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是由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胆囊功能异常,约25%的患者存在细菌感染,其发病基础是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根据胆囊内是否存在结石,分为结石性胆囊炎与非结石性胆囊炎。非结石性胆囊炎是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胆盐与胰酶引起的慢性胆囊炎。那么慢性胆囊炎的推拿疗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目录
1胆囊炎发病原因
依炎症程度分为:
1.单纯性胆囊炎可见胆囊壁充血,粘膜水肿,上皮脱落,白细胞浸润,胆囊与周围并无粘连,解剖关系清楚,易于手术操作。属炎症早期,可吸收痊愈。
2.化脓性胆囊炎胆囊明显肿大、充血水肿、肥厚,表面可附有纤维素性脓性分泌物,炎症已波及胆囊各层,多量中性多核细胞浸润,有片状出血灶,粘膜发生溃疡,胆囊腔内充满脓液,并可随胆汁流入胆总管,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造成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并发症。此时胆囊与周围粘连严重,解剖关系不清,手术难度较大,出血亦多。
3.坏疽性胆囊炎胆囊过分肿大,导致胆囊血运障碍,胆囊壁有散在出血、灶性坏死,小脓肿形成,或全层坏死,呈坏疽改变。
4.胆囊穿孔在(3)的基础上,胆囊底或颈部出现穿孔,常在发病后三天发生,其发生率约6~12%,穿孔后可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膈下感染、内或外胆瘘、肝脓肿等,但多被大网膜及周围脏器包裹,形成胆囊周围脓肿,呈现局限性腹膜炎征象。此时手术甚为困难,不得不行胆囊造瘘术。
2慢性胆囊炎的推拿疗法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大多为慢性胆石性胆囊炎,少数为慢性非胆石性胆囊炎,属祖国医学中的胁痛范畴,其病因病机在于情志失调,或湿热内郁,或外伤久病,或阴血亏虚,以致肝络不和,疏泄不利或络脉失养。
临床表现为轻重不一的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持续性钝痛或右肩胛区疼痛,进油煎或脂肪类食物后可加剧。
肝郁气滞者兼嗳气吞酸,肠鸣,矢气频多,每因情志因素诱发或加重;脾虚湿阻者兼形体肥胖,神疲气短,大便溏薄,每因嗜食肥甘厚味诱发或加重等;胃虚食滞者兼纳食无味,食后饱胀,嗳气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症状减轻,大便臭秽等。
按摩能疏肝理气,或健脾化湿、疏利气机,或消食导滞、疏理肝胆,治疗各型慢性胆囊炎。
肝郁气滞
(1)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擦法擦两胁肋2分钟;再用拇指指端按压章门、期门、胆囊穴、足三里穴各1分钟。
(2)取左侧卧位,左腿伸直,右腿屈曲,家人站其背后,用双手提拿右季肋2分钟。
(3)取俯卧位,家人用拇指指端按压肝俞、胆俞、膈俞及背部阿是穴各2分钟。
脾虚湿阻
(1)取仰卧位,家人用手掌快速推抚右胁肋部1分钟;再用双手掌相叠逆时针按上腹部30下;最后用拇指指端压梁门、章门、胆囊穴、足三里、丰隆穴各1分钟。
(2)取左侧位,依肝郁气滞按摩疗法操作。
(3)取俯卧法,家人用拇指指端按压肝俞、胆俞、脾俞、三焦俞及背部阿是穴各1分钟。
胃虚食滞
(1)取仰卧位,家人用手掌按揉腹部2分钟;再用拇指指端按压天枢、梁门、京门、期门、足三里、胆囊穴、手三里穴各1分钟。
(2)取左侧位,依肝郁气滞型按摩疗法操作。
(3)取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膈俞及背部阿是穴各1分钟。
3慢性胆囊炎患者吃什么食物好
胆囊炎患者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消化不良,所以要想治疗好胆囊炎,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调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吃对了食物,就会对病情起到一定的好转作用。那么,慢性胆囊炎患者在饮食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下。
(一)禁忌
1.避免过度劳累;
2.避免情志刺激;
3.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
4.忌食辣椒、咖喱、芥菜等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忌酒及咖啡、浓茶;
5.忌用熘、炸、煎等方法烹调食物。高温油脂中含有丙烯醛裂解产物,可刺激胆道,引起胆道痉挛急性发作。
(二)宜食
1.可食清淡、流质
饮食或低脂、低胆固醇、高糖类饮食。限制动物性脂肪,可补充适量植物油(具有利胆作用)。控制动物肝、肾、脑或鱼子等食物的摄人。适量增加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的摄入比例。
2.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e等。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供给。绿叶蔬菜可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和适量纤维素,更应保证。酸奶、山楂、糙米等食物也对患者有利。
3.食用适量膳食纤维,可刺激肠蠕动,预防胆囊炎发作。
4.大量摄入水分有利于胆汁稀释,每日可饮入1500~2000毫升。
5.少量多餐,可反复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出,达到引流的目的。
6.合理烹调,宜采用煮、软烧、卤、蒸、烩、炖、焖等烹调方法。
4慢性胆囊炎的护理
1.健康史
胆囊炎与胆囊结石互为因果,下面几个方面的因素均可引起胆囊炎。
(1)胆囊梗阻 胆囊结石或胆囊颈结石或蛔虫等阻塞或嵌顿,造成胆汁滞留、浓缩,产生化学刺激损伤胆囊壁,同时,结石和蛔虫可直接引起机械性胆囊损伤。梗阻的胆囊内压力增高,引起胆囊壁黏膜缺血,又进一步加重胆囊壁的损伤。
(2)细菌感染 细菌大多数可通过胆道逆行进入胆囊,也可自血液经门静脉入肝后随胆汁顺行入胆囊。致病菌以大肠杆菌多见,其次有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克雷伯氏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等。
2.身心状态
(1)腹痛 右上腹剧烈绞痛,系由于胆囊收缩试图克服胆囊管梗阻所致。常在进食油腻食物或饱餐后数小时工作。疼痛常常放射到右肩或后背部,持续性并发性加重。若炎症侵及时性浆膜、刺激腹膜,病人在深呼吸时疼痛亦加剧。
(2)恶心、呕吐 约85%-90%合并恶心,但呕吐一般不常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结石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压迫并刺激Oddi括约肌、胆总管突然扩张时,可出现频繁和严重的呕吐。
(3)寒战、发热 一般早期无寒战、发热,如合并有胆囊炎或胆囊积脓、坏死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时可出现。
(4)右上腹局部压痛和肌紧张 胆囊周围有炎性渗出或脓肿形成时,压痛范围增大。
(5)Murphy征阳性 检查者以左手掌平放于病人右肋下部,以拇指指腹置于右肋下胆囊区,嘱病人缓慢深吸气,此时因肝下移可引起胆囊区触痛,病人会突然屏住呼吸。
(二)护理措施
1.减轻焦虑 评估焦虑的程度,确定焦虑的原因,护士主动、热情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与护士、同室的病友,与其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病人的情况,了解其焦虑的原因,予以同情和安慰。针对引起焦虑的因素,有的放矢地干预,如详细、准确地向病人解释疾病的过程、治疗方案、手术和麻醉的方式、手术的预后情况,以消除病人对这些问题的焦虑和压力。如果是疼痛引起,应告诉并向病人示范减轻疼痛的方法与技巧,必要时使用止痛剂。帮助病人解除或减轻身体不适,如呕吐、瘙痒,给予适当的药物。鼓励病人将焦虑说出来,将疑问提出来,并予及时、恰当的解释。鼓励与同室病友交流,增强自信心。加强与家属、朋友的联系,激发他们对病人身心、护理的责任感,多给予病人关心照顾,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2.减轻疼痛与促进舒适 评估疼痛的放松、性质、持续时间、有无放射痛及其诱因,观察腹部体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疼痛及腹部情况的变化。如果疼痛持续并发阵发性加剧、腹膜刺激征明显、体温升高、脉搏增快,应警惕胆囊穿孔并作好紧急手术准备。禁食,胃肠减压,按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剂,并观察和记录止痛药的疗效。禁用吗啡,阿托品可减轻Oddi括约肌收缩,减轻疼痛。指导病人减轻疼痛的方法:如翻身、移动或咳嗽时,用小枕头或手按压疼痛部位;术前采用胸膝卧位,术后可采用半坐卧位,减轻腹肌张力,缓解疼痛;听听音乐,与人交谈分散注意力等等。
5得了慢性胆囊炎有哪些危害
胆囊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肠阻塞,肝炎或血液感染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大家一定要对胆囊炎特别留心。
专家告诉我们,胆囊炎患者如果久拖不治,胆囊炎很有可能发生癌变,后果更是严重。调查显示胆囊炎后期会有10%左右的胆囊炎患者会发生癌变,严重者危急生命。
另外,胆囊炎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引起胰酶反流,胰酶反流是由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通道发生梗阻时,造成的胰酶反流,它可引起急性胆囊炎。
并且由于胆囊的缺血、损伤、抵抗力降低,发病一周后,大约有50%的患者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其病原大多为肠道寄生菌群,还可能产生胆囊积脓,坏疽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其危害不容忽视。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系指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大多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85%~95%,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如伤寒带菌者。本病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也可慢性起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见的是右上腹部或心窝部隐痛,食后饱胀不适,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可有恶心,偶有呕吐。在老年人,可无临床症状,称无症状性胆囊炎。本病多因 更多>>