡粉加水同煮成粥后,加入适量蜂蜜搅匀即可。每日l剂分两次服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日常保健注意事项:

  1、再次出血,当病人在出血后,症状逐渐好转,头痛减轻,颈项也软些不再恶心呕吐,神志也清爽时,突然上述症状又出现,特别是继于病人起坐、咳嗽、解大便或情绪激动之后,要警惕再出血。此时医师如提出再作腰穿,要配合。再出血的发生时间多在第一次出血后的2~3天,以第二周为高峰,一个月后则机会很少了。再出血的危害性是使病死率成倍增高。

  2、动脉痉挛,即脑内某一动脉或动脉的某一段发生痉挛。严重时出现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缺血直至梗塞。由于不同动脉供应区的脑组织功能不同,病人或出现偏瘫,或出现意识模类似,或出现某些精神异常。痉挛的发生与红细胞在蛛网膜下腔溶血后释放出某些血管活性物质有关。因此当患者病情再次恶化地,要区别是由于再出血还是痉挛。此时脑脊液中红细胞已减少或消失,若作动脉造影,可见痉挛血管及痉挛段,苦行穿颅多普勒检查,可有同样发现。然而治疗十分棘手。

  3、急性脑积水,它甚至可见于临床已恢复常态后,突然或逐渐出现头痛,反应退钝,行走不稳,尿失禁,甚至昏睡到昏迷。此是由于出血,血液中的一些有形成分堵塞脑脊液通道,使脑脊液从脑室外流不畅引起。如完全堵塞,则急性起病,很快发展直至死亡。此时复查脑脊液可正常,但CT或MR可见脑室扩大。紧急措施,可行开颅或脑室穿刺减压,进而要做短路手术。

4蛛网膜下腔出血会引发什么疾病

  1.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重要及严重的并发症,是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数小时至7天以内的急性或亚急性脑室扩大所致的脑积水。脑室系统充满血液是急性脑室扩张的先决条件,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而导致颅内压急骤升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提示预后不良。如在早期发现双侧侧脑室扩张、腰穿压力可以不高,提示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应立即行脑室引流,有时可转危为安。

  急性脑积水除了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外,常有意识障碍加重等颅内高压表现。尤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天内逐渐出现昏迷、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病情恶化。

  2.正常颅压脑积水(normal pressure hydroencephalus,NPH) 是指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几周或几年后出现脑室扩大,是因多种原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又称隐匿性脑积水、低压力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或脑积水性痴呆。

  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发病机制是凡能在脑室系统以外,即在脑基底诸池或大脑凸面处阻碍脑脊液正常流向上矢状窦者,均可引起正常颅压脑积水。正常颅压脑积水的三大主征为精神障碍、步态异常和尿失禁。还可出现性格改变、癫痫、锥体外系症状、强握反射、吸吮反射等。晚期双下肢发生中枢性瘫痪。

查看详情>>

5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还是挺多的,下面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我们也是可以很好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所以大家也是要来了解一下的。

  1.高容、高压、血液稀释疗法

  通常称为“3H”疗法,是目前常用治疗CVS的主要方法之一,等容液稀释可增加心输出量,从而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2. 手术和介入治疗

  为避免SAH继发CVS,建议早期进行病因治疗,如手术夹闭动脉瘤和畸形血管切除等,且术中将血块清除,可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目前介入疗法亦日趋成熟,据研究介入疗法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与手术后相似。

  3.脑脊液引流

  脑脊液引流对SAH继发CVS有肯定的疗效,可以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红细胞崩解产物以及缩血管活性物质,解除对蛛网膜颗粒的封闭状态,能有效预防血管痉挛的发生,并缓解痉挛程度。常用方法有下列几种:腰穿放去血性脑脊液;腰穿脑脊液生理盐水置换术;脑池或脑室脑脊液持续引流;脑脊液引流+尿激酶或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注入。

  4.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向体细胞内导入一种新的基因物质,现在也可以应用反义核苷酸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有大量研究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来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上面介绍的这些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比较高级的治疗方法就是基因治疗方法了,但是这也是最难的治疗方法,而且这大多数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预防的一种方法,所以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好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